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惑仔成就了他們卻又毀了「他們」
20年前的《古惑仔》把他們緊緊的連在了一起,20年的風雨同路,20年的友情歲月在這個年代異常珍貴。
「陳浩南」鄭伊健、「山雞」陳小春、「大天二」謝天華、「大頭仔」錢嘉樂及「包皮」林曉峰,相識於熒幕古惑仔的街頭火拚,隨著歲月沉積,兄弟情也愈加深厚。
作為取材於該漫畫的黑幫電影,古惑仔系列電影可謂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提到古惑仔 肯定喜歡古惑仔電影的人比喜歡古惑仔漫畫的人多。
我們一起回憶一下《古惑仔》經典台詞
陳浩南:我陳浩南出來混那麼久全靠三樣東西:夠狠,義氣,兄弟多 你是不是不想出去了?
陳浩南:我相信我的兄弟是做錯事,不是做壞事,我替你扛。
陳浩南:你不承認了? 但你跟我做兄弟 是做一輩子的
山雞:我是不是洪興的人不重要,陳浩南你永遠是我大哥!
山雞:世間哪有真情在?只要是妞我都愛!
牧師:我在這傳教傳了三十多年,讓他們都信耶穌恐怕不行,但讓他們砍人你問問他們去不去
古惑仔成就了陳浩南、山雞 蘇阿細、靚坤、大飛哥等,但是卻毀了不少社會青年。
今天讓他拍《古惑仔》,他也拍不了。「我的心態已經完全不同了,那團火已經弱了,拍《古惑仔》需要一把很熱烈的火,
否則你拍不了都市的熱血和張力,不用砍得血肉模糊、支離破碎,打個火機就有的氣勢。」
為什麼當時《古惑仔》能在一眾黑幫片中脫穎而出,成為救市黑馬。
就是因為他足夠熱血,足夠純粹。
無論陳浩南,山雞這班後生有多膚淺,但他們在弱肉強食的黑幫生態中堅守住兄弟情。
這種由荷爾蒙掀動的造反,讓他們輕而易舉地征服年輕的觀眾。
但成也熱血,敗也熱血。
為了渲染出超凡的友情,電影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美化了黑幫。
它把暴力寫成了道義,把黑社會寫成江湖傳奇。
它教壞小孩。
所以,當年這一批藉此成名的演員,導演,在今天的採訪中,並不喜歡提及《古惑仔》。
黃秋生曾在做客電台節目時,談過:「我到內地拍戲的時候,遇上當地的青年,見我就叫我大飛哥,年少時看了古惑仔加入黑社會,
很崇拜我,但我看他手指都被砍斷了,心裡是後悔的。以前拍這種電影,教壞了不少後生仔。」
陳小春也曾經在電視節目滿含誠意地道歉:「我們是壞人,我們教壞人,總是帶給人負能量。」
一邊賠罪,一邊給他給自己找下台階:「但是要記得,我們只是個演員。」
這句話,陳小春說了不止一次。
至於「陳浩南」鄭伊健,不止一次在採訪中表示悔意。
「當演員是很被動的,其實那個時候我並不是很想拍《古惑仔》,因為那個形象不是很好,太過現實了,而且起初我以為是要演警察呢。
本來是想當歌手,不喜歡拍戲,但沒想到《古惑仔》會那麼成功。這些都不是我能控制的。」
在這裡,Sir無意談論《古惑仔》對一代人的影響有多壞。
將青少年叛逆的特點怪罪於一部電影,跟今天罵《小時代》歪曲年輕人價值觀的說法一樣——某種程度,是我們社會教育的無能。
一部電影就能帶壞孩子?
沒有《古惑仔》就不會有其他類似電影出現?
但也不可否認,青年是容易模仿與感化的族群。
Sir記得當年這片子剛剛流行的時候,每個學校(甚至每個班),就都有自封的陳浩南,山雞。
當他們學著電影人物的口氣說話時,你能嗅到空氣中,被義氣與熱血煽動起的危險和不安。
可以說,《古惑仔》從一開始就帶著「原罪」問世。
其實早在1998年,劉偉強就有試過扭轉該系列的價值觀。
說白了,這早已不是《古惑仔》的年代了。
就算能過審,也沒有演員敢拍。
就算拍得跟當年一模一樣,也找不到它的觀眾。
今天的年輕人有他們今天的精神偶像。
而昨天的年輕人,早已從熱血沸騰的古惑仔,變成了勤奮養家的打工仔。
不 管怎麼樣站在電影的角度《古惑仔》確實是一部經典之作,但是不得不說《古惑仔》影響甚至毀了一代80後。
在物慾橫流的21世紀,做什麼都需要資金,我們也 想成就一番事業,增加財富值,讓家人過的好。
2016年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斷突破自我,把握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