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比它懶?懶得神奇的三趾樹懶~

@ 2016-03-28

最近熱映的迪士尼動畫電影《瘋狂動物城》,三趾樹懶慢性子讓觀眾忍俊不禁。現實中的樹懶是什麼樣子,真的和電影里一樣懶嗎?

近期,在熱映的迪士尼動畫電影《瘋狂動物城》中,三趾樹懶「閃電」的慢性子讓觀眾忍俊不禁,它說話、做事永遠都比其他動物慢三拍,這不是編劇在蓄意拖延劇情嗎?當然不是,現實中的三趾樹懶就是這麼慢悠悠的,完全不在乎周圍動物的速度。那麼,作為世界上行動最慢的哺乳動物,三趾樹懶是如何在危機四伏的大自然中生存的呢?它的懶究竟是利是弊?

三趾樹懶有多懶?

生活在美洲中南部熱帶雨林里的成年三趾樹懶,身長約70厘米,體重為4~7公斤,有著短而高的頭骨,小耳朵,短鼻子和逐漸退化的尾巴,外形酷似人類。但它卻並不會在地面上行走,只能依靠較長的前肢拖動身體而緩慢前行,其最快速度達到每秒6厘米;而當雨季來臨,地面漲水,三趾樹懶就能發揮自己相對較擅長的游泳技能和憋氣神功——以每秒18厘米的速度,閉氣40分鐘在水中前進。儘管如此,它只要被任何一種食肉性動物盯上,就絕無逃生的可能。

然而,大自然最神秘的地方就在於它是公平的。它給了三趾樹懶令烏龜都汗顏的慢速,就一定會給三趾樹懶某些優勢,不然三趾樹懶也不會從史前存活到現在。要知道,三趾樹懶在史前的祖先可是生長迅速、體重成噸的巨型物種呢!僅僅是鋒利的爪子就長達30厘米,幾乎是後輩身長的一半。而如今,沒有了龐大身軀的震懾,它們又是如何避開敵害的呢?

三趾樹懶的祖先——美洲大地懶(Megatherium americanum)

三趾樹懶長著長且粗的灰褐色毛髮,這種與樹皮相近的顏色擁有極強的隱蔽性。同時,它們以樹葉、嫩芽和果實為食,長期呆在樹上,儘量避開了食肉性動物的捕捉;另一方面,由於三趾樹懶缺乏運動,所以它們的肉質並不美味。除非敵害餓極了,否則它們絕對不會耗費精力去捕食這種難以下咽的生物!

有時候不得不懷疑,三趾樹懶之所以行動緩慢,也許就是不想被敵害發現。但一雙銳利的眼睛和一個恰當的時機,足以讓三趾樹懶喪命。據調查顯示,一半以上的三趾樹懶都是在下樹排便時被敵害吃掉的。那麼,三趾樹懶為什麼一定要堅持在樹下排便呢?

灰褐色的毛髮上長滿藻類

再懶也要下樹排便

每周下樹排便一次,並且會用樹葉蓋好後再離開,懶到極致的三趾樹懶可以算是處女星座的。雖然糞便的存在會暴露自己的行蹤,但為此而到地面活動更可能丟掉性命。並且對於吃樹葉懶得咀嚼而全靠唾液分解,在樹上懶得移動位置而寧願一個月忍飢挨餓的三趾樹懶來說,這簡直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為了適應這種生活習慣,它們漸漸進化,胃的重量達到體重的三分之一,排便後會令體重減輕30%。為什麼它們不能像近親二趾樹懶(因前肢只有兩爪而得名)那樣在樹上直接排便呢?要知道,在樹枝間攀爬,輕盈的身體是必要條件。

經過了漫長的研究,科學家們終於發現了其中的奧秘。原來,這是一項惠及四方的舉動。作為世界上唯一一種身上長植物的動物,在三趾樹懶的毛髮中生活著藻類、真菌、飛蛾等多種生物。三趾樹懶下樹排便為飛蛾產卵提供了良好的場所,同時,孵化出來的飛蛾幼蟲以糞便為食,等到成年後再飛回三趾樹懶的毛髮里生活。死亡後的飛蛾被真菌分解為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促進藻類的生長。熱帶雨林氣候潮濕,枝繁葉茂的樹木幾乎抵擋住了此處太陽發出的全部陽光,也為藻類的生長提供了適宜的環境。這些藻類約占三趾樹懶體重的2%,是它們重要的食物來源之一。

