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袁世凱不顧各方反對,執意稱帝。不過,在他的諸位「皇子」中,卻有一位極其反對他稱帝,他就是老二袁克文。
說起袁克文這個人,他雖然只活到四十二歲,但縱觀他的一生,很有意思。
首先,他的身世,他的生母是袁世凱的三姨太金氏,是個朝鮮人,照理說,算是半個外族人了,但是由於袁世凱的大太太膝下無子,他從小便被過繼給大姨太收養。大姨太對袁克文這個兒子也十分疼愛,視如己出,他提出任何要求都會得到滿足。
第二,他很聰明,據說他有「過目不忘」的本領,但是他卻不是那種愛學習的好孩子。身為袁世凱的兒子,這位少爺可謂吃喝嫖賭樣樣精通;別看人家不看書,但是他作詩、填詞、寫文章卻件件皆精,寫的字也風流瀟灑。據說袁世凱曾經以為他的文采,想過立他當「太子」。
但是,他的作品中最出眾的,卻是讓老爹袁世凱無地自容。袁世凱稱帝的同一年,這位二少爺寫了一首《感遇》:乍著微綿強自勝,陰晴向晚未分明。南回寒雁掩孤月,西去驕風黯九城。隙駒留身爭一瞬,蜇聲催夢欲三更。絕憐高處多風雨,莫到瓊樓最高層。詩里含沙射影地罵了老爹的帝王夢,更可怕的是,袁世凱的政敵如獲至寶,將這首具有極高文學造詣的政治諷喻詩,變成了他們直擊洪憲帝制的利器,而袁克文在被其弟克定告密給父親後,就被軟禁在了北海。這位公子的坑爹本事,達到了一定的境界!
第三,他的身份,袁家二公子,民國四公子之一(另外三位是收藏家張伯駒、少帥張學良、戲劇家紅豆館主溥侗),這些名頭都不如另外一個響亮——青幫老頭子!在青幫,他是「大」字輩,當時在上海長於「大」字輩的人已經沒有了,「大」字輩的人也屈指可數,黃金榮、張嘯林,是「通」字輩,最後一位海上聞人杜月笙是「悟」字輩。從輩分上講,他比後來叱剎風雲的幾位青幫大佬都要高。
第四,他的葬禮,都說人死如燈滅,那個時候的袁克文不說是窮困潦倒,但早已經不是當年那個擁有顯赫家世的皇子了,但是袁克文的葬禮卻非常風光。給袁克文出殯,自發組織起來的僧尼道士達4000多人,另一支自發的隊伍是上千妓女,她們有著統一裝束,發系白頭繩、胸戴袁克文頭像徽章。而名人雅士中還有前北洋政府總統徐世昌、國民黨元老於右任,與津門呼應的上海,公祭者中有生前好友周瘦鵑、包天笑、劉山農、孫東吳、劉襄亭等,都是當時知名的文人。
袁克文一生風流成性,但絲毫不能掩蓋他的才華和名氣,只是他生在了一個擁有帝王夢的家庭,也許,他是用這種方式宣洩自己的不滿,把自己變成一個紈絝公子哥兒,從而遠離無硝煙的政治戰爭,貌似也是一種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