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現在玩家普遍認為,遊戲評論家對遊戲的評價實在過於寬容,因此導致了很多遊戲被過度吹捧。與電影業50分的平均分相比,遊戲業70分的指標可是一個分水嶺。在遊戲評分匯總網站MetaCritic上,70分通常是開發商希望得到的最低分。不過遊戲的真實價值可能被那些過於熱情的評論員們扭曲了,因為他們常常無視這些遊戲其中存在的巨大缺陷。
接下來就來盤點2015年被高估了的14款遊戲。
1.《光環5:守護者(Halo 5: Guardians)》
MetaCritic評分:84
實際應得分:69
所有人都希望首款登陸Xbox One的《光環》遊戲能打出一記全壘打,但說實話,它是這個老牌射擊遊戲系列中最弱、最沒下功夫和最不必要的。
首先遊戲中的戰役大多無聊乏味,微軟在宣傳中大量出現的士官長和特工洛克之間的對決只佔了其中一小部分,玩家又不得不多次對抗同一個boss。遊戲總長大約五個小時,通關幾週後,你大概都想不起自己玩了什麼。沒錯,基礎遊戲設定相當不錯,但它其中充滿著重複的遊戲流程(太多升降機了!)和無聊的情節。
儘管許多人都不喜歡地圖中運用的醜瞎了的顏色,但好在多人模式還不錯,也是這款遊戲的亮點,大部分正面評價都是關於這個方面的。可是,為了將微交易植入遊戲而設置的招募卡系統(Requisition System)是非常沒必要的,最令人鬱悶的是,這對微軟來說是個巨大的成功。
《光環5》的質量遠遠不及宣傳中說的那樣,雖然玩起來還是很有趣,但無法令人沉迷。它有著該系列最平淡無奇的地圖,大部分玩家也認為它不值這個價格。
2.《進化(Evolve)》
MetaCritic評分:74-77
實際應得分:60
在發行前,《進化》被標榜為「下一款鉅作」,而開發商Turtle Rock工作室在其中沿用了他們曾開發過的經典遊戲《求生之路(Left 4 Dead)》中的元素。實際上,這款遊戲依然讓大家失望了,多人模式乏味無趣,不用幾個小時就沒什麼可玩的了。
需要承認的是,遊戲的理念還是很不錯,四名獵人與另一位玩家控制的怪物戰鬥,每場戰鬥後怪物都會進化。可惜的是作為一款正價(60美元)零售遊戲,它沒有更多內容了。地圖太過相似,難以忍受之處太多,遊戲的有趣程度取決於你的小夥伴是否犀利。如果你能找到四個夥伴一起玩下去,那會覺得還不錯,但這對大多數玩家來說都太不現實了。
《進化》看起來很吸引人,有一些不錯的理念,但歸根到底就是一款依賴隊友和玩家技術的遊戲,令人愉悅的體驗時斷時續,因此分數降了很多。
3.《直到黎明(Until Dawn)》
MetaCritic評分:79
實際應得分:68
《直到黎明》是一款有趣的遊戲,這一點無可厚非,但它還可以更好地落實遊戲理念。它本質上是一部時長七小時的互動恐怖電影,儘管遊戲中的很多時間都令人沉浸在這種老套的恐怖之中,但它僅僅強調了這些荒唐事,不夠詼諧,也不具有足夠的顛覆性。
正因如此,如此長的遊戲進程會讓人感到疲憊,畢竟玩家通常是一次性通關,有其他夥伴在旁扮演不同的角色就更好不過了。遊戲缺少足夠的諷刺內容,長時間老套的恐怖讓人覺得乏味。如果能將內容分成三到四個不同的「電影」橋段來展現多樣的恐怖電影場景,遊戲也許會更加有趣。
畢竟誰會想花七小時看一群熊孩子被困在森林裡的經歷?多樣性是生活的調料,如果我們能在遊戲中看到多樣的元素,《直到黎明》也許就對得起那些高評價了。
另外,這款遊戲的幀率太低了,經常才20幀左右,必須扣分。
4.《權力的遊戲(Game Of Thrones)》
MetaCritic評分:64-69
實際應得分:55
Telltale憑藉《行屍走肉(The Walking Dead)》系列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與狼同行(The Wolf Among Us)》和《無主之地傳說(Tales from the Borderlands)》也證明了他們製作水準依然上佳,遺憾的是,並不是所有的作品都能達到相同的質量。
《權力的遊戲》最令人失望的是它原本有著豐富的素材可供使用,卻硬生生被浪費了,圖像糟糕,電視中的人物被迫客串,選項過於直白,敘事情節也很不值得玩家為此花錢。
