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正式踏入設計的學習生涯起,就偏執的認為蘋果是品質生活的象徵,所以能毫不費力氣的擁有全套蘋果產品,就成為了我想要進步的唯一信念。女生通常將錢省下來買衣買包,為了離自己的男神更近,而我除了生理上有女性特徵,心理卻像個男孩般對數碼產品有著狂熱的追求。於是在北京念設計每月只有1000元生活費的日子裡,拚命畫畫參賽寫稿,天天吃八毛一盤的土豆絲,最後終於用省吃儉用的2000元和父母支援的12288元,在10年購買了人生中第一個蘋果產品——MacBook Pro。(→_→此處應該有掌聲)
Mac電腦對於設計師來說,絕對是身份的象徵,大家都幻想過以後去談工作,哐當一聲把mac從電腦包掏出來,不緊不慢得向客戶展示著設計圖,客戶一定會心裡暗想:「我去,好專業,好牛逼。」那些年的意淫現在回想起來,我竟然覺得我仍然是對的……
(大學時代的桌面一角,僅存的一張舊照,大概是為了紀念自己正苦逼的通宵趕作業。)
在MP3MP4大熱的那些年,擁有一個蘋果的ipod,絕對比擁有一個顏值一般的國產播放器要好,於是人生中的第二件蘋果產品,則是用當記者的第一筆稿費後買了ipod。不過年代久遠,ipod因為內存太小而被自己偷偷淘汰,甚至不知道什麼時候失去了蹤影,唯一還留下的是姐姐傳承扔給我的ipod touch。當然對於音樂狂愛者的我,8g的容量完全不夠。且現在還能用專門的音樂播放器聽歌的人,大概也是有深深的情懷才做得到,否則直接用手機聽或藍牙音響聽不就好了嗎?
當智慧型手機在生活中變得越來越重要時,人類對於產品最大的需求,莫過於手機了。而ipone更是成為國內各手機廠商想要超越的最大競爭對手。於是從爸爸用完不要扔給我的iPhone4開始,之後的每一款升級版ipone,我再也沒錯過。當然後來的我,再也不需要問爸媽要錢,甚至在去年存下錢給二老都換上了iPhone 6 plus,所以手上才有一堆的iphone 5,作為「碎屏大師」的我,不僅差不多學會了如何換螢幕,也很豪氣得幾個ipone同時玩,一個日常用,一個當音樂播放器,一個看片片……總之,等我把舊手機用了個遍,新的ipone se就可以開買了。
至於iPad,在我的生活中已經不是很經常用了,畢竟所有的趨勢都在證明,能用手機解決的事情絕對不交給其他產品,所以這台iPad只是玩玩爐石和只能在iPad上玩的遊戲,當手機們去充電時,它便會作為一個躺在床上隨時會打我臉的備胎產品。(論iPhone砸臉和iPad打臉哪個更疼?)
對於土豪來講,這些年我累積的產品不值一提,可是屬於我的每一個蘋果產品,都是我為之付出和努力來得到的東西,所以比起妹子們大愛的宋仲基,我寧願要全套的蘋果產品。情懷已在,也希望蘋果能保持初心更加強大,而我一定是那個堅定的【蘋果玩家】。(記住,以後的東西都別太貴……雖然大家都在噴新出的se,不過這個價格,完美~)最後來一張全家福,希望他們子孫滿堂!
over~
如果上帝再問我一次,如果全套產品都給你來十份?那麼我會不假思索的把多出來的送給評論我的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