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遊戲的第一部總是最差的嗎?

小凱| 2016-02-22| 檢舉

一個遊戲或者出作品除了有利可圖外還有沒有類似情懷在內的因素呢?除了狗尾續貂還有沒有一山更比一山高的遊戲續作呢?當我們談及他們的時候很少再提及這個系列的第一部他們的初作。是不知道不了解呢還是刻意迴避了,或者乾脆就是被無視的結果?那麼我們來看看某些大作的第一部帶給人的究竟是什麼吧!

以上那個呢,算作開胃吧,下面正式開始

使命召喚的初代

使命召喚1(2003)

真沒想到那時的遊戲還如此風騷,這一作奠定了年貨的基礎

《使命召喚1》,是一款以二戰為背景的第一人稱射擊遊戲,採用了強化過的重返德軍總部之遊戲引擎(即再次強化過的雷神之鎚III引擎)。這款遊戲模擬了盟軍士兵在二戰時的作戰情形

當時競爭對手主要是榮譽勳章,使命召喚1也是有血條的。後來的競爭對手是戰地,現在是光環,孤島危機等科幻大作。

使命召喚1》作為使命召喚系列的開山之作,其製作水準在當時可謂是驚艷一時,在公布不久就獲得了大家的一致認可,全球權威遊戲媒體給出了9.0的高分。遊戲擁有著超真實的畫面、音效表現與電影般的故事情節,向我們展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宏偉戰鬥。遊戲中你可以步行或者駕駛著一些交通工具作戰。有些坦克的操作似乎很簡單,他們的操作很像Digital Illusions很受歡迎的多人射擊遊戲Battlefield 1942中的坦克的操作。你只要通過WASD或者方向鍵以及用鼠標來進行駕駛員和砲手的工作。

古墓麗影1(1996)

上世紀的作品了,不得不說看起來挺炫酷的,就是不知多邊形的勞拉各位還喜歡嗎

來,先給大家補個科普知識:

電子遊戲中乳房是怎樣製作的

乳房搖晃著,上下顫動著,來回移動著。近幾年來,許多遊戲都試圖模擬出乳房的動態,甚至為此有了專門的術語————「胸部物理(Breast physics)」。

如果你玩過了含有胸部物理學的遊戲,你可能已經看到了此種遊戲所展現的非同一般的乳房動態,就像實際情況中一樣:袋子包著脂肪被重力影響著的情形。或者說,這更像是一個有著創作想法的把乳房描繪成氫氣球的情形。很多遊戲在渲染逼真的乳房都失敗了,以至於一些人相信,糟糕的胸部物理學是因為男尊女卑這種觀念,或是因為此行業喜歡物化女性導致的。我已經看到了很多不公平的猜測,質疑遊戲開發人員是否真正了解現實中的乳房,我也看到很多人暗中表示製作組根本不知道如何正確地塑造遊戲裡的女性人物。就這樣在只有零星的注重發展女性模型的遊戲的時候,導致出現了一片對遊戲中不真實的乳房製作的指責之聲。

系列第一部於1996年發行。這款的特色採用了女性角色為主角來進行冒險,遊戲的成功也連帶的將身材火辣、剽悍敏捷卻又有著高度知性的動作派考古學家勞拉(Lara Croft)推上電玩經典角色之列。

初代古墓麗影創造性地將動作、解迷與探索要素相結合,不僅給當時的玩家帶來了一種前所未有遊戲樂趣,甚至可以說開創了一個新的遊戲流派。

不凡身手與SE~X造型兼備的勞拉·克勞福特更是遊戲產業少數能夠與馬里奧和索尼克並列的代表性遊戲角色之一,這也就不難解釋當Crystal Dynamics宣布將在「《古墓麗影》系列」誕生10週年之際推出遊戲初代的重製版時,會有那麼多的玩家欣喜若狂了的原因了。

後來在古墓麗影2代發布後又推出了1代的黃金版,其情節延續一代,讓勞拉回到了埃及,並進入亞特蘭蒂斯異形巢穴。它只包含了四個關卡,由Eidos放置在網站上由玩家下載。此外,官方還發售了一代加長版,這種加長版包含了一代和黃金版的內容。

輻射1(1997)

真心沒想到當時的輻射還是個上帝視角的遊戲,不過從畫質上看即使是現在也是可以接受的,只能說開發商把它從一個上帝視角做成第三人稱勇氣可嘉

系列遊戲的第一部總是最差的嗎?
系列遊戲的第一部總是最差的嗎?

