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FPS年貨《使命召喚13》如期到來。和之前的作品一樣,它在畫面上的進步依然遵循著循序漸進的準則,整體水準和前作相比有著穩步提高。橫貫整個太陽系的戰場讓這部COD的戰場風景前所未有地豐富多彩,你既能體驗到不同星球之間風格迥異的地貌氣候,也能感受到茫茫宇宙的壯麗和震撼。
最低配置:
系統:Windows 7 64bit 或更新
CPU :Intel Core i3-3225 @3.30GHz
內存:8 GB
硬碟:70 GB
顯卡:NVIDIA GeForce GTX 660 2GB / AMD Radeon HD 7850 2GB
測試機配置:
系統:Windows 10 64bit
CPU :Intel Core i7-2600K
內存:8 GB
顯卡:技嘉 GTX 1080 G1 Gaming 8G
從官方給出的最低配置需求來看,這部作品的運行門檻並不是特別高。不過要想在流暢狀態下有玩這部作品,剛剛達到這個配置條件肯定是不足的。遺憾的是這次動視並沒有給出推薦配置需求,因此遊戲是否能夠流暢運行,就只能靠玩家們自己把握了。
最高畫質與最低畫質
這裡我分別在三個不同的場景截取了最高和最低畫質的對比圖,從中可以比較直觀地感受到《使命召喚13》在畫質調整上的兩個極端。點擊圖片可以手動進行對比。
對比圖1:
這組對比圖在色調上偏暖,光影和天氣效果方面最高和最低之間並不存在太大區別。但是請注意對比圖片中的槍械、岩石和左側的高塔,它們在材質的清晰程度上可謂是天差地別。尤其是最低畫質下的岩石,不但看起來模模糊糊,而且還喪失了原本應該具備的層次感。
對比圖2:
這組圖片截取於一顆非常寒冷的星球(根據圖片中的溫度計,氣溫已經低至零下三百多度),色調明顯偏冷。畫面原本應該在寒冷的霧氣下顯得朦朦朧朧,但是最低畫質卻無法展現出這一特效。
對比圖3:
這是一組太空場景的對比圖。從隕石材質的精細程度上能夠比較明顯地感受到最高和最低畫質之間的區別。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最高畫質渲染出了更加豐富的光影效果,但是卻讓原本應該清爽空曠的宇宙看起來像是籠罩在霧霾之中,而這反而讓畫面顯得失真。
材質解析度
這一選項調得越高,遊戲中各個物體表面的細節就越豐富。注意看下圖中的地磚和金屬門框,隨著畫質選項逐漸調高,原本模糊的表面變得逐漸清晰起來。值得注意的是,材質解析度對遊戲整體畫面效果的提升立竿見影,建議在硬體配置可承受範圍內儘可能調高。
點擊後可在大圖狀態下進行比較:
環境光遮蔽
這一特效影響陰影處物體顏色的真實程度。本作中它只有「打開」和「關閉」兩種選擇。注意看下圖陰影中的箱子和屍體,它們在打開環境光遮蔽的情況下會顯得更暗一些。
點擊後可進行手動比較:
陰影貼圖解析度
本選項主要影響陰影的清晰程度,遊戲中提供了普通、高和超高三個選項。注意看圖中人物陰影的邊緣部分,它們在高和超高的選項下既清晰又平滑,可是一旦調到普通,就立刻出現了非常明顯的鋸齒。
點擊後可在大圖狀態下進行比較:
細節等級
本特效主要影響遠處物體細節的豐富程度,選項調得越高,看到的遠景細節也就越豐富,當然,對硬體的壓力也就越大。注意看圖中標註的部分,在本特效為超高的時候,可以看清楚河流上距離我們非常遠的兩座炮台——而它們在其它三個效果檔位上則無法看見。
點擊後可在大圖狀態下進行比較:
視野比例
這一選項並不會影響遊戲的畫質,但是卻能決定你在遊戲中的視野能有多廣。該特效的具體數值可以在80-120之間任意調節,數值越高,視野就越廣。遊戲默認的數值是80,如果你希望獲得更好的視野,則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適當調高。
點擊後可在大圖狀態下進行比較:
抗鋸齒
本特效提供了FLIMIC SMAA T2X、FLIMIC SMAA 1X、FXAA和關閉四種選項,它們的抗鋸齒效果依次遞減。注意觀察下面這組對比圖的欄杆邊緣,在抗鋸齒選項開得較高時,我們幾乎看不到狗牙;可一旦使用了效果較差的FXAA或者乾脆將這一特效關閉,明顯的鋸齒就會立刻浮現出來。
點擊後可在大圖狀態下進行比較:
景深
這一特效決定了失焦區域是否會有模糊效果。一般來說,打開這一特效會更有真實感,不過也有玩家會更加希望在自己瞄準的時候能隨時保持視野乾淨。因此是否需要打開這一選項視各位的具體情況而定。
點擊後可在大圖狀態下進行比較:
結語
《使命召喚13》的畫面談不上有多麼驚天地泣鬼神,但是也並沒有落後於時代,和前作相比也依然保持著穩步增長。難能可貴的是,它在硬體配置方面設置的門檻和《戰地1》、《泰坦隕落2》相比相對較低,而這也為更多低配置玩家流暢遊玩這部作品提供了可能性。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