魯貝五冠王:Specialized Roubaix Pro Race Disc 評測

魯貝五冠王:Specialized Roubaix Pro Race Disc 評測

這次進入Biketo美騎網試乘點評,正是以傳奇賽事——巴黎-魯貝的「魯貝」命名的Specialized Roubaix;雖然並非湯姆·布南、彼得·薩甘、茲德內克·斯蒂巴等一眾明星車手所騎乘的S-Works Roubaix SL4,而是Specialized Roubaix SL4 Pro Disc Race UDI2,從這串巨長的名字上可以得出,這是一台更加好玩的碟剎電子變速配置車款。

正如其名,巴黎-魯貝石頭路古典賽是SpecializedRoubaix「大殺四方」的場合

國際上頂尖賽事除了環意、環法、環西等多日大環賽以外,UCI還在賽季內空餘的時間安排了不少單日賽,當中最具觀賞性莫過於春季的多場古典賽。古典賽顧名思義是擁有很長歷史的自行車賽事,除此以外,石頭路古典賽,更是將比賽環境復刻至上百年前的模樣,對車手的意志、體能亦是一個巨大的考驗,比賽精彩程度極高。

【在一個多世紀前,當時的近郊鄉村並沒有瀝青、水泥製成的鋪裝路面,道路普遍為磚石或沙質土路;而當時比賽的車手,正是騎乘在這些顛簸、打滑、卡輪……現代看起來十分危險的路面之上。】

同時在國內亦有一個關於石頭路古典賽與公路越野的誤區——「碟剎、粗胎,用的是公路越野車吧?」;筆者再一次吐槽,「Cyclo-Cross」被萬惡地翻譯成「公路越野」,然而跑的並非自然環境的越野,只是澆濕的爛泥路、沙堆等封閉賽道內的人工障礙而已,若將其譯名改為自行車場地障礙賽恐怕更為貼切;並且由於賽時短、顛簸少,大部分的「公路越野賽車」(/CX車)並不具備減震設計;筆者更熱衷於稱其為「爛泥路車」,古典賽車並不等於「公路越野賽車」(/CX車)。

更多關於Cyclo-Cross(/CX,公路越野賽)的內容:《最重口味的公路車——Gravel Bike》

Specialized Roubaix的幾何定位在「耐力」(長途、舒適),相比Tarmac以及Venge,Roubaix加長了頭管長度、軸距等,並且本次測評的52碼Roubaix的「STR」(STACK除REACH)約等於1.44,屬較舒適的設定。

車架前三角秉承著Specialized Tarmac的婀娜多姿動人線條,車架實際的REACH(前伸量)比同門兄弟Tarmac與Venge更短,幾何表現上其更適合東方人身材騎乘,即便是一整天的騎行旅程,亦不像激進的競技幾何般讓騎乘者腰頸受累。

Specialized一直都不是一個低調的品牌,立管位置除了尺碼標註以外,還高調地表現出Roubaix的巴黎-魯貝冠軍血統!

的確,普通愛好者不用像職業車手征戰巴黎-魯貝傳奇而艱難的比賽,但Specialized一直強調著一個簡單的概念——「平順,等於更快」,騎行時越平順,便能降低騎乘者在騎行時的體能損耗,而充裕的體力又將越容易操控自行車,騎得更快;提高公路騎行的舒適性,增添一點樂趣,何樂而不為?

扁狀設計的後叉橋、Zertz減震膠、纖細的叉尾、逐漸變寬承托的後三角,正是重點針對舒適型設計,過濾路面高頻振動與衝擊的法寶。

後下叉的FACT CARBON 10R也標明,Specialized Roubaix SL4 ProDisc Race UDI2在Specialized家族中是一款次頂級車(僅次於S-Works級別),它代表了高模數的碳纖維材料以及複雜的碳纖維編制工藝。

在減震後三角的基礎上,Specialized還為Roubaix全系列配備了這根外形極具特色的CG-R減震座杆;CG-R減震座杆與整合在前、後叉的Zertz減震膠的原理一致,在受到顛簸路面的垂直方向作用力時,利用碳纖維的彈性特質受力應變,過濾震動創造出更優秀的路感。

傳動方面使用的是Shimano Ultegra Di2 6870電子變速套件混搭Specialized Pro碳纖維曲柄,Shimano Di2電子變速套件的精確、可靠、免維護的特色,在本次長達一個半月的試騎體驗中,均得到很好的體現(測試期間恰巧遇上南方雨季)。

