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3年7月16日,澎湖外海,早晨颳起了颱風,在波濤洶湧的海面上400多艘戰船打開大炮炮門緊張的相互對峙著,在清朝入主北京,在太和殿面見群臣39年後,清軍與明軍的最後一場大戰終於即將爆發。一場海賊對海賊王的大海戰。
清 朝以弓馬騎射定天下,就是在山地叢林還可以利用漢軍綠營,而在海上爭鋒,確是缺少辦法。因為鄭成功一手建立的這支水師,是明朝有史以來海戰實力最強的水 師,清朝就是收編了明軍其他水師也絕對不是鄭成功水師的對手。正如康熙年間的福建總督姚啟聖所說的那樣,鄭成功所遺留的明軍水師實際上與蒙古騎兵一樣,都 是生於海上,死於海上,全副身家都在船上,在船上飲食睡覺,婚喪嫁娶。所以從將軍到小兵都熟悉風帆櫓索,火炮風向,操駕行止。如果不是經久訓練的精銳水師 根本就打不過他們。所以在清朝史書上留下了大量辱罵台灣明軍是海賊,海寇的字跡。
清朝的辦法有2個,第一大力拉攏鄭成功部下投誠,最後「以賊攻賊」,第二,封鎖沿海不准給台灣的明軍輸送糧食等生活物資和進行其他貿易。
清朝以弓馬騎射定天下,就是在山地叢林還可以利用漢軍綠營,而在海上爭鋒,確是缺少辦法。因為鄭成功一手建立的這支水師,是明朝有史以來海戰實力最強的水師。
台灣軍民合計最多7萬實力不大
在 1683年7月16日這天以前,雙方已經爆發過多次海戰。1664年和1665年,全部都是由鄭成功部投誠將領如施琅,周全斌,黃廷,陳蟒,鄭鳴駿和林順 帶領下的清軍水師並聯絡荷蘭水師為先鋒,但是遭遇颶風,轉瞬之間巨浪凌空拍擊船隻,人仰船傾,從海底發出悲號之聲,清軍沒辦法只好返航。
明 軍降將施琅給清朝皇帝出主意說,台灣明軍實力其實不大,澎湖只有百姓5000多人,台灣本島居民也只有2萬多人,鄭成功,鄭經帶去的軍隊及其家屬共計 3.7萬人。除去病故傷亡5千人,歷年戰死數千,歷年投誠數百。現在雖然號稱擁兵30多鎮,但實際上一鎮只有200-600人。
現在這些明軍都分散在台灣南北耕種,疏於訓練。而且十分五六沒有老婆,只能一世孤獨,心中不滿。我們只要招撫和進剿相結合,等待機會,一舉拿下澎湖,則台灣必下。施琅這個建議,讓康熙皇帝非常欣賞,晉升其為內大臣。
就在清軍還沒有發動進攻的時候,在台灣的明軍卻已經開始反攻大陸了。康熙17年,1678年2月10日,明軍趁著潮水在夜間悄悄的登陸福建玉洲。
海賊王反攻大陸滅3萬滿漢清軍
就 在清軍還沒有發動進攻的時候,在台灣的明軍卻已經開始反攻大陸了。康熙17年,1678年2月10日,明軍趁著潮水在夜間悄悄的登陸福建玉洲,隨後擊敗清 軍總兵趙得壽的步兵和姚儀的數百騎兵。明軍利用戰船和潮水忽而登陸襲擊清軍城鎮,時而又登船奔赴下一個目標,搞的滿漢清軍在陸地上拚命奔跑疲於奔命。
3月18日,明軍水師和陸軍封鎖包圍了清軍重鎮海澄,海澄半山半水,是漳州的門戶,在這裡有清軍滿漢兵督提三標諸鎮營騎步兵4萬大軍。海澄清軍兵多大炮多,但是糧食少,明軍也不強攻,而是奪取其附近小城鎮以徹底切斷其與外界的聯繫。
海澄清軍很快就吃光了糧食,開始殺妻子奴僕為食。83天後,明軍衝進已經餓的發綠的海澄,此戰清軍損失滿漢官兵3萬多人,戰馬8000多匹。
清軍發揮騎射特長擊敗"海賊"
清廷對海澄之戰的結果大怒,無論滿漢將領都遭到了臭罵。但是隨後明軍包圍泉州2個多月,未能成功。清軍各地水陸大軍向泉州雲集,當福建全省清軍超過10萬人時,在力量上已經數倍於明軍,清軍進入反攻階段。
8月26日,清軍將領林賢在定海海戰中,趁潮水低落,發起突襲首次擊敗明軍水師。擊沉明軍戰船40多艘,俘虜239人,殺傷過千人。
9 月,清軍福建總督姚啟聖,靖南王耿精忠,公爵黃芳泰滿清大軍在龍虎山與劉國軒明軍決戰。都統胡圖出戰失利,姚啟聖再戰再次失利,這時靖南王耿精忠親自帶領 部隊衝鋒,從左翼縱馬突馳,賴塔則從右翼突入,這次明軍戰敗,16營明軍被陣斬4000人,被俘1200人,溺水死者萬人,只劉國軒等少數人潛水逃亡。
