爐石傳說玩家點評:很好很及時,準備打競技場了,小白一個,很有幫助。我給你總結一下,就是優勢穩,劣勢拼。
大家好,我是dorick ,一個專注於競技場的爐石玩家。我將帶給大家我近兩年來在競技場中積攢的各種經驗,這次我接著給大家帶來競技場中的打牌攻略。
由於篇幅過長,這次的基礎篇我將分為上,下兩篇,在這篇中我主要要和大家探討兩個方面的內容——如何處理手中的牌,以及如何處理我們場上的隨從。所謂基礎篇,其中有些內容也會比較的簡單,並且講的也會比較的細緻(囉嗦),主要是為了照顧一些基礎不足的讀者,對於那些基礎比較好的讀者,有些地方可以跳著看。不過話說回來,這篇的內容雖然看上去非常的簡單與普通,但是我們在競技場中,可以說這基礎篇的內容已經足夠我們去應付80-90%的情況。並且,我們很多時候按照這上面所說的去打,會比那些看上去很花哨,很貪的打法效果要好的多。
那麼在攻略的最開始,我們先來看看爐石中的資源。在遊戲中,我們花費的是法力水晶以及手牌,獲得的則是場上站著的隨從以及對面血量的降低。由於大部分情況下我們每回合可以使用的法力水晶都不由我們所控制,所以需要關注的三項資源便是卡差,場面,以及血量。雖然說血量是我們贏得比賽的唯一條件,但是這項資源其實是最不重要的,因為只有當我們有武器的時候,我們才能夠將這項資源轉換為別的資源,而其他時候這方面的資源則是只能看,不能用。當然這點很多玩家都能有所理解,正所謂「不賣臉哪來的優勢」,當我們能夠用血量去換取其他資源的時候,就應該毫不猶豫的去做,這裡就不再過多的贅述了。而關於場面和卡差哪個更加重要,則有著很多不同的看法。這裡我來說說我的看法,在爐石剛剛出來的時候,那時候競技場的節奏比較慢,那個時候只要我們有卡差上的優勢,就基本上能磨到勝利的那一刻。而隨著大家水平越來越高,競技場的速度也變得越來越快,我們會經常發現我們在耗光對面手牌之前,就被對面搶死了。那麼這時候的卡差優勢就變得沒有任何的意義。而在這個版本中,激勵隨從的出現,使得我們能夠更加容易的將已有的場面不斷擴大,而AOE的減少又使得我們很難快速的扳回場面,這就使得現在場面變得越來越重要。所以我們在實戰中對於這三項資源分配的時候,要時刻記住場面>卡差>血量這個原則。
那麼我們接下來便說說如何處理手中的牌,即我們應該如何去出牌。在競技場中,我們出牌時候必須遵循這樣一個原則——無論如何使得我們的場面最大化。所謂場面最大化原則,這是我剛開始寫攻略時候所提出的一個理論,之前我們說過,場面是我們在爐石遊戲中,最重要的一項資源。這裡我所謂的場面,可以用數字來量化的去衡量,就是當我們點下回合結束的時候,我們將場上的隨從減掉對面隨從所剩下的的身材值。比如說如果對面空場,我們上一個232的話,這時候我們的場面就是32,而對面場上一個32隨從,我們這回合下個雪人,那麼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將我們的場面看成我們使用雪人吃掉對面32隨從之後的情況,為42。而我們每個回合的出牌階段所需要做的,就是讓這個場面盡可能的大。
而現在有很多人在實際的出牌中,往往因為很多莫名其妙的原因,總是會不經意間違反這樣的原則。他們的心裡總結起來都是害怕虧。這所謂的虧分為幾種,上隨處會被白吃或者小換大,虧!上了隨從會被對面武器直接砍掉,虧!上了隨從沒有很好的觸發這個隨從的特效,還是虧!但是換個角度來思考,當我們沒有選擇的時候,我們就只能,也一定要去接受這樣的結果。或者說我們只能在各種虧的選擇中,選擇一個最不虧的打法,而選擇的原則,就是場面的最大化。
