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喝湯的4大錯誤別再犯了】原來長期吃湯水泡米飯,竟然會……

@ 2016-03-30

5

SHARES

FacebookWhatsAppMore

飯前喝湯可以清洗腸胃堆積的垃圾,促進消化、吸收,但對於胃不好的人來說,並不宜飯前喝湯。 喝湯的4個誤區 只喝湯不吃「渣」 有人做過檢驗,用魚、雞、牛肉等不同含高蛋白質原料的食品煮6小時後,看上去湯已很濃,但蛋白質的溶出率只有6%~15%,還有85%以上的蛋白質仍留在「渣」中。

經過長時間燒煮的湯,其「渣」吃起來口感雖不是最好,但其中的肽類、胺基酸更利於人體的消化吸收。因此,除了吃流質的人以外,應提倡將湯與「渣」一起吃下去。

便有機會贏取

香港武打片

《特工爺爺》

首映電影戲票

愛喝「獨味湯」 每種食品所含的營養素都是不全面的,即使是鮮味極佳的富含胺基酸的「濃湯」,仍會缺少若干人體不能自行合成的「必需胺基酸」、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因此,提倡用幾種動物與植物性食品混合煮湯,不但可使鮮味互相疊加,也使營養更全面。

愛喝滾燙的湯 有的人喜歡喝滾燙的湯,其實人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只能忍受60℃的溫度,超過此溫度則會造成黏膜燙傷。雖然燙傷後人體有自行修復的功能,但反覆損傷極易導致上消化道黏膜惡變。有調查發現,喜喝燙食者食道癌高發。

湯水泡米飯 長期用湯水泡米飯吃,會使自己的消化功能減退,甚至導致胃病。這是因為人體在消化食物中,需咀嚼較長時間,唾液分泌量也較多,這樣有利於潤滑和吞咽食物。

湯與飯混在一起吃,食物在口腔中沒有被嚼爛,就與湯一道進了胃裡,這不僅使人「食不知味」,而且舌頭上的味覺神經沒有得到充分刺激,胃和胰臟產生的消化液不多,並且還被湯沖淡,吃下去的食物不能得到很好的消化吸收,時間長了,便會導致胃病。 喝湯要看時間 1.晨起最適合喝肉湯,因肉湯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在體內消化可維持3—5小時,避免人們一般在上午10—12點這個時段易產生飢餓和低血糖現象。

2.不同季節喝不同的湯可以預防季節性疾病。如夏天宜喝綠豆湯,冬天宜喝羊肉湯等。 3.體胖者適合在餐前喝一碗蔬菜湯,既可滿足食慾,又有利減肥。體型瘦弱者多喝含高糖、高蛋白的湯可增強體質。

4.孕產婦、哺乳女性以及老人、小孩可在進食前喝半碗骨頭湯,補充身體所需的鈣。注意,骨折病人不宜喝骨頭湯。 5.月經前適合喝性溫和的湯,不要喝大補的湯,以免補得過火而導致經血過多。

6.感冒的時候不適合煲湯進補,就連品性溫和的西洋參也最好不服用,因為這些油膩的湯容易加重感冒症狀。 7.喝湯不能長期只喝一兩種,應該各式湯飲交替,更能增加食慾,平衡營養。具有食療作用的湯要經常喝才能起到作用,每周喝2-3次為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