其實後續的輻射系列有第一人稱,為了方便暫時省略。因為換開發商了所以上帝視角變第三人稱。

除了第一張,其他都是輻射2.最後一張在克拉馬斯郊外。

早在1997年,一個遊戲在業界輻射,引起了巨大衝擊波.它的特點是詳細的人物構造系統,許多數字, 戰鬥,很多的俏皮話.作為角色扮演遊戲,屬於那種情節,戰鬥.戰略綜合在一起的遊戲類型.不僅有很詳細的情節,真正吸引人的還是冒險過程,找更好的武器,盔甲,與更有趣的更具挑戰性的敵人鬥爭. Fallout成為了當年最好的遊戲之一。

輻射的經典源自一代,國內玩家由於語言的原因更多的接觸的是二代,但在同樣的引擎下二代只不過是一代的一個資料片,很不容易找到一代美版的原裝鏡像,希望同道之人多多支持,讓經典永遠繼續……

老滾1(1994)

老天它真的嚇到我了,在那個時代,沒有手機沒有ps4沒有steam卻有老滾1!而且還是第一人稱的!那可是上世紀九十年代!而且從此,它成了一個遊戲史上的里程碑

系列遊戲的第一部總是最差的嗎?

首先,忽略配圖.....都是我的世界裡的。但是帶來的感覺就是我的世界那種感覺

1994年,Bethesda Softworks開發了一款革命性的奇幻RPG《上古捲軸:競技場》,運行於DOS平台,本作最大的特點是擁有全擬真的環境以及400個城鎮和大量的地下城可供探索,本作開創了《上古捲軸》的歷史,從此以後玩家都知道世界上有一款地圖極大的RPG,在這個遊戲世界你可以盡情去探索。

本遊戲於一個架空世界名叫尼恩(Nirn)的星球上,目前故事焦點皆在該星球上,一個叫泰姆瑞爾大陸(Tamriel)的泰姆瑞爾帝國所發生的歷史事件。本系列遊戲強調極大的自由度,以完整的架空世界,豐富的世界設定,在眾多角色扮演遊戲裡,獨樹一格,歷代遊戲皆獲獎無數,備受肯定。

開放試劇情,幾乎無限的自由度,有18個人物職業和8個種族供選擇;超過2500種魔法物品;超過400座城市和地牢。

gta1(1997)

同為上世紀的作品,平面2d畫風嚇人不過依舊好玩,它讓世人知道了r*,也讓世人知道了何為18x

1997年10月,GTA系列中第一代在PC平台上由David Jones創作誕生。它是一款以2D俯視的視角方式進行的遊戲,內容主要涉及暴力、黑幫爭鬥、搶奪地盤和槍戰。罪惡倫敦。

輿論譴責

與大多數暴力遊戲知名品牌一樣,GTA同樣也是誕生在歐洲。雖然遊戲在製作當中完全沒有考慮到暴力因素的影響,但遊戲發布之後卻隨即召來了輿論界的譴責之聲,遊戲在歐洲和美國推廣時都碰上了巨大的宣傳難題,因為宣傳GTA幾乎相當於宣揚暴力,不少政府由於擔心這種內容嚴重越軌的遊戲會影響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全面禁售進口遊戲光盤。

事與願違

不過各大媒體的譴責之聲反倒為GTA做了免費宣傳,當時年齡在18到35歲之間的年輕人,多數都是因為看到這些負面報導而對遊戲產生了濃厚興趣。當標有"18歲以上"的《GTA》在英國上市時立刻受到了人們的歡迎.