舉個簡單的例子,當起手對面後手先上了一個121隨從的時候,如果我們使用法師,如果我們手上有一個223的隨從,那麼按照常理,就一定要上這個223的隨從。因為如果我們點掉對方,那麼場面就是0,而如果上一個223的話,場面就是21了。當然,現在對於有一定基礎的玩家來說,這樣上怪已經算是一個常識性的問題。但是如果換到之後一些情況,大家是否又知道該怎麼去做呢。比如說在我們4費的時候,對面場上有一個1血隨從,比如沒了盾的血色十字軍戰士。我們如果是一個法師是點還是不點呢?可以這樣說,如果我們手上沒有一個兩費隨從能夠在我們點掉對面之後再上場的話,那麼即使我們手上只有一個4血的4費隨從。即使我們知道上去就會被對面用英雄技能加場上的一血隨從換掉,我們也不能僅僅點掉對面就過掉這一個回合。因為這樣就是0場面,肯定是比不過之前的選擇的。那麼如果我們手上有一個標準身材的兩費隨從,又該如何呢。可以這麼說,如果不是有黑鐵這個隨從的話,不管我手上有麼有兩費隨從,都會毫不猶豫的上一個4費的隨從。但是考慮到這樣一個buff之後小換大的情況。如果我們有一個血量比對面隨從攻擊高3以上,比如對面31隨從而我們手上是水人,那麼我們一定還是應該上4費隨從。如果只高兩點的話,那麼我覺得兩種選擇都是可以接受的。這裡也許我說的比較囉嗦吧,但是我希望大家能夠更清楚的了解我們該如何去做到最大限度的去爭取最大化的場面。同樣的,有些時候我們可能會因為使用一些小解解場而導致剩餘不少法力水晶沒用,比如說4費時候我們手上有寒冰箭,也有4費隨從,但是沒有兩費的隨從。那我們真沒必要在這個回合就解掉對面的場。即使對面是會成長的的小身材,大拳頭,那麼如果在對面回合對面只能長到4的話,我也會毫不猶豫的丟下一個5血的4費隨從,而不是交寒冰箭。
所以可以說場面是我們在競技場中最最重要的東西,時刻記住當我們有了場面之後,我們能夠通過這些場面來賺取我們需要的卡差。所以我們很多時候,是可以也必須犧牲卡差來換取我們需要的場面的。要時刻的記住,有場面才有一切。我們必須時刻遵循場面最大化的原則,作為我們在競技場中的第一原則。並且多去自己算一下那個值,以此作為我們上怪選擇的依據。
當然在有的情況下,我們也可能會擯棄這一原則。這樣的情況大概有兩種,一是當我們進入遊戲的後期,這時候我們每個回合有10點法力水晶可以使用,但是手牌數量卻變得相當的緊張。這時候我們的就不需要太在意場面,而是需要考慮的是如何將我們的手牌盡可能用的久一些;第二種情況則是當我們場面優勢很大以後,也就需要適當的降低速度。優勢很大以後我們再無謂的想要擴大場面優勢,反而更容易被對面的AOE所翻盤。舉個例子,牧師可以使用縮小配合場上的隨從吃對面的一個隨從,又或者吃了對面隨從之後奶一口。那麼如果解完之後對面是空場而我們場上本身已經有3個或以上的隨從,那麼我們選擇吃掉奶一口也是很正常的選擇,如果不算縮小另外還有有兩個隨從的話,我們上這個縮小或者不上都算是一種讓人可以接受的結果。但是如果我們場上只有那一個隨從的話,我們如果還選擇吃了奶一口的話,那麼就可以說是打得非常有問題了。
之前我們所說的都是如何在某一個回合中能去爭奪最大的場面,那麼我們如何在整個過程中能夠場面最大化呢?這個可能很難用一兩句話就說清楚,但是有一個原則,如果我們能夠很好的把握,對於我們整局遊戲的場面最大化有著很大的幫助——那就是每個回合都要盡量的使用完法力水晶。可以這樣說,如果我們和對手每個水晶所發揮的作用是一樣的,那麼最後能夠獲得場面的人,一定是法力水晶使用率更高的那一個。大家在看很多爐石的老玩家在遊戲的時候,就是特別不願意卡費。