Shimano Di2電子變速套件一直是筆者的所愛,而這套液壓碟剎電子變速套件中,最受矚目的必然是這對ST-R785手變;Shimano將液壓碟剎夾器的油缸置於手變頭頂部,讓ST-R785的「個子」看起來更高,然而實際操作的手感則與普通電子變速手變一致,並沒有太大的變化。

另外ST-R785除了可以調整「指距」(剎把REACH)以外,還能打開銀色指甲蓋進行油缸活塞行程調整(亦可稱為觸點調節、制動距離調節等);值得吐槽的是,Shimano公路液壓碟剎手變的油缸注油孔直徑與山地車的規格不同,換油等維護操作需另外購置注油工具。

Specialized精心為Shimano Di2電子變速套件所配備的控制盒支架,利用把立蓋螺絲固定,提高其整合度與美觀性;但由於後部沒有支撐固定,導致支架在顛簸路面時出現反打把立造成異響的尷尬。

Shimano SM-RT99中鎖剎車碟片(前剎為160mm規格碟片)的「不鏽鋼-鋁-不鏽鋼」三夾層結構,使其被車友戲稱為「三明治碟片」;它所使用的ICE-Technologies技術,可迅速降低剎車碟片溫度,降低在長時制動所帶來的工作溫度,具備除泥設計可延長了來令片的壽命;若說SM-RT99是目前Shimano最優秀的剎車碟片,一點也不為過。

搭配的液壓碟剎夾器為公路專用BR-RS785直裝式碟剎夾器,與Shimano針對林道騎行的M9020、M8020液壓碟剎夾器一致,BR-RS785夾器上也擁有相同的導風散熱槽,以應對公路車長時下坡所造成的熱衰退影響。

前液壓剎車油管從手變、彎把出線後通過前叉內走至ZERTZ減震凝膠的上方出線,內走線的設計可讓油管更穩定、不移位;但由於入管孔設計過貼,沒有角度偏移,難以避免油管刮蹭頭管底部的尷尬;當然,Specialized在Roubaix的配件中是配有漆面保護犀牛皮的,讓用戶、車店技師根據油管位置粘貼,評測車並未貼裝。

後剎的配置與前剎一致,僅是SM-RT99剎車碟片尺寸改為更小的140mm

後剎油管從非驅動側的內走線孔內走,一直走至後叉末端直出;由於採用Shimano Ultegra Di2電子變速套件,僅需使用非驅動側單邊的內走線入線孔,為了防止風沙、泥水的侵擾,驅動側的入線孔亦被堵頭妥善地蓋好。

這台「Pro Race」級別的Roubaix在輪組方面,正是綜合環境使用的Roval Rapide CL40 SCS碳纖維開口輪組,與低路阻的S-Works Turbo 26c競賽外胎搭配,符合其競賽定位。

Specialized在Roubaix Pro Disc Race上並沒有使用傳統公路車的快拆,而是12mm筒軸(開檔:前100mm,後135mm);筒軸的引入不僅為輪組帶來更強的側向剛性,還能最大化杜絕因快拆鎖緊力度不足,在過於顛簸或拆卸輪組時,輪組輕微移位,沒有對正位置而造成的「蹭碟」頑固現象。

當Roubaix遇上Shimano Di2液壓碟剎電子變速,想必車友亦會與筆者一樣,難忍「撒野的心」,跑至完全偏離其用途的林道上盡情釋放內心的狂野「越騎越野」!不過一輪側滑過後,筆者是完全不建議車友這樣做的,即便是寬達26mm的S-Works Turbo輪胎,始終還是低滾阻的競賽輪胎,而並非越野使用配件,沒有胎齒的它在林道內打滑亦是難以避免的,「術業有專攻」,又何苦難為文科生干工科活呢……

Specialized Roubaix Pro DiscRace在正常鋪裝路面的表現,卻並沒筆者所想的「軟」(側向剛性,搖車發力方面),踩踏的感覺就跟筆者過往曾騎乘過的Tarmac Comp一樣,沒太多的差異,這也離不開Specialized Pro碳纖維曲柄與Roval Rapide CL40 Disc SCS碳纖維輪組與S-Works Turbo外胎的功勞,全競技化配置帶來的性能提升亦是槓槓的。

按筆者的理解,Roubaix是Specialized內眾多車型中,最適合一般公路車愛好者一款公路車,而Pro Race等級的車架與配置,則讓Roubaix的用途更偏向於全能;畢竟是專業競技的配置,業餘競賽使用完全合適,液壓碟剎的帶入亦把趣味提升了一個等級,日常騎游使用亦能兼顧,對於希望一車多用的車友來說,Specialized Roubaix Pro Disc Race是個不錯的選擇。

【別用在越野、別用在越野、別用在越野,重要的事情要說三次】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01/node103396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