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爬坡技巧
自行車爬坡,尤其是爬長坡、陡坡,看似艱巨,實際上掌握了技巧,並不難。
其實以前我也是很怕爬坡的,情願連續騎100公里的平路,也不願意上幾公里的坡。後來認真研究了一下技巧,稍加練習,上坡已經不是難事了。
我的口訣是:「精神的力量、自然放鬆、及時變速、保持節奏、變換姿勢、注意路線」。
精神的力量
面對長長的陡坡,不要怕,一怕就註定失敗。相信自己,一定能輕易到達巔峰。想像一下突破極限,到達巔峰的痛快;想像一下上坡過程中是多麼的輕鬆。這就是精神意志的力量,在面對挑戰的時候可以獲得數倍的動力。
在爬坡過程中,運用想像力,看著前面的一些參照物(一棵樹,一座路燈,一塊大石,一個彎道….),想像自己和參照物之間有一根繩子,這跟繩子正拉著自己往上。
自然放鬆
這是自行車運動的基本技巧,任何時候都要讓自己保持自然放鬆的狀態。平路的時候,自然放鬆,自然地蹬踏;爬坡的時候也要自然放鬆,緊張只會讓自己額外消耗更多的體力。
雙手不要緊握車把,這樣不利於吸收前輪的震動,手掌很容易感覺酸痛。緊張的時候,很自然地會屏住呼吸,會打亂蹬踏的節奏。
爬坡的時候,告訴自己,這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讓自己臉帶微笑。跟周圍的人打打招呼,也會讓自己感覺輕鬆。
及時變速
上坡的時候,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傳動比。怎樣才是適合自己的傳動比呢?這個因人而異,自己要多練,多摸索。
變速時,前飛輪逐漸往小齒盤調,後飛輪逐漸往大齒盤調。
首先按照自行車運動的技巧,在平路的時候,蹬踏的頻率大概是90-120轉/分鐘。平路的時候,調整傳動比,能長時間保持這個蹬踏速率,速度比較快而又感覺輕鬆,這個齒輪比就是適合自己的比率。
爬坡的時候,蹬踏頻率一般是60-80轉/分鐘。及時調整傳動比,讓自己不會感覺太辛苦,又能保持一定的速度,這樣就是適合自己的傳動比。
上坡時,傳動比太低,為了獲得上坡的動力,不得不重踩,這樣非常費力,會增加心臟的負擔,很快就沒力氣了。
保持節奏
前面講的蹬踏頻率是一個節奏,還有呼吸的節奏。呼吸的頻率和蹬踏的頻率同步,當然不是一比一的同步,誰都不可能一分鐘呼吸60次。到底蹬踏多少次呼吸一次,這個也是因人而異,因身體素質而異,多練習才能掌握。
呼吸的時候用被動吸氣方式。方法是:用力把氣呼出,然後被動地吸氣。其實這種呼吸方式就是氣功、瑜伽、催眠的呼吸方式,道理是想通的。
變換姿勢
爬坡時,主要採用坐姿,坐在坐墊上蹬踏。坐姿又分兩種。
一種是上身前傾大約45度,臀部坐在坐墊的後部,這時候大部分是使用臀大肌;臀大肌是人體最大塊的肌肉,力量很大。爬坡時運用這部分的肌肉會很有效率。
第二種是上半身直立,臀部坐在坐墊的前部,這時候大部分是使用大腿肌肉;使用這種姿勢時,可以讓臀大肌得到休息。
另外,適當的時候還可以採用站姿。採用站姿時,臀部離開坐墊,全身直立,並前傾,手同時往後上方拉。這時候,身體多部分的肌肉同時使用,分散腿部的負擔,讓腿部的肌肉得到暫時的休息。配合有節奏的左右擺動,又可以利用身體下墜的重量補充蹬踏的動力。但站姿不能持續太久,否則會造成全身肌肉緊張,消耗更多的體力。
一般我是採用站姿蹬踏數秒後,又會恢復坐姿。站姿的目的是讓臀部和大腿的肌肉放鬆一下,同時利用抽車的動作,補充一下前進的動力。
注意路線