當然,我們沒有辦法每個回合都使用完所有的法力水晶,但是我們必須從ABC等各個看上去差不多的方案中,選擇出其中法力水晶剩餘最少的那一個。這裡我給大家舉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當我們5費時候,我們場上空場,手上有一個雪人,一個暗靈治癒者,那麼我們應該上哪一個隨從呢。無論我們上哪一個,我們的場面都是45。而如果我們上一個暗靈治癒者,那麼他的戰吼就等於是浪費了,所以我想很多人可能會選擇上一個雪人。但是如果我們再往後想一下,下個回合如果我們沒有一個6費隨從可以使用的話,我們是不是只能上這個暗靈治癒者呢?而如果我們場面不是太好的話,我們也很難確定能夠使用上他的戰吼。那麼如果我們回過頭來再去看我們之前的選擇,如果我們5費時候選擇上的是暗靈治癒者,那麼我們在下個回合下了雪人之後還可以再下一個兩費隨從,最差最差的情況我們也可以多使用一次英雄技能。這便是我們去盡量每回合使用完法力水晶的好處所在。有的時候,當我手牌較多,且費用偏高的時候,我可能會在剩餘3點法力水晶的時候,使用一個暗影箭來解對面的一個3血隨從而不是使用暗色炸彈,(即使不考慮暗色炸彈能打臉的情況),因為我不想之後會有那種差一費的情況出現。
好的,那麼我們該如何出牌的部分就講到這裡,總結起來便是兩點:1. 每個回合都盡量做到場面的最大化,2. 在1的基礎上每個回合盡量用完法力水晶。接下來我們來講一講我們將如何操作我們場上的隨從。
對於場上的隨從的操作不外乎兩點,打臉或者解場。之前我們已經說過,血量是在競技場中最不重要的一項資源,而當我們選擇打臉的時候,我們能夠降低對面的生命值,但是同時也失去了先手進行隨從交換的權利,也就是說我們無形之中虧損了場面。就現在我們的競技場環境來說,30點生命值可以說是很難被輕易消耗光的。所以我們很多時候都應該用臉來換取場面,而不是因為打臉而造成場面的損失。可以說,在常規的情況下,解場應該是我們更優先的選擇。我們一般只有在對面空場,或者確定了不解場的風險之後,才會去選擇打臉。那麼接下來我們就說說我們應該如何去進行隨從的交換。
首先,當我們在場上有機會進行優勢交換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盡可能的去進行。所謂的優勢對換,即大隨從吃掉一個小隨從不死以及小換大。白吃對面的隨從是我們在爐石裡面最賺的一個動作,它使得我們的隨從可以發揮兩次或者更多次其攻擊力的效果,無論是從賺卡差的角度還是賺場面的方面來說都是很好的。這裡要注意一點,當對面英雄技能能夠補刀的時候,如果我們吃掉對方隨從之後只剩一血,那麼只要不是在前幾個回合那種法力水晶非常緊張的情況下,這樣的交換就不再是一個讓我們滿意的優勢交換。這也是為什麼英雄技能能夠補刀的職業現在在競技場中那麼吃香的原因,因為他們能夠使得對面交換時候的選擇面變得小了很多。
然後,我們在進行隨從交換時候要使得之後的場面對我們更有利。這裡我還是舉個簡單的例子來加以說明會比較好。這是一個非常常見的情況,我方4費時候雙方空場時候,我們下一個雪人,下回合對面5費下了一個侍從來我身邊。這時候我應該如何進行交換呢?這里肯定是要吃對面一個隨從,但是吃哪個更加好呢?首先我之前說了,如果對面是一個英雄技能具有補刀能力的職業,那麼我們便不應該在交換後使得自己的隨從只留下1血。一般我們認為,在6費時候使用完英雄技能之後還可以再下一個4費隨從,可以認為是我們開始使用英雄技能而不虧的第一個回合,而對方下個回合正好進入6費。,所以當我們在面對賊法德的時候,我們應該去吃掉對面的22。