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中國古代各朝代的軍刀什麼樣?
不同時期刀劍發展變化簡圖
漢————環首直刀( 誕生於大陸西漢時期,漢族最著名,使用時間最長,質量最上乘的軍刀是從西漢一直沿用到唐的環首刀。)
由鋼經過反復折疊鍛打和淬火後製作出來的直刃長刀,是當時世界上最為先進、殺傷力最強的近身冷兵器,也是人類歷史上具有非凡意義的一種兵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環首刀將匈奴打敗,並間接促成了當時的歐亞民族大遷徙。
魏晉————環首刀改進 (兩晉時期環首刀仍處於兵器的主導地位,但出土極少,帶有清晰雕刻圖案的繪畫得以流傳的也不多)
1957年洛陽西晉墓出土鐵刀,外形與漢環首刀無異。長122cm,寬3cm.環寬6.5cm。
另一種鐵刀出現,上一種一直保持到隋唐,發展為隋直劍和唐橫刀。此種則在南北朝得以相當普及。單手使用,柄短,背厚,刃薄。中國寬刃闊頭大刀的鼻祖。
晉末及六朝由於北方為遊牧民族入侵,而其又以騎兵為主,中原普通的刀劍等兵器無法阻擋騎兵,為了適應戰爭的需要,出現了對付騎兵的長刀,以補步兵之不足。所以長兵器逐漸得到長足發展,而這其中如陌刀等兵器越造越長。
唐————唐四刀:橫刀,陌刀,鄣刀,儀刀 (與同時代大馬士革刀齊名的世界名刀。冷兵器時代殺傷力最大的兵器,是現在兵器收藏家夢寐以求的寶物,唐代部隊的制式裝備。)
《唐六典》卷十六陌刀條註:「陌刀,長刀也。步兵所持,蓋古之斬馬劍。」
《通典》卷一一五載,晉末盧循、徐道覆的農民軍有幾千人「厚甲長刀」充當前鋒。也有不少善使長刀的將領,如劉裕、王敬則。並且也有史料表明在隋末也有此種又長又大的刀。
這種長刀直到唐朝統一後才最終定型為唐陌刀。唐之陌刀長達一丈,從唐朝壁畫中可看見,佩戴唐陌刀的武士身上,陌刀雖僅以刀刃懸於腰間,但仍比同時佩戴的其他刀長出一截,加上刀柄其長度的確要有8、9尺,這也是為了抵禦騎兵衝擊力所必需的。
另外唐陌刀為雙刃,中間背厚,刀尖鋒利,追擊或砍殺敵人時「白刃霜飛,紅血星流」,普通長刀只是一刃,可見唐陌刀實乃刀中異制。
由於要抵禦騎兵的衝擊力,還要能「斬馬」,那麼對於刀的韌性要求就非常高,刀刃採用特級彈簧鋼,保證耐砍不變型,裝俱為中碳鋼,也就是採用了包鋼的鍛造技藝,因此唐陌刀的造價成本還是很高的。
宋————宋代的長兵多沿襲唐制,槍還是主流,夾雜有大刀,棍棒「刀八色」:手刀,掉刀、屈刀、掩月刀(偃月刀)、戟刀、眉尖刀、鳳嘴刀、筆刀;樸刀(民間)
樸刀
樸刀出現於宋代,到了清末前後,才被廣泛使用。其起源的原因,有人認為是當時民間不許保存長兵器,於是有人把大刀改為短把的樸刀,戰鬥時再在加柄。
宋代禁止民間擁有兵器。《宋會要輯稿》中說,「著褲刀」,即掛在褲子上的刀,因為人們日常需要使用而不能禁止,於是樸刀得以成為唯一的合法民間武器。
因此,在《水滸傳》中,有關各路英雄使用樸刀的描寫隨處可見。就其起源而論,與其說是把大刀的柄縮短,以適應近戰的需要,莫如說是為了應付民間不許保存長兵器,而把大刀改為短把的樸刀更符合歷史實際。這種樸刀多在民間使用,但是在清朝,卻破例地把樸刀納入軍隊的指定兵器之中。
元————環刀(雁翎型、柳葉型)
明————腰刀,長刀(倭刀)(柳葉型),短刀,雁翎刀,鉤鐮刀,夾棍刀 、苗刀
在長期的作戰實踐中,戚繼光發現傳統的中國軍刀在質量上不如日本的「倭刀」,便吸收「倭刀」的長處,對中國軍刀進行改良,使刀身加長、寬度縮小、弧度加大,並在質量上嚴格把關,鍛造出名噪一時的「戚氏軍刀」。
「苗刀」是明朝戚繼光抗擊倭寇,根據倭寇刀的形制和技法所創制的克制刀形。
苗刀又稱「禦林軍刀」,民國十年定名。是中國的寶貴文化遺產,是聞名中外的傳統刀技,它是中國冷兵器時代的先進兵器之一。
不是苗族人使用的刀而是以其刀身修長(總長五尺、刀長三尺八寸、刀柄一尺二寸)如禾苗之故命名。它集中了刀、槍兩種冷兵器的特點,既能當槍、矛刺擊,又能當刀劈砍,既可單手握把,又可雙手執柄,殺傷力極大。
國家歷史檔案館保存的重要資料《苗刀考證》中,這樣寫道:「苗刀用以沖鋒陷陣,遠勝單刀及其它短兵」。
雁翎刀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時期,作為北方少數民族騎兵的武器。一般刀長三尺三寸,大概比日本軍刀短一寸、相比較平直,刀尖背開刃,利於砍刺。後唐宋明清步兵的鬼頭刀、柳葉刀從其發展而來,同樣為單手兵器。
毛伯溫出征之時,明世宗賜一詩:「大將南征膽氣豪,腰橫秋水雁翎刀,風吹鼉鼓山河動,電閃旌旗日月高。天上麒麟原有種,穴中螻蟻豈能逃,平安待詔歸來日,朕與先生解戰袍。」此詩平仄合轍押韻,氣勢恢弘,頗有幾分掃平天下一曠六合的抱負。
明清時期雁翎腰刀的基本型制特點為,刀身較為平直,刀尖為略上翹的圓弧形,刀尖至刀背15~20cm處多開刃,一般稱為反刃(部分明中早期的雁翎腰刀無反刃,形式上更近於金戰刀的樣式,而清代的部分雁翎腰刀的反刃甚至縱貫整個刀背)。
刀身寬為4~5cm,脊厚0.6~0.7cm(最厚處達1cm),刀身斷面為等腰三角形(這種刀身斷面被稱為「平造」),全長多在90cm左右,刃長70~80cm,刀柄長15~20cm,刀全重1~1.5kg。明代雁翎腰刀血槽多為一條,清代雁翎腰刀大部分有血槽數條,而且血槽的形狀多很複雜。
清————窩刀,順刀,札刀,斬馬刀
清刀
西北地區軍刀
抗戰大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