巫師1(2007)

近代的遊戲了,不過這款遊戲和後續作一樣,都十分受歡迎,並且都帶那啥元素

Atari代理,CD Projekt開發製作的角色扮演遊戲《巫師(The Witcher)》 是由波蘭的遊戲研發公司CDProjekt採用《無冬之夜》的Aurora引擎所製作的PC動作角色扮演遊戲。《The Witcher》是依照波蘭籍奇幻小說作家Andrzej Sapkowski 所寫的故事內容來設定,遊戲主角是一位從小接受劍術訓練的魔物獵人,以替居民獵殺怪物賺取佣金維生,《The Witcher 》目前預計有五個遊戲章節,而且將會有著:好(善良)、普通、壞(邪惡)這三種不同的遊戲結局

巫師1的劇情更為飽滿,令人難以忘懷,巫師1劇情更為偏向於人性與命運的討論。而巫師2則更像一個動作遊戲,劇情方面比巫師1薄弱些。其實要是習慣的話感覺巫師1除了畫面,操作模式也是十分不錯,不輸巫師2。

極品飛車1(1994)

ea與其他人一塊做的汽車廣告,不過畫質超讚。後來ea發現有利可圖,於是便有了nfs。

極品飛車1(The Need For Speed)是美國(USA)汽車專業雜誌Road&Track與EA聯合開發的遊戲,是極品飛車系列的開山之作。1994年開始發行。起初發行於一台名叫3DO的遊戲主機,直至該主機退出市場,才被移植至PC。遊戲直到1997年極品飛車2推出時才停售。

遊戲中收錄了當時歐美日三地的一流跑車。因為製作組過於遵規蹈矩,加上Road&Track雜誌的汽車數據十分專業,導致不同車型之間的速度差別十分明顯,較差車型在遊戲中基本毫無競爭力,因此遊戲平衡性對於本作來說算是比較糟糕。PC版本中,當賽車換檔時,會有一個檔桿動作的特寫。

1代的安裝介面是歷代中最漂亮的--儘管是在DOS下,製作組仍極具創意地將安裝進度顯示做成一個發動機的轉速表,當轉速表到達盡頭,也就安裝完遊戲了。

光暈1(2001)

微軟在新世紀初給玩家的美好祝福,畫質還不錯,劇情是巨坑。自此以後,微軟開始探索未來的銀河系(和玩家)

《光暈》又名《光環》是一款第一人稱科幻射擊遊戲,由微軟發行,光暈以精美的聲光效果,豐富獨特的故事背景設定,緊湊的遊戲內容,多樣化的武裝載具與靈活的團隊合作模式,廣受玩家的歡迎,並成為Xbox的代表作。在這個版本移植到PC上之後其中的多人模式更是吸引了許多的玩家。遊戲中出現的交通工具都充滿了幻想色彩,完全不同於現實生活中的交通工具。因此,製作公司在設計遊戲地圖的時候,首先需要考慮這些交通工具在地圖上的使用方法。除此之外,Gearbox還在多人遊戲模式中添加了其他一些有趣的元素,例如你可以選擇遊戲的模式,還可以選擇在遊戲初期配備的武器和交通工具,以及每個玩家的初始生命值等。

黑道聖徒1(2006)

仿gta神作,並且好像比gta還那啥。因為擁有捏臉系統所以玩家自由度更高(因為對此遊戲不了解所以可能插入♂了一些奇怪的圖片各位不要介意啊)

黑道聖徒1中文版是THQ公司開發的動作射擊遊戲,本遊戲和全球大紅大紫的GTA俠盜高飛擁有極高的相似度,甚至一度被人誤會為GTA的官方資料片。本作是以黑幫為主題的電腦遊戲,由Volition, Inc.負責開發,THQ 發行。在遊戲中,玩家扮演城市中的幫派份子,透過完成一連串有組織罪案的任務來提升自己的威望,任務通常為槍戰、行刺、恐怖攻擊或幫派之間的火拚等,其他犯罪以外的任務則有駕駛計程車、賽車、搶地盤等。

minecraft pre -classic pre 0.09a rd-132211(2009)