爬坡時,儘量保持直線前進。雖然小時候的常識告訴我們,騎車時候走Z字型可以省力,但是在自行車運動中卻是不提倡這種爬坡路線。首先這樣的行進方式非常危險,比賽中會威脅後面車輛的安全。爬坡時,每一次轉彎都會造成失速,需要消耗多一些力量來補充,長時間的體力消耗更大。
爬坡遇到彎道時,儘量走外彎道。外彎道雖然長一點點,但沒有內彎道那麼陡。
爬坡時不要埋頭用力,要看著前方的路線,注意障礙物(例如石頭,小坑),提前排好路線,繞過障礙物。
多練習
任何技巧都需要靠練習來體驗才能掌握。我的練習過程是這樣的:
· 首先練習平路,練習姿勢、練習節奏。順便也練一下站姿騎車和抽車。
· 練習短坡。找一段較短的陡坡,儘量在最短的時間內攻上去。練習姿勢,練習上坡時蹬踏的頻率;練習各種上坡姿勢。各方面都感覺比較協調了,就可以爬更長的坡了。
· 連續爬坡。找一段數公里的盤山公路,堅持一口氣騎上去。這是經常性的練習,每周至少一次。這是主要鍛鍊方式,隨著體能的增強,爬坡更輕鬆了。
· 身體的鍛鍊。多鍛鍊一下腰腹肌。增強體能,技巧固然重要,決定性的還是體能
爬坡八要點
1.放鬆。很多人要上坡的時候,總是手把抓得很緊。這是很自然的反應,可是用在騎車上坡卻不適當。你應該輕鬆的抓著手把,這樣,你不但省力,比較能吸收震動,碰到障礙或鬆軟路面也比較不會失控。你可以把手和下巴當指標——你雙手抓得越緊,下巴咬得越緊,肩膀和上半身通常也就縮得越緊,爬起坡來也就越吃力。
2.踩踏採用高轉速。如果你的齒盤和腿力都容許,上坡時踩數儘可能保持每分鐘七十轉左右(以上亦可)。采重檔低踩數踩起來比較重,會增加心跳、耗能,自己也會覺得比較吃力。這樣,等到真正需要最後一把勁的時候,你已經沒有力氣了。注意力集中在踏板上,有意識的踩圓圈,整個圓圈平均施加壓力,每一圈都踩完,踩完整。踩到底以後腳踵不要提高。
3.交替使用不同的肌肉。如果是爬長坡,屁股在坐墊上的位置可以前後交互調換:在後面的時候,大部分使用屁股的肌肉,雖然效率較低,但是力量比較強;換到前面時,大部分使用腿部肌肉。你可以這樣思考:上半身前傾大約四十五度時,大部分使用屁股肌肉,上半身比較直立時,使用大腿肌肉。兩者互相交換調節,彼此都有機會休息。
4.改變呼吸習慣。呼氣的時候專心的讓腹部「往下掉」或故意把腹部「往外擠」,用力呼氣卻被動吸氣(和平常的習慣相反)。這種方法能夠改善「氣流」,讓你不會喘不過氣。爬坡的痛苦與緊張常常使騎士摒住呼吸,作不平均的喘息,這一點必須覺察,改變。可是呼吸還可以幫助踩踏。讓呼吸和踩踏同步(不一定要一對一)。除了短坡、極陡坡之外,爬坡不但要懂得用力量,還要注重節奏。
5.排路線。爬坡時,特別是崎嶇的路面,排路線非常重要。爬坡時你的動力本來就比較少了,可是每一個障礙都會消耗你的動力,所以你要避開難騎的路面。爬坡時眼光放在遠近兩點,遠點在前方約六、七米、十米不等。近點注意當下的輪下,每通過這一點就要在遠近兩點間排出三、四個通過點,依此路線前進,一路如此。這樣你才不會「突然」遇到難騎的路面,措手不及。
6.騎外彎道。爬坡遇到轉彎時,你眼前會有兩條曲道,內曲道比較短但比較陡,外曲道比較長但比較緩,儘可能靠外曲道騎,雖然比較長,不見得不利。
7.儘可能保持正前方直騎。左右穿梭是爬坡到了沒有辦法最後的手段。稍稍一點轉向,縱然只有一度,都會增加百分之六(車輪的)前滾阻抗,三度的轉向,前滾阻抗增加到百分之三十。儘量保持正前方直騎心理勉強,生理舒服。
8.觀想。尋找五、六米、十五、六米前方路面上一個點,假想那個點和你的單車之間有一條繩子一直在把你往那個點拉。聽起來有點蠢,可是卻真的可以幫助你爬坡。
以上八點,各位騎乘勇士可以實際細細體驗一下。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