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4月1日,除了是公眾告白日以外,還是一個有點悲傷的紀念日——哥哥張國榮的忌日。
估計是善良的哥哥想讓喜歡他的人不要太難過,覺得這是上天開的玩笑,張國榮在03年的時候在這樣一個特別的日子裡,從香港一酒店墜樓而下,成為永世遺憾。
對於眾多90後來說,2003年確實是一個有點久遠和模糊的年份。
那個時候的很多人還是一個每天被語數英圍困的小學生,對偶像的唯一認識只有F4,對於大事件的領悟力幾乎為零,也不會太了解「哥哥」究竟是誰。
不過,我們還是在歲月蹉跎間,變成了一個「後榮迷」。
懷舊不會是跟風,
恰好今年正逢張國榮60周年誕辰,就在3月25日,曾經在84年上映的由張國榮、梅艷芳、張曼玉主演的電影《緣分》重新登上21世紀的大熒幕。
雖說電影的情節依舊是老套的三角戀,但此番見面卻像老朋友久別重逢一樣,以老式的演繹方式和新時代交錯問好。當時才28歲的張國榮在電影里飾演一位初入職場的小白領,為愛人赴湯蹈火,也為愛人吃醋癲狂。
那時的張曼玉嫩的可以掐出水來,和如今的一口煙嗓簡直天差地別;梅艷芳更是鬼馬精靈,一臉天真可愛。
雖說背景和服飾相差了幾十年,但是身處新時代的「後榮迷」們卻也依舊看得不亦說乎,紛紛跑進電影院裡回顧他們逝去的青春。
「後榮迷」指的是什麼?
張國榮的粉絲們都稱作「榮迷」,「後榮迷」則是指在張國榮去世以後,才迷戀上張國榮的粉絲們。大多數的「後榮迷」們都是嗶寶身邊這樣的90後、00後年輕人們。
雖然我們整天叫囂胡歌霍建華王凱李易峰宋仲基黃景瑜都是老公,整天都在大喊著要睡他們,但這種說說也罷的玩笑話卻怎樣也比不上對張國榮靈魂深處的狂戀。
愚人節就像「後榮迷」們的節祭,即便不能挽回錯過的黃金時代,也要在現世中與靈魂對歌。於是,也就出現了大家常見的一大片「跟風」懷念。
這樣的跟風究竟是不是一種惡性的裝逼行為呢?是在褻瀆哥哥的靈魂?還是在敬仰他的黃金時代?
首頁 > 娛樂星聞 > 明星動態 > 正文
重新認識張國榮!揭秘你所不知道的故事
2016-04-01 10:44:08 來源:網際網路改編 編輯:不二子木 版權聲明
嗶寶在知乎上看到了這樣的提問↓
也有一些這樣的回答↓
「所謂經典,必然不被時光摧毀。無論是美好的物,還是美好的人。黃金年代,不曾親歷又如何?尤其網際網路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更是絲毫不能阻擋後來者感受經典的魅力。身不曾至,心嚮往之。」
這麼說來,90後算是錯過了黃金時代的「後榮迷」。
雖然未曾經歷感受過張國榮所在的那個黃金時代,但絕代芳華不因歲月而褪色,也不因生命而消逝。
你喜歡的他們也很喜歡哥哥
最近嗶寶睡得最多的,非宋仲基莫屬,誰叫他拋得一手好手機,又撩妹技能滿分呢。
然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睡了這麼久的老公,卻沒有發現老公曾經也和哥哥在2012年的盛典上進行過時空對唱
雖然是中韓語對唱,而且老公唱的並不怎麼好聽,但是這並不影響韓國人們對張國榮的集體緬懷。在猜老公猜出新紀元的《請回答1988》里,那個充滿回憶的小電視里也曾經播放著韓國人印象最深刻的《倩女幽魂》和《英雄本色》
「國民MC」劉在石曾多次在各大綜藝節目裡表示自己是張國榮的死忠粉,還屢次帶著一口韓國味的粵語大聲唱著《當年情》,幾乎句句歌詞都記在心裡。
而在國內的綜藝節目裡,參與《我是歌手》的香港歌手們最愛的翻唱金曲定是少不了張國榮的歌。曾受張國榮賞識的古巨基在競演中翻唱《Monica》,想起哥哥曾經說過的話,感動依舊。
陳潔儀翻唱了代表了張國榮情感波折的《左右手》。
唱遍天王之作的李克勤翻唱了哥哥成名曲《風繼續吹》。
而翻唱過《我》的更是有尚雯婕,陳奕迅,韓寒,保劍鋒,容祖兒,陳曉東,林宥嘉,華晨宇,平安……
殊不知他們翻唱之時,心情是否和哥哥所唱一般。
「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天空海闊要做最堅強的泡沫」
人總是在不斷納新,接受並逐漸喜歡新時代里美好的事、美好的人。偶然回頭,會突然發現你喜歡的他們也正和你一樣,感受著曾經的美好,追憶曾經的狂戀。
懷舊,好像變成了一種共有的力量。
那些你所不知道的張國榮
你也許聽過《我》《風繼續吹》《Monica》,也許看過《英雄本色》《霸王別姬》《春光乍泄》,你也會跟著所有人一起叫他「哥哥」,但或許這樣的哥哥,是你所不熟悉、不知道的。
為什麼我們會都稱張國榮作「哥哥」呢?
