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那些年,年少的我們三五成群玩著「小霸王」遊戲機,將自己心愛的遊戲卡借給同學換回來沒玩過的遊戲。那些年沒有網際網路,遊戲秘籍也沒有普及的年代,大夥要提高自己的遊戲技術只能靠小夥伴們相互之間的交流。這些遊戲伴隨著我們成長,也通過我們的成長逐步升級:從紅白機到世嘉遊戲機,再到掌上第一個可以支持換卡的「GB」遊戲機,然而PC遊戲還沒有3D的時代,我們在DOS的系統的馬賽克橫行下玩起了一代經典《仙劍奇俠傳》,那時候的我們怎會想到《仙劍》這棵常青樹火了這麼多年,還被拍成了電視劇。那時的遊戲廳,滿地的《拳皇97》和《黃帽》等,如果是沒玩過這些遊戲的小夥伴都不好意思說自己去過遊戲廳。那麼到今天,8090後已經長大了,讓我們再回顧一下當年,那些陪伴我們成長的遊戲,一同穿越回那個童趣的年代。
那個時代,走起。
《魂斗羅》當年全世界最出名的兩大壯漢為主角的遊戲,前者為阿諾施瓦辛格;身後為史泰龍。遊戲開場時的開機音樂如今還縈繞耳旁,調30條命的秘籍到今天也是倒背如流:上上下下左右左右BABA,三十條命一出,通關不費力氣。但我記得3條命的情況下,好像還是能打到第五關的。
《坦克大戰》這是一個講究配合的遊戲,拒絕個人英雄主義。三顆星吃過之後,瞬間可以打破鋼鐵,連體格都變大了,開始介面的時候上鍵和暫停一起按可以出來9條命,也算當年一個小秘籍了。
《超級瑪麗》這是我在紅白機時代最喜歡的遊戲,曾經小學時費勁巴力的打過通關,看到最後一關的公主居然比平時的公主大,當時的心情不言而喻啊。還記得7-4關的迷宮,那時候這麼跑也炮不出去,就更別說遇到BOSS庫巴了,後來終於在個人的努力下知道了秘密:中上下,中上下,中上下...這樣一直跑就會見到最後的大BOSS了,等打敗她以後就能迎接小公主了,但到今天才知道,原來小公主的手勢是這樣滴↓
超級瑪麗:「啊啊啊!我九死一生將你救出來,你居然超我豎中指!」
《雙截龍》二代和三代絕對經典,三代可以跳關(同時按住AB和副暫停鍵),當時可以換忍者和老頭子,還有雙節棍。這是一個可以提升小夥伴感情的遊戲,小哥倆坐在一起玩上一天絕對可以玩成死黨。
《熱血系列》當年如果小夥伴們在一起打籃球,誰的動作大了一些就會被問:你這是要玩熱血籃球了嗎?當年的熱血五項全能、熱血物語、熱血進行曲、籃球等等,還有我最喜歡的《熱血足球》遊戲,我用那個「小辮子」可以一直打到通關,後來才知道了一個能直接到準決賽通關的密碼:F389F249CF,直接到最後一關呦。
《綠色兵團》拎把小刀一頓捅,還能拿火箭炮。這個遊戲我不是很擅長,當年記得最多可以打到第四關,應該是...
《赤色要塞》一台「威利斯」軍用越野車,如今已經是JEEP牧馬人了,當年和小夥伴一路打到最後一關,大BOSS居然是航空母艦。吉普車對航母?也太牛掰了吧!
《功夫》遊戲史上對戰類的鼻祖,開創了一代對戰模式。還記得開場的音樂: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
《上尉密令》當年還不知道這哥們叫美國隊長,只知道他有個軍銜有一幫夥伴穿得挺怪,後來《美國隊長》電影上映時總覺得這哥們在哪見過。哦,原來是兒時的遊戲。
《忍者神龜》從動畫片追到遊戲,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的名字命名了四個神龜,當年小屁孩的我們如何曉得,只覺得名字挺逗,不好記。
《忍者蛙》人物樣子很逗,尤其是被打和驚訝的時候。當年小夥伴們之間盛傳:黃蛙最厲害,一人一蛙配合最默契...
《松鼠大戰》最容易讓兩個小夥伴鬧掰的遊戲非他莫屬。當年,因為我的一個小失誤,夥伴控制的松鼠將我的松鼠舉了起來,無情的扔到了機器狗身上...後來我又用同等伎倆將他的松鼠扔到了懸崖,後來?後來我們就只玩《雙截龍》了。
《冒險島》似乎是第一部國產的遊戲,一個小胖子冒險的故事,結局不知道了,因為沒翻版過。
後來,科技的進步使我們玩上了第一代掌上遊戲機:GB。那時候經常偷偷的帶去學校,向同學們展示自己新學的絕招,每當被老師沒收後想盡一切辦法將它贖回來,別問代價有多大!