也許是因為原作電視劇實在太棒,因此相對於《行屍走肉》來說,我們對這款遊戲有更高的期望。但就算是較為中肯的評價也讓人覺得放了水,從呈現的方式到鬆散的情節,它不像Telltale其他作品那樣令人激動和感興趣,就算是《權力的遊戲》死忠粉,也不會覺得它有多好玩。
5. 《刺客信條:梟雄(Assassin's Creed Syndicate)》
MetaCritic評分:74-78
實際應得分:62
《刺客信條:大革命》的雪崩式首發實在過於駭人聽聞,儘管育碧從中吸取了教訓,但續作《梟雄》仍繼承了前作的風格,增加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內容,新的場景,還有數不清的重複的、乏味空洞的任務。
這款遊戲用不同的方式講述了同一個老故事,它有著許多令人深陷其中的情節,評論家仍願意為這樣複製粘貼型遊戲設計打出七十多的平均分。但對核心粉絲來說,這樣的配方缺少想像力和雄心,要完。
育碧很機智地決定不在2016年發行續作,推遲這款年貨遊戲,但願他們能夠提高遊戲質量。
6.《戰地:硬仗(Battlefield Hardline)》
MetaCritic評分:71-73
實際應得分:61
許多人擔心這款《戰地》衍生遊戲最終會淪吹破牛皮的DLC升級版,這恰好也體現了在價格上。雖然製作方努力製作了流程更長的戰役,但諷刺的是,大部分都很無聊,AI糟糕,潛入任務既不有趣又不講究。
儘管多人戰鬥的質量和以往一樣優秀,警匪大戰的遊戲設定也延續了經典,但作為一款正價銷售的遊戲還遠遠不夠。在剛發行時,它最多值20英鎊,因為它既不像《戰地4》那樣有意思,也不值得花上一小時來消遣。
7.《萬眾狂歡(Everybody's Gone To The Rapture)》
MetaCritic評分:78
實際應得分:65
「行走模擬」這樣的遊戲風格總會引起爭議,特別是玩家和評論家之間認知不一致的時候。但就算是特別喜愛這種冥想類體驗的玩家,也會覺得《萬眾狂歡》枯燥得令人痛苦。
這款遊戲看起來很不錯,配音質量也很高,但這大概是它僅有的優點了。玩家只能以龜速前進,即使按住「衝刺」鍵也並沒有什麼卵用,許多對話都重複且無聊,用金球引導路線實在太逗了吧,而且正當它開始讓人覺得有點意思的時候,遊戲就突然結束了。
有些人或許能在其中找到藝術的美妙,但在一個極度渴望將電子遊戲推向藝術高度的時代,這款遊戲太過努力了,但它做的還遠遠不夠吶。
8.《使命召喚:黑色行動3(Call Of Duty: Black Ops III)》
MetaCritic評分:73-81
實際應得分:70
說句公道話,評論員對這幾年的《使命召喚》系列都是非常仁慈的,儘管《黑色行動3》是該系列近幾年來較好的作品,但仍然算不上一款真正的好遊戲。戰役的時間變得更長,代入感也更高,多人模式還有一些很棒的新技能和新地圖。但遊戲故事太荒謬了,整體結構也沒有佔據優勢,圖像給人的感覺還是好多年前的水平。
作為一款FPS遊戲,它還是挺好的,所以70分是比較合適的,但它並不是一款能讓玩家二週目的遊戲。
9.《極限競速6(Forza Motorsport 6)》
MetaCritic評分:87
實際應得分:67
從視覺角度來看,這是一款看起來非常華麗的賽車遊戲,但它缺乏創意的生涯模式太過無趣,其中大多是行動遲緩且過長的賽道。還好它有回溯功能,你就不用為了完成遊戲一遍遍跑比賽。自定義的選項很多,這一點很不錯,駕駛跑車高速奔馳的時候快感十足,但剩下的大部分比賽時間都是無趣的衝刺。
真正的賽車愛好者也許更能被這款遊戲吸引,但我們清楚的知道,這類「模擬」遊戲迫切需要做到技術和樂趣的結合。《極限競速6》是款設計得不錯的競速遊戲,但搞笑的是,遊戲做的最差的就是競速部分。
10.《搖滾樂隊4(Rock Band 4)》
MetaCritic評分:78-79
實際應得分:66
《搖滾樂隊4》有意思嗎?當然。但作為一款零售遊戲呢?答案就是否定了。音樂節奏類游戲從五年前開始走下坡路,Harmonix摒棄了之前誇張的吉他教學風格,回到了以塑料樂器為基礎的類型,重製了一款全新的《搖滾樂隊》。
