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越南是山水相連的鄰邦,十月革命後,中越兩國人民和革命者建立了濃厚的戰鬥友誼和團結。1930年1月,越南共產黨在香港正式成立,並隨即在中越邊境地區領導了革命運動,得到了中國共產黨和民眾的支持。
在的中國抗日戰爭中,越南黨和人民也給予了大力支持,不少越南革命者直接參加了中國的抗日戰爭。1945年2月,越南民主共和國宣告成立。9月23日,法國殖民地主義者對越南南方發動侵略戰爭。
1946年12月,進而發動了對越南的全面武裝進攻。越南勞動黨和胡志明主席領導越南人民進行了抗法鬥爭。
中國解放戰爭中,越南北方的中越邊境附近地區成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粵桂縱隊和滇桂縱隊等邊境武裝力量活動和抗擊敵人的基礎,並受到越南黨中央和越南邊境人民的熱情支援。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使中越關係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兩國人民的傳統友誼有了進一步發展。胡志明主席曾熱情讚揚越中兩國人民的友誼是:「越中情誼深,同志加兄弟。」
新中國一誕生,就把支持越南人民的民族解放鬥爭作為自己應盡的國際主義義務。1950年初,越南的抗法戰爭正處在困難之際,胡志明主席到北京同我國黨政府領導人交換意見,毛澤東主席決定向越南提供全面無私的援助。
根據越方的要求,中國政府先後派出了以陳賡、韋國清為首的軍事顧問團和羅貴波為首的政治顧問團,協助越南黨、政府和人民軍指導抗法戰爭。
陳賡、韋國清及軍事顧問團先後幫助組織指揮實施的邊界戰役、奠邊府戰役等,取得了重大軍事勝利。與此同時,中國還向越南提供了大批武器裝備和糧食、被服等物資。
至 1954年上半年,援越抗法戰爭取得了勝利,越南北方基本獲得解放。1954年5月至7月,中、蘇、英、法、美、越南、寮國王國和柬埔寨王國代表團在瑞士日內瓦舉行會議,討論印度支那問題。
由於中國、蘇聯和越南民主共和國代表團的共同努力,至7月21日,會議達成了一系列協議,越法交戰雙方在停戰協定上簽字。
1955年,法國軍隊按照日內瓦協議的規定開始撤出越南以後,美國公然違反日內瓦會議通過的關於恢複印度支那國家和平的協議,以提供軍事援助為手段,趁機迅速滲入南越,取代法勢力,加強對南越的控制,扶植西貢政權,阻撓越南南北統一,陰謀變南越為美國的殖民地和軍事基地。
美國在南越進行的「特種戰爭」失敗後,於1964年8月5日,藉口它的軍艦在北部灣越南沿海遭到北越海軍的攻擊,所謂「北部灣事件」,派出大批飛機開始轟炸越南北方。
1965年3月上旬,美國派遣海軍陸戰隊3500名在峴港登陸,派其地面部隊進入南越參戰,同時加緊對越南北方的轟炸。從此,美國侵越戰爭演變為美軍為主體、「南打北炸」為特點的全面戰爭。
越南人民,在胡志明和越南勞動黨的領導下,積極投入了「保衛北方,解放南方,統一祖國」的抗美救國鬥爭。與此同時,越南政府不斷向世界人民揭露和控訴美國的侵略罪行,並呼籲國際援助。
1965年4月,越南勞動黨第一書記黎筍、政府副總理兼國防部長武元甲等,受胡志明主席委託,率黨政軍代表團訪問中國,要求中國擴大援助規模並向越南派出支援部隊。
中國黨和政府滿足了越方的要求。在4月8日舉行的中越兩黨會談中,中共中央副主席劉少奇代表中國方面明確表示:
援助越南進行抗美鬥爭,「這是我們中國應盡的義務,中國黨應盡的義務」;「我們的方針就是,凡是你們需要的,我們這裡有的,我們要盡力援助你們」;「你們不請,我們不去。你們請我們哪一部分,我們哪一部分去。」
這次會談,中越雙方簽訂了向越南派出中國支援部隊的有關協議。4月12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加強備戰工作的指示,號召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在思想上和工作上準備應付最嚴重的局勢,發揚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盡一切可能支援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國鬥爭。
為了統一組織支援越南,和統一處理有關援越的涉外事宜,周恩來總理決定,由中央、國務院和軍隊有關部門組成「中央國務院支持越南小組」。
據此,中國人民解放軍赴越南北方執行援越抗美任務的準備工作全面展開。人民解放軍總部機關根據中央軍委的決定,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援越部隊的組建、開動和任務等工作。
4月18日,總參謀部下達了援越工程、鐵道部隊預先號令,決定組建「中國人民志願工程隊」,赴越執行搶修、改建鐵路,構築國防工程和修築機場的任務。
7月6日,總參謀部又下達了組建10萬工程部隊援越修築公路的預先號令。同時,總部命令已集結待命的高炮部隊作好出動的一切準備。總政治部頒發「援越抗美部隊人員紀律守則」。
援越抗美的運輸任務十分艱巨。據1965年至1979年不完全統計,共出動各類工程兵合計30餘萬。鐵路共運輸援越物資約3.05萬餘車,其中僅1972年1月至10月,經鐵路運輸的各種物資就達91300餘車。
據廣州軍區僅5年的統計,經水路運輸的援越物資共達12.5萬餘噸。1972年8月開始在一年多的時間裡,僅從中越邊境地區開闢的5條公路運輸線,運入越境各種物資62萬餘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