(其實最早版本是0.00,只不過notch沒公布)

沙盒神作的初代,沒有生存沒有物品欄沒有末地和地獄只有一個有邊界還能跳下去的超平坦世界裡一群抽風的npc在亂跑,在現在看來非常簡陋但在當年獨領風騷,mojang永遠不會想到這個本來只想用來賺點錢的遊戲使他們在幾年之內都不用做新遊戲了

感興趣的可以去找初代玩玩,的確感覺不一樣呢

命令與征服-泰伯利亞黎明(1995)

紅警的先祖,仍為上世紀作品,講的是一顆名叫泰伯利亞的隕石給三大組織之間帶來的那點破事兒,此作還有一個資料片,畫質什麼的也可以接受是吧哈

《命令與征服:泰伯利亞的黎明》(Command and Conquer:Tiberian Dawn) 是著名遊戲公司Westwood 出品的遊戲系列《命令與征服》的第一部作品,於1995 年8 月發行,在即時戰略遊戲歷史上佔有劃時代的意義。遊戲講述了在1995 年,一顆名為泰伯利亞的隕石墜落在義大利的泰伯河並開始大量繁殖,隨即神秘組織NOD兄弟會在他們的領袖凱恩的帶領下與聯合國領導的全球防禦組織(GDI)發生第一次泰伯利亞戰爭的故事。有一部資料片《隱秘行動》。

遊戲描述大約公元1995 年,也就是史達林死後50 年,一顆巨大的隕石墜落在義大利泰伯河附近,並帶來了一種被叫做泰伯利亞的物質,開始了泰伯利亞時代。世界兩大勢力,全球防衛組織(GDI)與凱恩領導的NOD兄弟會(Brotherhood of Nod),為了爭奪從外星而來的異變資源——泰伯利亞礦而發動的一連串攻防戰。本遊戲與資料片都有PlayStation 版本。

凱恩的發音與聖經人物該隱(Cain)相同。Nod 指的似乎就是該隱被放逐到的挪得之地。然而,遊戲中沒有證據顯示凱恩就是真正的該隱,而凱恩的來歷一直不明。

孤島危機1(2006)

作為一款06年的遊戲,它的畫質和物理引擎出人意料的好,至於劇情,講的是一顆小行星(咋又是小行星)墜落朝鮮,美朝兩國撕逼之時小行星裡蹦出來個孫……啊呸外星飛船,然後地球保衛戰的故事(接下來就是士官長的劇情了對不對)

一款科幻題材的第一人稱射擊遊戲,此遊戲由德國遊戲開發商Crytek製作開發,並由美國藝電發行,是孤島危機三部曲的第一部。《孤島危機》的背景發生在一群外星機器的船艦在地底被發現,玩家扮演三角洲特種部隊中暴龍小隊的成員──諾曼(Nomad)進行搜索和撤離的任務。

鬼泣1(2001)

卡婊的動作神作,講的是惡魔與天使雜交生下兩個倒霉孩子禍亂人間的故事,帥到爆的但丁即中二的武器給這款遊戲吸引了不少人氣,(為共產主義的開拓和發展奠定了歷史基礎)

酷炫屌炸天的神之遊戲系列的開山創世之作。製作人神谷英樹大展奇才,奏響了這曲魔幻與現實交雜的讚美詩篇。故事圍繞身為私家偵探兼惡魔獵人的但丁,他成立了一間惡魔狩獵事務所「Devil May Cry」(另外翻譯:鬼泣),希望找到殺害自己母親的惡魔。《惡魔獵人》的開始,但丁的辦公室受到神秘女子翠絲(Trish)突襲,她的樣貌跟但丁的母親依凡非常相似,但丁以華麗的身手製服了翠絲,並且邀請翠絲成為他的助理,同時也成為他的女友。但丁(Dante)本作的主角。特徵是銀白色的頭髮和身穿紅色的大衣,使用的武器為大劍「反逆之劍」和雙槍「黑檀&象牙」。但丁的母親伊娃(Eva)為人類,而父親為惡魔斯巴達(Sparda),故但丁具有半人半魔的身份。名字源自神曲的作者但丁(Dante Alighieri)。

