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公眾一直享有讓其他國家羨慕的社會福利,對年長者、孕婦和行動不便的公眾更甚。就在昨天,陸路交通管理局宣布,全島地鐵站月台將設優先候車處,年長者、孕婦和行動不便的乘客,今後到一些地鐵站乘車時,可在特別為他們設立的候車區等車,並優先上車。(官方在時間上把握的很準,要是今天,指不定被認為逗你玩,最起碼不嚴肅,為官方點個贊!!)
昨天,陸路交通管理局發文告宣布,同地鐵公司SMRT企業和新捷運合作,率先在六個地鐵站月台推出優先候車區(Priority Queue),這是繼去年開始為新建的巴士轉換站和綜合交通中心增設「優先候車區」後,陸路交通管理局決定把這類專區擴展至地鐵網絡。
在選擇試行地鐵站上,陸交局也考慮的非常充分,對各個站口人群居住情況進行了詳細的調查,最後確定「諾維娜站(南北線月台)、歐南園站(東西線和東北線月台)、牛車水站與盛港站(東北線月台),以及肯特崗站(環線月台)。」六站為試行站,使用這些地鐵站的年長居民較高,它們也靠近本地醫院,因此先在這些地點試行計劃。
當然了,發福利,就要發好福利,為公眾辦事,就要辦好事,好事更要辦好。在各方向月 台,有兩個以水綠色大型貼紙標示的優先候車處,貼紙上共印有五種符號,即輪椅、年長者、孕婦、嬰兒推車和附上「優先候車處」英文字樣的表情符。候車處的位 置因地鐵站而異,但主要會對應列車上的輪椅停放處。也就是說,以輪椅代步的乘客在候車處等車,可直接進入地鐵車廂內的輪椅專區。
除了月台,站內電梯也設立了相同的等候區,並且離候車區不遠,且避開人流較高的電動扶梯。目前,地鐵網絡剩下19列未設有輪椅專區的列車,當局已經著手改裝這些車廂。做完這些還遠遠不夠,在下來兩個月,陸交局還要針對優先候車處的符號、顏色和位置等,向乘客徵詢意見,並將根據反饋進一步調整候車處設計,然後招標。
隨著新加坡朝減少用車願景的邁進,要成功達到減少用車的目標,就必須考量各個乘客群體的需求,為需求多元的乘客推出相應措施,打造一個便利的公交系統,使公交更加便利。
經營南北線、東西線和環線的SMRT,早在兩年前已在地鐵站的電梯設置優先排隊處,部分地鐵站也添置裝有監控攝像機的「關懷區」(Care Zone),供孕婦、孩童和行動不便者候車,也讓地鐵職員可更清楚注意到他們,在必要時伸出援手。可以說,與新優先候車處相輔相成,這更需要乘客發揮禮讓精神,共同促進良好的乘車禮儀,改善全體乘客的出行體驗。
最後,能不能優先上車,最重要的還是得看其他同樣在排隊的乘客願不願意發揮禮讓精神,否則優先區就會變成淪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