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萌的多肉
▶沒有女孩不喜歡花,特別是在這個草長鶯飛的春天。邱丘也是,不過她把愛好發展成了事業。2010年,邱丘被嬌小呆萌的多肉萌倒,從收集成癮,到去多肉店打工,再到回到家鄉創業,建立信陽市最大的多肉植物基地,這個二十多歲姑娘的世界,滿滿的都是多肉。
一見多肉「誤終身」
邱丘的家在信陽市潢川縣,一個以花木基地出名的縣城。或許是耳濡目染的經歷讓花木在她心中埋下幼苗,2012年大學報考志願時,她選擇了浙江一所農業大學,學習農林專業。
在一個多肉植物店,邱丘第一次見到多肉就被吸引了,抱了幾盆回去。
回到家,邱丘把它們安置在陽台上,每天都要看幾眼,覺得它們可以帶給她一整天的好心情。她開始在網上搜索多肉的相關知識,惦記著沒買到的那些多肉。從此,每次去多肉植物店,她都要帶一些回去。多肉越買越多,越買越貴,發展到最後,只要有新品種,一定第一時間買回去。
邱丘
因為喜愛多肉,邱丘大學時開始在當地的多肉基地工作,跟著店主熟悉了採購、養殖、防病蟲災害等相關過程。「那時候,越來越覺得,我和多肉結緣了。」
熟記600多種多肉習性
把喜歡的東西帶回家,這是邱丘回家創業的最大動力。2015年3月,邱丘帶著積攢的資金回到信陽,開始租地、蓋大棚,種植多肉。她怕家裡人不同意,就告訴母親自己是在信陽工作。眼看著邱丘越曬越黑,老家潢川的母親忍不住了,執意要來看看女兒在做什麼。
懷著忐忑的心情,邱丘把母親帶到位於平橋區甘岸鄉二郎村的大棚子。路上她笑嘻嘻地「討好」母親:「媽,你做好心理準備,可別罵我啊。」看到一大園子奇怪的植物,母親先是一愣,接著說:「看你這段神神秘秘的,就知道在搗鬼。不過,既然做了,就加把勁兒,把它做好!」邱丘這才放下心。
多肉基地
其實,在把多肉帶回來前,邱丘經過了市場調研,發現目前在國內大火的多肉,在信陽只有六七個小店有售,進貨來源多是網絡,規模小,但是生意很好,說明市場潛力很大。她根據之前的渠道,從荷蘭等國進口種子、土壤,從南方批量定製花盆,又從離信陽市區較近的甘岸鎮流轉了當地村民的土地。
「多肉算是比較好養的植物,5℃到35℃之間都能存活。冬季和夏季要做一些降溫、保溫,多肉不適合頻繁澆水,但是具體還要根據不同的品種。」邱丘告訴記者,這些年的積累,她記住了600多種多肉,並了解它們的習性。「不過,最重要的還是要防病蟲害。」邱丘說。
種花姑娘的優雅「野心」
從開始自己去信陽市尋找商家客戶,到現在信陽市80%的多肉都來源於這裡,邱丘不是在多肉基地,就是在送貨的路上。早出晚歸,沒有假期是她的日常。採訪期間,不斷有人前來考察、購買,她跑前跑後,幫助選購。除了就近雇用幾位幫助種植的老鄉,母親和嫂子是邱丘正在培養的助手,在她送貨時招呼一下生意。
「不少人是常客。昨晚六點多過來一個花店的老闆,一下拿走兩千多元的多肉。然後我去送貨,回來快十點才吃上飯。」邱丘告訴記者,做多肉生意,收穫的不僅是日積月累的財富,更有一種成就感。「前幾天一個1994年出生的小姑娘,一來就要請我吃飯,一問才知道,原來她從我這買了一千多元的植物擺地攤兒,沒用太久就賺了一倍。看著她興奮的樣子,我也很高興。還有一些朋友,一直關注我發布的微信,催促著更新,這也促使我不斷發掘新品種。」
邱丘的多肉基地經營得風生水起,獲得了當地政府的肯定和支持。在政策的扶持帶動下,目前已經開啟了五個多肉大棚,初步投資達60多萬,成為信陽最大的多肉植物基地。最近,邱丘在研究做多肉拼盤和「微景觀」,這種拼創意的植物裝飾品,市場表現很不錯。
但她的「野心」不絕於此。「我的目標是建成河南最大的多肉植物基地,」邱丘說,「下一步會培養和引進專業人才,擴大銷售市場,並創新經營模式——將多肉歸類好,並劃分一些種植區、領養區、代養區,發展體驗式購物。」
生活中,邱丘是個爽朗的姑娘。她拿家人催促她相親開玩笑,接著又話鋒一轉,嚴肅起來:「我覺得不需要那麼著急。趁著年輕,多玩幾年,做自己想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