為什麼叫神曲:

整個故事與都藉用了與「神曲」有關的名字,例如Inferno、purgatorio和paradiso等等地名源自「神曲」。角色的名字如但丁(「神曲」作者)、維吉爾(「神曲」中帶領但丁遊走地獄和煉獄的古羅馬詩人)、翠絲(來自「神曲」中帶領但丁遊走天堂的天使貝德麗采之名字簡音,)都是取自「神曲」,使得遊戲背景純淨優美。

半條命1(1998)

作為一款fps,它不僅達到了一個新高峰,而且還開創了mod!從而cs,軍團要塞等優秀遊戲才得以出現

cs1.0beta(1999)

半條命的mod,後來成為火遍全球的fps,火熱程度不解釋(找不到圖了隨便拿幾張代替)

口袋妖怪紅/綠/藍(1996)

除馬里奧外最暢銷的遊戲,經典中的經典,由此引發了不少彩蛋和有趣的番外

最終幻想1(1987)

SE經(leng)典(fan)系列作品,講的是四位勇者虐boss的經典故事,在當時引起了轟動,而在現在,成了SE的冷飯

重置版的圖......

最終幻想的開山之作,在1987年12月18日發售的這個遊戲其中很多成分都被保留至今。遊戲的畫面和系統在現在來看,實在是非常簡陋。然而在當時,遊戲中的戰鬥動畫效果是史無前例的。

日本是世所公認的遊戲大國。正因如此,每年出的精品和垃圾都非常多。要想在這些被大作培養的已經麻木的玩家心中佔一席之地可是沒那麼簡單的。FF1的發售在當時雖然吸引了部分玩家的目光,但銷售成績並不理想。這也難怪,在當時RPG主流市場都是被勇者鬥惡龍之類的勇者遊戲佔領的。像FF這麼一個沒有名氣且奇特的遊戲想一下子成功,那是不可能的。不過好在遊戲還是有一些吸引人的地方。

本作出現的一些系統可以說是後來處於成熟期最終幻想系統的雛形。獨創的角色轉換、飛空艇以及獨特的動畫戰鬥畫面,再加上其人物設計是由日本著名的插圖作者天野喜孝擔任,這些都成了最終幻想系列的招牌。(天野喜孝除了最終幻想七和最終幻想八外其他都有參與人物的設定。)

真-三國無雙1(2001)

出了名的割草遊戲

先玩一個梗,不是「敵羞,吾去脫他衣」

日本「光榮「公司開發的經典歷史題材動作遊戲《真三國無雙》系列的開山之作,玩家將選擇操作一位武將去進行三國時代中的著名戰役,體驗「一夫當關,萬夫莫敵」以及於行伍之中「取敵將首級如探囊取物」的演義情境。

《真三國無雙》1代實質上是1997年的格鬥遊戲《三國無雙》的改編續作,遊戲在剛推出時相當受歡迎,其發售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PS2的初期銷量,不錯的畫面及讓人發洩心情的額外效果吸引著不少玩家。雖然第一代的人物模組並不多,但遊戲仍被視為是繼《吞食天地Ⅱ赤壁之戰》之後另一個成功的三國動作遊戲。隨後十數年間陸續推出數作,由此衍生的無雙系列也已成為全平台全面發展的一個龐大的系列,對後世的動作遊戲有著相當的影響。

戰地1942(2002)