清軍使用連環炮和金槍手配合騎兵衝突在蜈蚣山再次與1萬明軍交戰,明軍設立木拒馬,後面是火炮,鳥銃和火箭噴筒進行火力打擊。
隨 後清軍使用連環炮和金槍手配合騎兵衝突在蜈蚣山再次與1萬明軍交戰,明軍設立木拒馬,後面是火炮,鳥銃和火箭噴筒進行火力打擊,從早晨開始清軍連續發動攻 擊,福建總督姚啟聖在陣前連續斬殺3名畏縮不前的軍官,激戰到中午,明軍火器因發射頻繁,導致過熱,火力減緩,清軍才衝破明軍拒馬,沖開明軍陣勢,得以發 揮八旗騎射的本領,此戰清軍陣斬明軍3000人,生擒1200人。
這2場仗打下來以後,清軍自己財政都熬不住了,在福建不說超過10萬人的軍隊,光是八旗軍的戰馬就有3萬多匹,福建缺乏飼料,全是為糧食,一匹馬的開支是10個人的支出。福建總督都請求皇帝現在陸地戰鬥已經平息,皇上可以把滿洲騎兵調回北方了,費用太貴養不起了。
清軍勾結荷蘭人進攻廈門明軍
1680 年,清軍福建水師提督萬正色率領200多艘戰船,水陸官兵2.8萬人反擊金門廈門明軍。全軍在定海等候荷蘭海軍前來匯合,但是荷蘭艦隊遲遲未到,海上正值 北風,對清軍有利。清軍立刻發動水陸兩軍同時進攻,一邊命令封鎖所有港口,布設大炮,不准明軍水師靠岸補充淡水和糧食。
海澄明軍此時分為投 降派和主戰派,雙方誰都說服不了對方,於是大打出手。清軍滿漢大軍乘機進城克服海澄,對廈門形成包圍。此時的廈門陷入一片慌亂之中,人民鼎沸,男女老幼無 船可逃,遍滿海灘,號啕之聲遍起,甚至還有情急赴水者,難以指數,清軍很快登陸廈門,3月,金門守軍向清軍投誠。
1679年康熙任命施琅為 太子太保,右都督兼福建水師提督總兵官剋期出兵進取澎湖,台灣,施琅本人就是鄭成功的部將投誠清軍,他以熟悉海戰的明軍鄭家降將為核心,征福建沿海青年為 士兵,訓練了一支足以擊敗明軍水師的清軍海戰力量。在武器上,西洋人南懷仁自從1675年開始為清軍鑄造大炮,其炮射程遠,精度高,質量上乘。在盧溝橋試 射時,240門紅衣大炮發射21600發炮彈,命中率甚高,有的大炮在發射了400發炮彈後仍然完好無損。另外南懷仁還進獻了一部神武圖說70卷,其中制 造大炮理論26卷,圖解44幅,是引入中國的第2部西洋炮術書籍,極大提高了清軍的炮術水平。
1683年5月,清軍水師2.1萬人,戰船238艘駛向澎湖。6月,施琅將大批白銀擺在桌子傳令誰敢打前鋒,當先突陣,誰就把白銀拿去。
投誠兵一人賞50兩白銀拉攏明軍
另一方面,清軍在漳州設立館驛招募台灣明軍投誠,凡是文武官員全部按原職務安排崗位,只要歸順明軍士兵長發者賞白銀50兩,短頭髮者賞白銀20兩。願意參軍的發給軍餉入伍,願意種田的回到原籍給予土地。
很快,前線哨所的清軍士兵報告說來了2名長發賊投誠,名為柳勝和林斗。經過審問得知,這2個人都是澎湖來的,他們說現在澎湖有大小船隻110多艘,士兵中老兵和老兵家屬2000人,新依附的士兵4000人,這些新依附的士兵沒有鬥志,只等待歸順朝廷。
1683年5月,清軍水師2.1萬人,戰船238艘駛向澎湖。6月,施琅將大批白銀擺在桌子傳令誰敢打前鋒,當先突陣,誰就把白銀拿去。
澎湖初戰明軍炮強清軍失利
6 月16日,清軍與明軍在澎湖爆發初戰,清軍輪番發動進攻,但是都被明軍擊退,最後明軍的3艘戰船甚至還包圍了施琅的旗艦,要不是其他清軍戰船拚命救援,施 琅就要命喪當場了。此次初戰,明軍水師總督林升被2發鳥銃子彈命中,還身受3支弓箭命中,右腿被大炮打斷,被運回台灣本島。清軍水師提督施琅的右眼也被鳥 槍打傷。
清軍戰後在中軍船上總結經驗認為,明軍其實就靠著幾艘炮艦,清軍爭先恐後的集中隊形衝擊,只能讓明軍肆意炮擊攻打。不如排成列陣, 用梅花陣,5艘戰船為一隊,一隊圍打明軍一艘船,其他清軍戰船在外圍為游擊和奇兵。另外所有戰船的船帆上都要書寫坐鎮軍官的姓名,以邊遠遠可觀,知其進 退。
所有大型戰船帶2倍船員,只要船面戰鬥人員有損失,船艙內的後補隊員立刻補上。所有軍官都要寫下軍令狀,必須死戰。
