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肢體不協調真的是天生的嗎?七字秘訣,寶寶的運動發展不是問題!

@ 2016-03-30

以下是根據演講錄音整理的文字稿,分享給有需要的寶媽們,希望能幫助更多媽媽。

你是不是這樣?

寫字東倒西歪、大小不一、一邊倒,

跳舞時總是踩不准節拍、不停踩舞伴的腳,

軍訓時總同手同腳,永遠是你被教官喊出列,

游泳手忙腳亂不會動,掙扎到最後沉入水底......

有人可能會說,

我天生肢體不協調,

沒辦法改變......

其實不然

上面所說的各種不協調,

都是由於在嬰幼兒發展時期,

沒有進行適當的運動而導致的

身體機能發育不良。

寫字慢,可能是手部發育不良,

看著腳跳還不停踩舞伴的腳,可能是因為本體感發育不良,

寫字東倒西歪、或向一邊倒,可能是上肢沒有很好的跨越中線而出現的交叉不協調,

跳舞踩不上節拍、軍訓同手同腳,或許是因為嬰幼兒時期缺少爬行而導致身體的節奏感沒有得到較好的發展......

在寶寶成長過程中,運動對寶寶大腦發展、身體發育等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嬰幼兒發展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運動發展和感官發展,幾乎決定了人的一生。

但是麻麻們也不用犯愁,掌握這七字秘訣,寶寶的大運動不用愁!

運動發展一二三

一早

早俯趴

寶寶離開媽媽的產道後即可開始俯趴。沒錯,是「離開媽媽的產道」就可以開始俯趴了。

我們的統計數據顯示,出生後一周內就開始俯趴的寶寶,頭頸部發育更好、情緒更平穩、睡眠能力也發展的較快。

兩學

學翻身、學爬行

不要覺得翻不翻都一樣、爬不爬都一樣。

翻身對於身體的左右協調具有重要意義,爬行更是對身體協調、手部發育、視覺發育等都有較大影響。

三不教

不教坐、不教站、不教走

不學並不代表不坐、不站、不走,而是寶寶經過了前面充足的俯趴、翻身和爬行後,他們自然而然就會進入獨坐、扶站、行走的階段。

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給他們提供良好的運動環境和積極的鼓勵。

運動分類——精細運動和粗大運動

運動就是打球、游泳、健身嗎?

運動不僅僅只是打球、游泳、健身這些。所有肌肉群的活動都是運動,通常我們把運動分為粗大運動和精細運動。

粗大運動更容易理解,指的就是所有大肌肉群的運動,包括攀、爬、跑、跳、游泳等。

根據過去多年的諮詢經驗,發現很多家長對精細運動存在著一些認識誤區:他們認為精細運動就是手指的運動。

其實,所有小肌肉群的運動都可以稱為精細運動,例如我們看移動的物體時眼球就正進行精細運動、我們沖他人微笑、我們喝水吃飯等都是精細運動。

看到這裡明白了嗎?那些眼波流轉,顧盼生輝的妙人兒,那些逗逼的表情帝,那些連吃個飯都能帥你一臉的人,可不是天生的喔!人家在3歲前就已經朝著宋仲基的樣子悄悄生長啦!

吹泡泡能幫助寶寶口腔精細運動的發展

很多爸爸媽媽在幫助寶寶運動發展的過程中,往往只注重了粗大運動,而忽略了精細運動。事實上,精細運動對我們每個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精細運動發展與孩子的智力發育有密切關係,中國古話說的「心靈手巧」就是這個意思。因此,家長們在教育寶寶成長發育的過程中,不光要重視粗大運動,更要有意地培養孩子的精細運動。

嬰幼兒發展王榮輝:無論是精細運動還是粗大運動,對寶寶的睡眠、飲食、情緒、語言發展、社交以及孩子的學習能力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哪些因素會影響嬰幼兒大運動發展?

原始反射

非對稱性頸部強直反射(STNR)可能阻礙寶寶掌握翻身的技能。迷路反射可能成為寶寶學習爬行的絆腳石。但是不用擔心,科學系統的按摩和肢體操等可以幫助寶寶克服這些困難。

延伸閱讀:《媽媽再不了解這五大原始反射可能要後悔終生了》

肌肉發育情況

過高的肌張力或肌肉緊實度不足都會影響運動發展。我們過去只關注非常嚴重的肌張力異常,卻沒有重視那些看似正常的肌張力對嬰幼兒運動發展的阻礙。

環境

父母有責任為孩子提供一個合適的運動環境,一個爬行期的寶寶至少需要500平米的安全活動空間。家裡不夠大,就去公園啊!像遛小狗一樣遛孩子,你敢嗎?

已經能夠跑和跳的孩子,則需要更大的空間和更科學的運動設施,如攀爬梯、隧道等。

養育方式

如孩子的穿著:

相信這張圖片大家一點也不陌生:"蠟燭包"和"粽子"

寶寶的肢體都無法自如活動了,還怎麼運動?穿得過多、包裹的太緊、太大的鞋子、過長的褲子、松垮跨起砣的紙尿褲等都會阻礙寶寶的運動發育。

我們發現秋季出生的寶寶的大運動發展的比春節出生的寶寶普遍要好,其實這與爬行階段的寶寶是否擁有適合爬行的環境和穿著有很大的關係。

很多父母對嬰幼兒的運動都沒有足夠重視,也會影響孩子的運動發展。

父母是否為寶寶創造了適合運動發展的生活環境、並提供了一定的協助,都會對嬰幼兒的運動發展有影響。

因此,父母在孩子發展的過程中,應給予運動足夠的重視,才能更好的培養孩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