當然這沒有考慮我們將下隨從的情況,這也是我們這一點所要講的。如果我們接下來能夠下一個5費隨從,(老虎也好,姐夫也好)因為這新下的隨從無論是面對44還是22,都是出於一個非常優勢的地位,那麼我們仍然應該按照之前所說的去吃對面的22。但是如果我們這個回合我們只能夠扔下去一個兩費或者3費的隨從的話,情況就變得不一樣了。我們就假設如果我們在這個回合只能上一蜘蛛坦克,而我們所使用的英雄技能又不能補刀的話,這時候我們再吃對面的22就有疑問了,因為這樣一來我們就將在場上給對面留下一個44白吃我們34的機會。所以這時候我們應該無論對面英雄是否有補刀能力,都應該吃掉對面的44。這樣即使我們被對手用英雄技能補了刀,場上仍然是一個34對22,我們處於優勢的局面。
總結來說,首先,我們要抓住場上一切優勢對換的機會並去完成它們,同時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進行交換時候,要盡量不給對手留下優勢交換的機會。接下來的第三點,便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將對面解成空場。很多時候我們都會有這樣一種感覺,比如說對面有一個報告,我們通常都會解掉;但是如果對面場上有兩個11,而我們只剩最後一個隨從可以行動的話,我們很可能就不會去解掉其中一個了。是的,通常情況下,解乾淨對手的場面有著完全不同的意義。如果說,我們每解掉對面一個隨從,對面都就會少一個選擇。而如果當我們解掉對面最後一個隨從的時候,就使得對面失去了所有的buff選擇可能(包括buff法術及隨從),至少可以說對方下個回合的buff是不帶衝鋒的,那樣這個buff的作用就會被降低很多。所以,如果解到對面最後一個隨從,即使是一個劣勢的交換,比如我們用21,或者31隨從去換對面的11,都是有意義的。當我們場面均勢以及小優的時候,我們都應該去這樣做。
最後一點,我們在隨從交換時要考慮對面的AOE。將這點放在最後,是因為我們必須先做到之前的幾點,我們才會佔有場面上的優勢,這個時候我們才需要考慮著最後一個問題。假如我場上只佔兩個怪,那麼我就根本不會去考慮對面AOE的問題。但是,當我們好不容易占據場上的絕對優勢時候,卻擺出一個標準的奉獻(橫掃)陣型,結果被對面一張牌清場,場面優勢蕩然無存,反而因為手牌不足而沒法再支持下去。其實,到了這個時候,我們離勝利僅僅只剩下一步之遙。因為對方除了AOE以外,已經不會再有什麼其他太多的辦法,所以這個時候,我們要考慮的便是如何去規避那些常見的AOE,有時候寧可做一些眼前看起來比較虧的選擇。比如我們場上兩個隨從都各自白吃掉對面隨從時候,選擇一個吃一個換,來保證其中一個剩餘的血量在AOE的射程之外。當然這就需要我們在打之前,就能夠看到不同打法在回合結束時候的情況,並且以此來判斷哪個結果才是我們最願意看到的。這也就是我在上一篇中特別強調的,我們必須將所有的動作思考清楚之後才開始操作,而不是當我們拿起最後一個隨從將要吃掉對面隨從的時候,才發現這個隨從吃掉對面之後會和場上很多自己其他的隨從一樣,進入對面AOE的射程之內。這時候便「只能」放棄解場,怒A對面臉。其實這只不過是一種欺騙自己的行為,既不能減少對面有AOE時候自己的損失,還增加了對面的選擇,增加了自己的風險。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00/node67176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