它是這樣滴,四節五號劣等電池一塊放進去,玩上一天沒什麼問題。黑白的畫面和單調的音樂,在那個年代卻是那麼魅力無窮。
《三國志》我第一個玩到痴迷的遊戲。儘管是黑白畫面,儘管戰爭場面一點都不宏偉,但是就是不能阻隔我對它的熱情,以至於我的三國歷史是通過它,才能記住這麼多那個時候的人物。
《寵物小精靈》沒怎麼玩過這個,但是在同學中很受歡迎。
《蠟筆小新》玩過翻版,很簡單也很有愛的遊戲,人物公仔設計得都很可愛。
《洛克人》看過當年小學的遊戲雜誌評論:難!感覺是為了整玩家刻意出的遊戲。
《機器人大戰》講戰術、講戰略的遊戲,那個時候的我們想打到通關太難了。
又過了兩年,彩色的GB出現了。漂亮的外觀,升級的遊戲畫面都讓小夥伴們沉醉。但是,我說但是,電池也太不經用了。
後來呢?後來,紅白機在90年代末逐漸退出了歷史舞台,新的繼任者「世嘉」出現了。當年小學的我,戰戰兢兢的拿著攢下的500塊壓歲錢跑到北行大廳,在不顧回家被家長罵的勇敢下義無反顧的買回了它。當年不為了別的,只為了一個遊戲:《幽游白書》。
《幽游白書》當年瀋陽皇姑區遼寧中醫後身的小胡同里,有那麼幾家黑遊戲廳裡面全都是世嘉遊戲機,裡面清一色的小學生花著每小時五塊錢的「巨款」忘情的玩著《幽游白書》,我也是當中的一員。從小蝦米,一路打到對戰高手,那段路程艱辛,而又花費巨大...(每小時五塊錢啊,五塊錢)
《外星戰將》寫到這裡要淚奔了,MJ啊。從小學三年級開始看他的MV,讀他的傳記,等著他出那一張《黑與白》的專輯。第一關的時候,在一大幫反派即將攻擊我的MJ時,我一直按住了B鍵,所有人與我共舞...
《七龍珠》當年全新概念的對戰類遊戲,將對戰的場景可以放大和縮小,當時總感覺照比《幽》的那種簡單、直接的對打模式顯得太過文藝了。
《刺蝟索尼克》一路狂奔呀。當時這個遊戲給我的感覺就是有錢能救命,哪怕我只有一顆金幣,被小怪碰到也不至於被撂倒,但是如果你一顆金幣都沒有,那就只能嗯哼了。
再後來呢?再後來,PC怎麼能允許電視遊戲一家獨大的市場呢。儘管我是DOS介面,儘管我的顯示屏還是大腦袋,但是這都不影響我的可玩性。於是,RPG出現在了PC上,開始了它那幾年肆虐橫行的歲月。皇姑區的遼寧中醫後身小胡同,也不只是世嘉遊戲屋的天下,「電腦房」這個詞彙開始出現在了80後的歷史上。當時玩一個小時,也是五塊錢啊五塊錢。
當年的電腦房,現在看來充滿著火災隱患呀!線路排布得也太亂了點。
《仙劍奇俠傳》一火快火了十多年,咱們男生玩遊戲那會兒有幾個女生知道《仙劍》啊。瀟灑的李逍遙當年簡直是小學男生的集體偶像,那幾年我們上學不研究別的,下課沒事就問:哎,那誰,你《仙劍》玩到哪裡了?如果聽說誰比自己玩得快,肯定回家後就是一頓惡補呀。
《金庸群俠傳》穿越劇情的鼻祖。一個少年穿越到金庸的書中,用他的「野球拳」打敗金庸筆下的十大高手,得到了十四本他老人家寫的書。好玩的是,在遊戲中你可以選擇當好人還是壞人,小夥伴們之間互傳:千萬別當壞人,因為郭靖太難打了。但是你可以當好人,因為打十大壞人比較容易。
《神鵰俠侶》W95下可以運行的另一個遊戲,劇情很棒基本尊重原著,在那個年代能過做成這樣也算是很不容易了。但是遊戲沒有一直延伸到書中的結局,最後的大佬不是「金輪法王」而是「武氏兄弟」,這著實讓那時的我鬱悶了好久。
《95紅色警戒》即時戰略類遊戲之大成紅警來了,當年小夥伴們聚在一起堆坦克互毆的大場面絕對震撼。
《星際爭霸》屬於是即時戰略遊戲的分水嶺了,下一部就是《魔獸爭霸》了,但今天還是覺得星際比較經典。當年哪個同學要是會「小狗變飛龍」那別提有多牛掰了!
再再後來呢?再再後來,街機說話了,我也有經典遊戲啊,我也陪伴你們度過童年了呀,雖然現在我沒落了,但是我仍然在你們的記憶中。
在今天的瀋陽想找到一個「遊戲廳」恐怕不再容易了,它們都變成了電玩城跑進了商場中,那個煙霧繚繞三教九流的遊戲廳一去不復返了。當年的韓日世界盃期間,一塊錢五個幣子,玩上《三國戰記》可以泡一天。
《街霸》一代經典,玩格鬥類遊戲一般都先玩它。但現在「街霸」已經變成貶義詞了。
《拳皇97》經典中的經典,當年初中的小夥伴必須知道的遊戲,出名到連女生都知道。當年為了打比賽還專程跑去北市,具體名次就不說了。
《黃帽》打不到第四關都不好意思說玩過黃帽,具體叫什麼名字不知道,因為我們只叫它「黃帽」。
《刀手》和黃帽差不多,也算是經典了。
《三國志》但凡玩這個遊戲幾乎都選擇關於,至今都不知道為什麼。
《三國戰記》選上諸葛亮,一玩到天亮。當年只要會玩,屬於是最省幣子的遊戲。
從紅白機到世嘉,從世嘉到PC,從PC再到街機以及「土星」或「PS」,或是GB如何,陪伴我們成長的遊戲太多太多,這些也永遠留刻在了屬於那個年代的記憶里。忽然有一天我們長大了,生命中再也沒了那種魂牽夢繞的遊戲,再也沒有通關的那種預約了。或許,我們的人生就是一場遊戲,我們在一關一關的闖,面對這形形色色的BOSS,當我們逐步修煉自己的同時方能了解人生的真諦。遊戲如人生,人生如遊戲。
關注「瀋陽花邊」帳號
Adam天澤與你聊聊這個城市
聊聊文化,聊聊房子,聊聊汽車
偶爾,聊聊花邊。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