雖然從某種程度來說,這款遊戲取得了成功,但它還是給人一種DLC更新版的感覺。遊戲中包含65首碟內歌曲,還移除了多人在線模式。這樣貧乏的內容還售價60美元,太荒唐了。許多評論員給了它一塊免死金牌是因為它兼容了傳統的內容,你可以在新遊戲中體驗前作中的歌曲,但從本質上來說,這脫離了新遊戲應有的內容,讓人覺得沒有誠意。
幾週後,《吉他英雄Live》發行,儘管在各大平台上,它的評分只比《搖滾樂隊4》高出了幾分,但與之相比,《搖滾樂隊4》還是沒什麼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
11.《活體腦細胞(Soma)》
MetaCritic評分:79-84
實際應得分:70
在《失憶症:黑暗後裔(Amnesia: The Dark Descent)》後,Frictional Games終於發行了新遊戲,這是一款有趣的、令人激動的科幻恐怖遊戲,有些玩家可能會有些失望,因為它並不具有與《失憶症》同級別的能撕裂神經的緊張感。
遊戲看起來不錯,但整體節奏很惱人,不清楚的任務目標常常會讓普通任務變得冗長。而且說實話,它並沒有那麼恐怖,敵人並不像《失憶症》那樣能給人恐懼和焦慮的感覺。敘事情節進步了很多,但可惜的是,操作起來並不能算一款很棒的遊戲。
12.《蝙蝠俠:阿甘騎士(Batman: Arkham Knight)》(PC版)
MetaCritic評分:70
實際應得分:53
主機版的《蝙蝠俠:阿甘騎士》還是一款像樣的遊戲,但PC版就太垃圾了。由於性能問題,即使在高端系統上運行,這款遊戲的幀數還是低得可怕。
這個問題幾乎受到了所有人的詬病,PC版在發行當天就下架了,去年九月發行了補丁,遊戲在十月重新上架。同期有消息披露,華納兄弟在遊戲發行前就知道這個技術問題,但還是執意發行。
就算有新補丁,對許多玩家來說這款遊戲運行還是不流暢。因此直到去年年底,華納兄弟都對那些要求退款的玩家提供了退款。一個帶著3A頭銜的遊戲品質如此之差真是太不光彩了,這樣的遊戲都能有70分,更好地證明了評論員們放水嚴重。
這款遊戲的Xbox One和PS4版本分別得到了85和87分,儘管如此,PC版的表現讓人覺得它只能算半個好遊戲,所有實際應得53分。
13.《輻射4(Fallout 4)》
MetaCritic評分:84-88
實際應得分:74
《輻射4》是2015年宣傳最為廣泛的遊戲,也是其中最令人失望的遊戲。引擎過時,圖像落後,小問題比比皆是,但大多數評論員都接受了這些小瑕疵。不過遊戲令人上癮的玩法,自定義的選項和扣人心弦的故事還是可以的。
一款好遊戲需要精心打磨才能闖進八十分的大關,《輻射4》就是個好例子。它的玩法實在是沒什麼改良,與前作有著同樣重複的任務和基本相似的故事情節。
這是款有趣的遊戲嗎?是的。但在這麼長的開發時間內,在如今的遊戲平台上,它與《輻射3》和《新維加斯》相比,並沒有取得進步。
14.《合金裝備5:幻痛(Metal Gear Solid V: The Phantom Pain)》
MetaCritic評分:91-95
實際應得分:76
一款電子遊戲可以同時成為年度最佳遊戲和最令人失望的遊戲嗎?無可爭議的是,在2015年的遊戲中,《合金裝備5》有著最老練、最直觀、最真實的令人上癮的遊戲玩法,玩家對Snake的操控從不曾如此流暢自由,但同時,《幻痛》也讓許多《合金裝備》系列的粉絲摸不著頭腦。
其一是缺少場景的切換。如果遊戲嘗試傳達一個情節緊湊,瘋狂得恰到好處的故事,那這還不算是個大問題。但可惜它並沒有,《合金裝備》中,情節遠比不上游戲性。玩家在全程都被灌輸各種小片段的故事,而由於時間限制,遊戲囂張地以一個不完整的故事結尾。
其二是千篇一律的任務。對Quiet性別歧視性的描述讓人不禁翻白眼;大多數BOSS戰都算不上一個事件,在某些情況下完全可以略過;錯亂的情節轉折雖然讓有些玩家感到滿意,也讓很多玩家覺得糟心。而最令人失望的莫過於小島秀夫與科樂美分道揚鑣,《合金裝備》系列故事可能就此完結,這真是太悲劇了。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