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媒體近日文章,二戰後,美國建造了眾多旨在對抗蘇聯的航母,其巔峰之作是10艘尼米茲級超級核動力航母,在冷戰結束後,這些航母繼續派上用場。如今,美國寄希望於福特級航母繼續扮演這一角色,還有意義麼?一些美國防禦問題分析人士指出,中國最有可能成美國海軍最大競爭對手。航母容易受到攻擊,中國已研發新的監控和導航技術,能更可靠地發現並擊沉在距離其海岸線數百公里以內航行的美國航母。在這樣的現狀下,其實核潛艇才是海上威力最大的武器。
【鷹眼圖說軍事 鷹眼快評欄目第386期】航母作為目前海面上航行著的最大的作戰艦艇,也是美國海軍在世界範圍內耀武揚威的最大屏障。一般在影視劇里,只要美國的利益受到損害,扮演美國總統的演員總會有一句台詞:我們的航母在哪裡?航母作為海軍威力的象徵,成為了美軍利器,也讓不少人認為航母代表著海軍的最強實力。而潛艇則是來無影去無蹤,據稱,有六成的航母都是被潛艇所擊沉,不過這些都要追溯到二戰時期。潛艇最初作為水面艦艇的噩夢,給戰爭中的水面艦艇帶來了不少麻煩。而到了現在隨著潛艇技術的發展,潛艇擁有了對地面攻擊的能力,而且由於其在水下航行,更加神出鬼沒,為了防禦潛艇,世界各國可謂是想破了頭。而航母的威懾力在不少人眼中,甚至已經超過了航母。
航母的戰鬥模式比較獨特,以航母戰鬥群為整體出動,艦隊中包括專門的防空艦和反潛艦等輔助艦隻。艦載機為主要武器,艦載機的作戰半徑決定了航母的作戰半徑。以美軍航母舉例,一般航母可以攜帶幾十架戰鬥機,可以帶來非常驚人的戰鬥力。而潛艇往往單打獨鬥,多以單艇出現在作業區域,免得興師動眾被敵方飯前設施發現。以潛射飛彈作為主要武器,飛彈的射程決定了潛艇的作戰半徑。以美軍彈道飛彈核潛艇來說,可裝載24枚彈道飛彈,射程超7000公里,且可安裝核彈頭,更是堪稱大殺器。
航母每次的觸動都可以稱為是一次「興師動眾」的大行動,航母戰鬥群每每奔赴之處,航母未到,威懾力已經傳播出去了,可讓一些膽小的敵人望而生畏。但航母艦載機的作戰半徑多在1000海里左右,作戰半徑和航母相比有些差距。不過航母可以攜帶大量戰機,帶來的毀傷力是大大超過潛艇的。而潛艇這一武器和航母恰恰相反,無影無蹤卻殺氣騰騰,數千公里外發射飛彈,威力非常驚人。航母每次出動是伴隨著其他艦船,而且艦載機執行任務還伴隨著被擊落、故障造成損失的風險,作戰效率其實並不高,但核潛艇就不然,主要以飛彈武器為攻擊方式的核潛艇整個攻擊行動更乾脆也更便宜,作戰效率比較高。
不過兩者的用法不同,產生的效果也不同。航母產生的是摧枯拉朽般的廣泛戰鬥力,而且帶有非常強烈的威懾作用,這是核潛艇所無法達到的。核潛艇的作戰方式類似奇襲,主要通過定點清除方式來清除固定目標,但是在行動前儘量減少威懾性才是潛艇的作戰方式。可以這樣說:真正出動航母的並不一定會真打,但是如果核潛艇出動的話,可能帶來的是非常實際的打擊效果。如果單純輪誰可以毀滅更大目標,核潛艇憑藉神出鬼沒的乾脆打擊方式可以獲得航母無法擁有的定點清除能力。
然而論攻城拔寨,航母率領一干「小弟」浩浩蕩蕩出現在目標水域的時候,大多數國家都會覺得恐慌,很多情況下甚至可以不戰而勝。這樣來看,航母仍然是當之無愧的海上霸王,畢竟「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雖然不停有人鼓吹航母無用論,但是美國絲毫沒有停下建造航母的步伐。同時,對俄亥俄級的替代者SSBN-X航母也絲毫沒有放鬆,這充分說明了美軍的作戰思路——平時用航母能嚇倒的就嚇倒了,但是真的發生戰爭,核潛艇才是玩真的解決正事兒的快捷途徑。中國正在發展自己的航母,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航母的出現核潛艇就不再需要,中國需要像世界第一的美軍一樣,兩樣武器都要有,而且兩樣武器都要夠先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