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守護者》評測:不枉七年等待的藝術品

在遊戲《旺達與巨像》中,阿格羅為救主人旺達落入深淵的那一幕打動了無數玩家的心,愛馬阿格羅與旺達之間的羈絆也是這部作品中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之一。意識到了這點,上田文人決定在下一步作品中更加的強調和擴展動物與人之間的那種微妙關聯,也就是上田文人口中的「絆」。這就是今天的主角《最後的守護者》的起源。

在經歷過2011年的發售延期和上田文人退社;2013年的復活;無數風雨後,今天終於與我們相會。藝術遊戲大師上田文人本次又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藝術品」呢?

男孩、大鷲、神秘遺蹟與奇幻世界

青蔥綠草、斷壁殘垣、神秘壁畫、高聳巨塔、一人一鷲……

比起強調老生常談的貼圖、建模這些要素,《最後的守護者》的畫面氛圍渲染更為讓人驚訝。在這個世界裡沒有血槽、小地圖這所謂的「遊戲要素」。在遺蹟平台上多里克的羽毛與草木的微動讓你感受到微風吹拂;落瀑激起的水花;多里克撲抓住的石柱碎屑橫飛。古川毅的配樂時而輕鬆寫意、時而恢弘大氣。《最後的守護者》會帶你完全融入遊戲世界之中,你不會再去想拿出「放大鏡」去觀察鋸齒有無、研究貼圖質量是否糟糕、UI設計得不得體。

從利用到相互守護的奇妙物語

在洞窟中醒來的男孩將大鷲的鎖圈解開,二人協力逃出洞窟,卻發現自己身處在未知的神秘古蹟之底,故事就此開始。起初男孩僅僅抱著利用大鷲的心態,但每一次躲在大鷲身後看它英勇殺敵、每一次幫它尋找喜愛的圓桶、每一次拔出在它身上的長矛,分離、重逢、一起感受喜悅、一起承受痛苦,我們早已「深陷其中」,直到那最後的守護……

ICO小組風格依舊,《最後的守護者》在劇情上描述也濃縮到最簡,極少的台詞、恰到好處的旁白敘事給予了這個故事獨特的美感。因為涉及到劇透在這不再多說,但筆者保證,這是一個值得你細細品味的奇妙物語。

雖然軟弱渺小,但並不屈服

偉岸的巨人與渺小的旺達、高聳的古塔與小男孩,在實力如此懸殊的情況下他們並不選擇向命運屈服。遊戲里並沒有所謂的死亡懲罰,無論你在遊戲中怎麼失敗(摔死、被抓走)也不會影響到你之後的遊戲流程,除非現實中的你選擇了真正的「放棄」。挑戰巨人讓旺達拯救MONO的決心得到升華。本次徘徊在生死邊緣尋找前進的路讓人感受到男孩強烈的求生慾望。

當你看到自己和大鷲突破一個又一個難關,向谷頂又一次前進,腳下不斷變換的場景、呼嘯的風聲,看到不變的是那永遠的一人、一鷲你就會感慨不已。

從傳統遊戲模式中得到解放

和《ICO》一樣,製作組再次將這款遊戲從傳統的遊戲模式中徹底解放了出來,沒有血槽、裝備槽、必殺技,有的僅僅是簡單的跳躍;翻滾;抓取……這些簡單的動作,但是卻因為不簡單的謎題、和大舅的連攜而變得豐富多彩。

遊戲至始至終都只逃出古蹟這一個目的,因此我們需要的僅僅是和大鷲不斷的向上前進。得益於《巨像》中的經驗,本次ICO小組在一些大場景中的視角設計和演出上極為出色和震撼。

這個鏡頭一直讓筆者記憶猶新,男孩和大鷲分別身處2個平台,男孩向對面跳過去,眼看就要落入萬丈深淵,大鷲伸過頭來把男孩叼住。這一幕並不是即時過場,男孩的一舉一動都是由玩家親自操作,當你被大鷲叼著的那一刻,那股信任和「絆」就會深入你心底。

另一主角

正如上述,遊戲還有的另一名主角——大鷲多里克。但是大鷲並不是由玩家親自操作的,要想讓它在一些場合下做出我們期望的行動,必須要活用遊戲的「指示」系統。與遊戲想要突出的「絆」相呼應,初期,因為操作不熟,大鷲會對我們發出的一些指示會理解不能和無視,有時候還會做出讓玩家們啼笑皆非的行動,很多時候還需要先演示一些動作給大鷲看幾次,它才可以理解,到了遊戲中後期,,只需要在腦袋上指著前方做出跳躍的指示,它就會帶你穿梭於各個斷台,這時候你會明顯感覺到大鷲更加「智能」和自己的「成長」。

除了一些過關必要的行動,多里克也有作為「生物」的一些「小動作」,情緒上的高興;痛苦;憤怒;恐懼。吞入食物時候喉嚨的微動,慵懶的曬日光……若不是身處谷底,甚至會讓你誤以為自己在玩一款寵物養成遊戲.

作為一款以解密來推進遊戲流程的體驗向遊戲,流程里沒有什麼特別困難的謎題,但很多謎題和你最大的「工具」大鷲息息相關。有些場景順著大鷲尾巴移動會發現別有洞天、有些場景還需要利用大鷲跳進池子裡引發的波浪……,和需要不停的去尋找新要素的解密遊戲相比,在本作中如何在新場景中利用手中的要素才是關鍵。

製作組在遊戲遊戲關卡設計的過程中給予玩家們一種微妙的「平衡感」,這種「平衡感」來源於大鷲和男孩,遊戲中複雜的機關和困難的解密又軟弱渺小的男孩一手完成,而在相隔甚遠的平台間的飛躍攀爬這些「大活」均由大鷲一手包辦,這種壓抑和解放的結合也正好緊系了「絆」這個遊戲主題。

美玉的瑕疵

要說遊戲讓我最為不滿的地方,過窄的視角和不太穩定的幀數。單過窄的視角其實還算是可以接受的缺點,可能是製作組有意如此設計讓我們感受到生為人類的男孩和廣闊谷底世界的落差感,但是結合上不太穩定的幀數那就是不能接受的事情了。

作為解密遊戲,我們必須時刻觀察四周的細節和收集信息,視角原因需要我們不斷的進行鏡頭轉移,但是因為幀數太低長時間下來會讓玩家的眼睛感到疲憊,希望在之後的補丁里可以得到解決。

遊戲的操作帶入感不足,因為在整個遊戲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攀爬、抓取。考慮到人性化,遊戲中並不像《旺達》中那樣需要HOLD鍵攀爬,但是這減少了一定的遊戲操作代入感。想到HOLD著R1抓取巨像的毛髮,無論手柄如何震動,自己與旺達的手都不會放開的那種感覺,就可以看到本作在這方面尚有不足。

總評

一個流程下來,仿佛自己並不是在玩遊戲,而是在欣賞上田文人給我們帶來的藝術品。很慶幸在經歷了各種波折後,遊戲品質並沒有受到影響。當你拿起手柄、投入遊戲世界的那一刻,就可以體會到「第九藝術」的魅力。《最後的守護者》推薦給喜歡藝術遊戲、喜歡ICO、旺達巨像的每一名玩家。

優點:

濃厚藝術氣息和遊戲主題的完美結合、震撼的大場景、有趣的大鷲設計

缺點:

一些場景糟糕的幀數、稍顯不足的操作帶入感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00/node137004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