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共同社獲得的一份有關對外援助的年度報告,日本政府將加大對亞洲其他國家的援助,以應對中國在南中國海「越來越強大的海上力量」。
據共同社3月9日報道,日本外務省就官方發展援助發布的最新白皮書表明,日本政府打算保障一些至關重要的海上航線的安全,其中包括東協成員國周邊的航線。白皮書說,東協「從政治和經濟的角度來講都非常重要」。該白皮書將於3月11日提交內閣。
白皮書說,為了在包括東協地區在內的東亞形成「建立在普世價值觀基礎上的秩序」,日本會支持各國旨在加強海上安全和建設基礎設施的行動。
該 文件說,在基建發麵,日本打算推動高質量的基礎設施的建設,這會「讓亞洲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中心,(為當地人)創造就業機會並提供技術」。白皮書說,日本 還計劃增加用於資助基礎設施建設的援助款,在援助結果上追求的「不只是質還有量」。到2020年,日本將與亞洲開發銀行一道,對亞洲的投資總額將增加到 1100億美元左右。
報道稱,去年,日本自2003年以來第一次修改《發展合作憲章》,強調在國際環境不斷變化的背景下,日本要利用海外援 助來保護國家利益的立場。報道稱,根據這一憲章,日本的援助款可以用來支持外國軍隊的非作戰行動,如災難救援、基礎設施建設和海岸巡防活動。在修改憲章之 前,海外發展援助通常用來資助受助國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降低貧困。
中國海軍再拿下南海一島:對菲一記重拳
菲律賓媒體報道,菲漁船在中國南沙島礁五方礁擱淺。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3月2日證實此事,並稱,為避免該船長期擱淺影響航行安全,損害海洋環境,中方已經派船將其拖帶出淺,妥善處置。
1999年,菲律賓曾以軍艦擱淺為由在仁愛礁非法坐灘,並且派出士兵輪班進駐,從而形成了對此礁的所謂「實際控制」。據美聯社2月26日報道,中國外長王毅25日稱,菲律賓領導人向海牙某法庭提交仲裁案的決定是「對菲律賓人民和菲律賓的未來不負責任」。
報道稱,菲律賓是在2013年初啟動仲裁申請的,此前北京曾拒絕按照一項經美國斡旋達成的協議將其船隻從一處有爭議的淺灘撤走。菲律賓聲稱,中國對這一戰略性水域的範圍巨大的領土聲索並不符合1982年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應予宣布無效。
報道稱,王毅責備菲律賓關閉了與中國就兩國爭端進行談判的大門,並在未經中國同意的情況下尋求仲裁。他說中國隨時準備進行談判。王毅在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發表演講時說:「我們是一水相隔的鄰國。我們希望為菲律賓的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在 馬尼拉,菲律賓總統府發言人埃米尼奧·科洛馬說,菲律賓不會對王毅的言論發表評論。他說:「菲律賓政府尊重(仲裁)法庭程序的獨立性。因此,我們認為在我 們等待法庭就我們的申訴作出裁決時,與其他當事方展開爭論性討論是不合適的。」另據共同社2月26日報道,東協國家外交官26日在接受共同社採訪時說,中 國最近在南海建造人工島礁和鞏固南海駐防的行為是東協外長本26日在寮國首都展開會談時將圍繞的緊迫的政治、安全挑戰之一。
一 位外交官在接受共同社採訪時說,東協國家外交官對近來南海局勢的發展感到「非常擔憂」。東協方面的消息稱,東協外長將就(中國在)爭議海域的填海造地行為 以及活動升級進行開誠布公的討論,並宣稱「這些強硬的行為破壞了信任,加劇了緊張形勢,還可能會對該地區的和平、安全和穩定造成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