坊間有三種不同的說法。①「哥哥」這個稱呼的首個出處源於1987年,張國榮與王祖賢合演徐克經典影片《倩女幽魂》,飾演女鬼「小倩」的王祖賢在戲中喚寧采臣(張國榮飾演)時用了「哥哥」兩個字,後來「哥哥」這個名字便成為大家戲外對張國榮慣用的稱呼。
②「哥哥」的第二版本則來自1993年張國榮與林青霞合作拍攝《白髮魔女傳》,當時片場的人都稱林青霞為「姐姐」,與她同樣分量的男主角張國榮則順理成章成為「哥哥」。張國榮對這個稱呼非常受用,久而久之「哥哥」也就成為張國榮的花名。
③還有一個較為八卦的說法:「哥哥」是張國榮對唐鶴德先生的稱呼,當時劉嘉玲並不知情,誤稱張國榮作「哥哥」,一眾好友不忍戳破,也就一直叫了下來。
不管是這個稱呼來源於何,這樣溫婉的一聲「哥哥」,也是對向來溫柔淡靜的張國榮最好的呼喚。這一聲呼喚,有親密,有愛意,也有對他的百般依戀。
除了這個耳熟能詳的稱呼以外,他們和張國榮也有著不為人知的小故事。
無比平常的一天裡,一個年輕人在後台走廊抽起一根煙,有一個男人路過了,對那個年輕人說:「你聲音那麼好,別抽菸了,你看我都不抽菸的。」
看似很普通的一句話,那個年輕人卻銘記於心,之後他真的戒菸了。
那個年輕人叫陳奕迅,那個男人叫張國榮。
自03年以後,陳奕迅便將演唱會上翻唱張國榮的歌曲作為保留節目,以此紀念哥哥。陳奕迅的專輯裡還特地收錄了懷念張國榮的歌曲《不求人》,歌詞娓娓道來,像是在和張國榮隔空對話,問他在天堂是否還安好。
「請你挑選勝地/我有天總會見你/每個都總會見你」
事過多年,陳奕迅早已不是當年的陳奕迅,卻也不再有機會和哥哥合作共唱一曲,終有遺憾。
心裡縱使有遺憾,但也想把遺憾圓滿的還有黃磊。黃磊曾經在1995年的時候和張國榮拍過電影《夜半歌聲》,在哥哥逝世十周年的時候,黃磊也留下長文悼念故友。
對於黃磊,張國榮於他「有知遇之恩」。
95年的時候,黃磊還沒有發胖,黃小廚的技能還沒有被發掘,依舊是一個兢兢業業演戲的小青年,卻在北京的片場裡遇見了當時的巨星張國榮。但哥哥並沒有任何天王的架子,卻和黃磊輕輕唱起了《夜半歌聲》的主題曲,「當時天很冷,拍戲空檔我們就坐在外面傳達室抽根煙,他唱起了《夜半歌聲》的主題歌,那歌也是他寫的。我也跟著唱,然後他就唱和聲。他是一個非常有親和力,讓人很難忘卻的人。」
不忘「知遇之恩」的黃磊,也在05年的時候自編自導同名電視劇《夜半歌聲》。
電視劇的劇情或許早已不記得了,但卻依舊對最後的黑屏字幕記憶尤深「謹以此片,紀念一位故友,祝他在天堂平安……」
這樣致敬的方式,是舊友,是恩師,也帶著對天妒英才的惋惜和不舍。
黃磊最想對天堂里的哥哥說,「我很想念你,希望你能夠平靜,忘掉不快樂的事。」
其實我們也很想知道,在天堂的哥哥,你過得還快樂嗎。
懷舊不會是跟風,想念更不會隨風而去。
不管你是70後、還是90後,時間並不會吞噬懷念,只會讓陪伴變得更為真切。就讓所有的念想,都留在這個一點也不真實的愚人節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