難得有個遊戲重視pc平台,當年的ea還那麼良心,而這款遊戲用載具系統成功吸引了玩家,發展成了一個系列並且現在還在和cod抗衡

EA DICE開發的軍事題材射擊遊戲系列。戰地系列的首作《戰地1942》於2002年上市。截至2014年,戰地系列共有13款遊戲產品發布。戰地系列遊戲以大規模的載具和步兵在大地圖上協同作戰為品牌賣點,注重遊戲娛樂性的同時兼顧真實性。戰地系列歷來是網絡遊戲,有一些產品同時設計了作為附加模式的單機遊戲。部分戰地系列遊戲的擴展功能比較完善,第三方團體可以製作各種各樣的模組滿足玩家不同的需要。傳統的戰地系列遊戲主攻PC平台;自2005年起,開發組也逐漸重視起遊戲機平台。所有戰地系列的遊戲作品都有多元化的載具,可以分為陸海空三類。遊戲地圖上,載具的數量足夠一半以上的玩家使用。陸地載具主要有輕型突擊車和重裝甲坦克,部分遊戲還會有吉普車、裝甲運兵車、防空車、單人四輪車等。不同勢力的同種載具在性能設定上大體接近。空中載具主要分直升機和固定翼飛機,飛機是遊戲中最難操作的載具

刺客信條1(2008)高產似母豬的育碧僅隔幾年就將這款遊戲發育成一個系列,不過據說ac1原來是波斯王子的系列作,育碧做完後覺得值得繼續做,便有了ac系列

其實------當時只是波斯猴子做不下去了,所以把反派阿薩辛拉出來做主角。

波斯王子1(1989)

(圖為波斯王子前身-空手道高手)

1984年一個熊孩子用自己的蘋果2開發了空手道高手,遊戲的熱烈程度使得他在五年後開發了波斯王子,可惜的是,這孩子創造的波斯王子3D版並不受歡迎,在21世紀,育碧創造了波斯王子-時之沙,從而使這一作再次達到高峰

生化危機1(1996)

這款96年的遊戲講的是98年的故事,主角想去治殭屍沒想著反被治的故事,也推出了同名電影,竟然還成了同學口中的經典作(日常黑同學)

遊戲《生化危機》發售前,幾乎沒人預料到一個嶄新「恐怖時代」的來臨。在當時FAMITSU新作期待榜前五十名內甚至都沒有它的身影。因此1996年3月22日《生化危機》發售時,史上最強黑馬誕生了!最終全球574萬份的銷量恐怕已經超越了CAPCOM和製作人三上真司最狂野的想像力。在當時,由於2D街機遊戲的沒落,CAPCOM的一大批經典街機大作無一例外的遭受著冷淡的市場反映,王牌系列《街頭霸王》也風光不再。此時的遊戲界正接受著3D時代的洗禮,正當不少游戲廠商苦苦思考如何運用在當時來說還不成熟的PS主機3D機能時,三上真司巧妙地將2D背景與3D人物相結合,既避免了技術原因帶來的畫面粗糙的問題,同時也給玩家帶來類似於純3D遊戲的操作感,使玩家眼前一亮。於是,這一款從未被人重視的原創遊戲,因其卓越的品質而被玩家所認同。《生化危機》的誕生讓CAPCOM再度以一流廠商的高姿態展現在世人面前,該作的誕生不僅為CAPCOM帶來了榮譽和大量實際利益,也宣告著「恐怖時代」的到來,「生存恐怖」類遊戲成為冒險遊戲一大分支而開始廣為流傳。

怪物獵人(2004)

卡婊仿夢幻之星的作品,剛發售時只賣了50多萬份,但很快發揚光大

孤島驚魂1(2004)

偽·魯濱遜漂流記,育碧發行,cryt什麼的開發的一款fps,拍成了同名電影,截圖如下

當然,還有類似於英雄無敵啊,三國志啊,信長野望啊等等都有著不俗的系列遊戲,那麼你最懷念哪個遊戲的第一部呢?我猜是怪物獵人...因為

雖然是那麼野性與暴力,

但後世者仍然回味這個令人目眩的數個世紀。

大地、晴空、住在那時代的所有居民、

合成這個洋溢著最大生命力的時代。

世界比起現在,已經變得非常單純。

那便是——狩獵,或被狩獵.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00/node91335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