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顏值崇拜」的時代,「小鮮肉」橫行,他們稱霸所有頭版頭條,搶占各種廣告代言,出鏡各類電影電視。
出於票房考量,現在沒幾個導演有底氣敢不用小鮮肉,連星爺現在都不敢。
這大概能解釋——為什麼《星球大戰7》找鹿晗來代言?
《超人大戰蝙蝠俠》為什麼要找李易峰做中國觀戰大使?
一部電影靠小鮮肉吸引票房,而不是靠口碑。這其實是一種悲哀。「鮮」這個字,帶有很強的——
時效性。所以大家有時也會忍不住為他們擔心:如果有一天,這些「小鮮肉」不「鮮」了,那該怎麼辦?
但,對於一塊「有點遠見」的「小鮮肉」來說:抓緊「腌制」自己,延長自己的保質期才是最明智的選擇。畢竟沒有哪個人會喜歡「過氣」兩個字。當年白嫩的讓人忍不住捏兩下的古天樂,把自己曬黑,就是為了撕掉「奶油小生」這個標籤。
曾經迷倒萬千少女的小李子,把自己吃胖,就是為了到拿到奧斯卡的表情包。
自毀形象」的最大動力——正是由於不想淪為花瓶。那如何從偶像派「鮮肉」,修煉萬年不變質的實力派「臘肉」?香玉今天就用星爺都拿來刷臉的吳亦凡,做一個正面案例。
「吳亦凡」絕對算得上是小鮮肉的代表人物之一。
據說隨便一條跟「吳亦凡」三個字掛鉤的微博,點擊轉發量都能比平常翻好幾番。
對於這個人的粉絲群體有多龐大,香玉在這裡不需要再多加介紹了。
據身邊姐妹圈了解到的情況看,吳亦凡的粉絲絕大多數都是女性。而且很大一批都是顏粉,大量女生紛紛高舉「顏即正義」的大旗,掀起了轟轟烈烈的「顏值崇拜」運動,光明正大的消費男色,也就是說,吳亦凡一開始能火起來,主要還是在靠臉。
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只要長得夠帥,靠臉吃飯也沒什麼不好意思的。當年的彥祖和冠希,也是靠顏值出位,鮮到出水。
但是!只靠臉吃飯,絕對不是長久之計。還有身材啊!
每一塊鮮肉都有保質期,但作為一個演員,可以演一輩子。吳亦凡深諳這個道理。
所以他不喜歡別人叫他小鮮肉,他的微博介紹是這麼寫的:
歌手吳亦凡。其實我是一個演員。
當然大家可能會說,現在的「小鮮肉」們都在演戲,這沒什麼特別的。比如吳亦凡的銀幕處女作《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
堅決貫徹了「小鮮肉」接戲的通用套路——花美男+面癱
銀幕上尷尬的連身邊那幾個鐵粉,都忍不住扶額。
不過,當《老炮兒》出現時。
一部充滿了雄性荷爾蒙的電影。於是一夜之間,吳亦凡從「小鮮肉」,變成了小爺。
儘管在演技上,仍有不足之處。但這個烈性、叛逆的人物形象,居然就這麼猝不及防的把香玉帥到了一秒!這部片子也成了吳亦凡獲得男性觀眾認可的契機。從《老炮兒》開始,有越來越多的男性粉絲開始關注吳亦凡。期間他的個人微博粉絲每天增長在七八萬左右。他在NBA全明星名人賽中的不俗表現也拉攏了一批男粉。
「小鮮肉」是一個光環,同時也是一個「緊箍咒」,束縛了他的演藝和商業道路,頂著鮮肉的稱號,吳亦凡很難打入國際市場。歷來能闖進國際市場的演員,不是打星,就是硬漢。所以他才要撕掉「顏值崇拜」的皮囊。事實也證明,他的轉型是對的。在接下來的戲約中,就包含了3部好萊塢電影《極限特工3》、《星際特工:千星之城》、《敢問路在何方》。除此之外,還有和梁朝偉合作的——《歐洲攻略》。以及和徐克合作的——《西遊伏魔篇》。
這些數據都已經證明吳亦凡不再是小鮮肉,而蛻變成為了小爺。所以,想要真正轉型,還是需要撕掉小鮮肉這個光鮮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