它們共同組成了一個迷你的生物圈,讓三趾樹懶能夠隨時隨地補充能量。不過,三趾樹懶的神奇之處不僅僅局限於此。

轉頭堪比貓頭鷹

眾所周知,貓頭鷹的脖子非常靈活,頭部能夠轉動的最大幅度達270度,這得益於它們頜骨部位血管的擴張性,能夠在短時間內引入更多的血液以維持腦部和眼睛因轉頭而瞬間中斷的血液供給。與此同時,在身體不停扭動的情況下,貓頭鷹的頭部仍然能夠保持靜止,仿生學家們將其應用到了坦克炮的炮口與目標的隨動穩定器雙向陀螺儀裝置上。貓頭鷹頭部的旋轉能力無疑是鳥類中的佼佼者。作為哺乳動物的三趾樹懶,它的頭部旋轉能力也在同類動物中首屈一指。

貓頭鷹

為了方便在茂密的雨林中移動,三趾樹懶常常像蝙蝠一樣倒吊著攀爬,它們極其緩慢的速度在這裡發揮了優勢——可以保持中耳里的液體呈幾乎靜止的狀態,以防止產生暈眩感。這時,三趾樹懶會將頭部轉動180度,以看清周圍的環境。記得《笑林廣記》中有一篇《懶婦》,講的是一個婦人脖子上掛了個大餅,卻因懶得轉頭而只吃掉胸前的那口,最後被活活餓死的笑話。看來,那位婦人真該向三趾樹懶學學。

如果說三趾樹懶的頭部可以通過轉動而達到理想的狀態,那麼身體在倒吊時該如何進行自我保護呢?體內暫時儲存的廢物是否會因地心引力的作用而壓迫到各個器官呢?

無法被自然法則淘汰

事實證明,我們人類想得太多了。在哥斯大黎加的樹懶避難所,科學家們通過解剖自然死亡的三趾樹懶,發現其體內有一種獨特的纖維蛋白性粘連結構。這些物質連接三趾樹懶的內臟與較低處的肋骨,雖然會對生物的肢體靈活性有影響,但三趾樹懶慢悠悠的運動方式並無靈活性可言。它能充分保證各個器官在倒吊時懸掛在肋骨上,而不會隨意變換位置。否則,三趾樹懶的肺部極有可能受到腸道中廢物的壓迫,並會因肺部無法呼吸而調整姿勢耗費掉身體10%以上的能量。

樹懶的肝臟和上面附著的黏連物

但這並不是三趾樹懶最神奇的地方。對於絕大多數哺乳動物而言,大家嚴格按照自然法則生長進化——有著相同的頸椎結構,就連短到幾乎沒有脖子的大象,和脖子長到突破屋頂的長頸鹿都擁有七節頸椎,並從第八節開始發育成肋骨。可偏偏三趾樹懶獨樹一幟,有著與眾不同的骨骼結構。

七頸椎結構

它們的第八節到第十節頸椎很明顯「懶」得進化發育,整個軀幹部位往下挪動了一大截,形成了一個獨特的生物學分支——貧齒目。這類原本僅僅是南美洲獨有的物種,在南北美洲大陸板塊連接後,漸漸流向了北美洲。如今,穿山甲、食蟻獸和犰狳等都屬於此目。

頸椎,一直都是體積最小、靈活性最大、活動頻率最高的關節,同時支撐著大腦,依託著各類神經,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位。對於人類而言,頸椎錯位會引起頭疼、眩暈、五官功能障礙、神經疼痛等病症,而若是先天性的頸椎錯位發育突變,則會引發癌變、胸廓出口綜合徵等多種伴生疾病。可自然法則對於三趾樹懶似乎無可奈何,它們本就不愛運動,多出的頸椎無法壓迫到神經;又因為自身的新陳代謝率慢到令癌細胞生長緩慢,以至於在它們的有生之年無法完成癌變。

然而遺憾的是,有一種比自然法則更可怕的物質在威脅著三趾樹懶的生活。由於人類肆意的亂砍亂伐和工業污染,適宜三趾樹懶生活的雨林面積正在銳減。美洲雨林危機四伏,茂盛的樹木是三趾樹懶唯一的庇護場所,就讓它們在其中不被打擾地做著美夢,一直活到地老天荒,不好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