時間來到了1683年7月16日清晨,清軍傾巢出動向澎湖娘媽宮進發,明軍所有戰船起帆,發炮吶喊前出迎戰。
清軍5船攻1船海賊王徹底戰敗
時間來到了1683年7月16日,清軍傾巢出動向澎湖娘媽宮進發,明軍所有戰船起帆,發炮吶喊前出迎戰。
清 軍朱天貴是明軍降將,他和現在的明軍將領江勝和林應是姻親,朱天貴大聲叫喊,親家,你看我現在當上總兵了,你也趕快棄邪歸正吧!江勝回答,天豈容如汝此背 義之人!於是命令轉舵,順勢開炮,一發炮彈果真就打穿了朱天貴的肋部。這不能說不是一個奇蹟,在300多年前的前膛炮打出的圓形炮彈竟然可以一炮狙殺一個 單人目標。
但是清軍全部都是專門製造的戰船,大船多,大炮多。而澎湖明軍使用的船隻實際上小船很多,民船很多,真正的炮船數量很少。畢竟當 時台灣人口稀少,很難有大把金錢修建和維持一支真正的全炮戰船海軍。台灣全年的收入都買不了一艘大噸位風帆戰列艦。所以,清軍在大炮數量,船隻噸位和船隻 數量上是有很大優勢的。
清軍56艘大戰船分成8股,做疊次衝擊,其後是80多艘戰船作為預備隊隨時準備出擊。
清 軍56艘大戰船分成8股,做疊次衝擊,其後是80多艘戰船作為預備隊隨時準備出擊。明軍炮艦都配備3000斤或4000斤紅夷大炮一門,發熕炮20多門, 鳥銃100多支,近戰火力猛烈,炮火矢石,有如雨點,煙焰蔽天,咫尺莫辨。但是清軍5艘船打1艘船,明軍戰船或被火罐所燒,或被大炮擊沉,不可勝計。最後 清軍從側翼再投入一支艦隊,重壓之下明軍徹底崩潰。一炮打死清軍總兵朱萬貴的明軍左虎衛江勝也在戰敗時,自沉戰船自殺,隨後又有走投無路的20艘明軍戰船 自爆船艙火藥自沉。明軍其他鎮將邱輝,陳啟明,林德,陳政,曾瑞,蕭武,蔡智等陣亡,吳潛自殺。
此時海面上的風勢有利於清軍,清軍借著風勢 船輕舟快,瞬息飛駛,居上風上流之力,壓攻濟擊,一可當百。經過8個小時海戰,明軍200多艘戰船,被擊沉燒毀190多艘,死傷各級軍官300多人,鄭氏 明軍水師主力1.2萬人全滅,屍浮滿海。清軍戰船沒有一艘被擊沉,這也符合了戰場5打1的態勢,即在質量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擁有絕對數量優勢的一方將可以 以微乎其微的損失全滅數量劣勢的一方。
澎湖島上明軍4853人剃髮投誠。清軍被炮擊死亡300多人,炮擊負傷1800多人。
鄭成功家族被全部編入八旗軍
如 施琅所說台灣本島不過最多6萬軍民,在澎湖一戰損失1.7萬主力,現在島內的實力已經無力抵抗清朝大軍進剿。要知道劉國軒為在澎湖與清軍決戰,已經把台灣 島內所有精壯敢死之士全部帶走,佃丁民兵全部抽調,商船和私家船隻全部徵發參戰,這些一旦損失乾淨,現在明軍已經沒有實力再戰了。
鄭克塽在主和派的支持下,向施琅派出代表請降,並提出「三不傷」請求,即清軍入島「不傷鄭室一人,不傷百官將士一人,不傷台灣黎庶一個」。清軍同意,鄭克塽上交大明延平郡王配招討大將軍印信向清廷投誠。
康 熙皇帝下詔:爾祖、父自明季以來出沒海洋,盤踞島嶼:本朝定閩之後,爾祖鄭成功竊據一隅,甘外王化;以及爾父鄭錦,苟延歲月,假息偷生,勾引奸徒,窺伺內 地,屢經勦撫,仍執迷不悟,頑梗怙終..................爾等果能悔過投誠,傾心向化,率所屬偽官軍民人等悉行登岸,將爾等從前抗違之 罪,盡行赦免,仍從優敘錄,加恩安插,務令得所。
隨後鄭克塽前往北京,全家隸屬漢軍正紅旗,為第5參領第1佐領,賞賜公爵,賜第京城,劉國軒為天津總兵,授予伯爵,歸入八旗,馮錫范為伯爵,歸入漢軍正白旗。在台灣的明朝宗室,東巴王朱江,魯監國世子朱恆,安樂王朱浚,朱慈曠等等也被清軍俘獲。
康熙和後來的乾隆皇帝總結說,朱成功系明室遺臣,非朕之亂臣賊子,鄭家三代反清復明,是各為其主。派官護送在台灣的鄭成功和鄭經父子靈柩回福建南安家鄉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