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飛機出生沒多久,直升機的原型也出現了,可惜由於技術原因,它的發展非常慢,直到40年代才算以配角的方式被應用到戰爭中,60年代才算受到重視,美軍發明了使用蛙跳直升機的戰術,從此涉足作戰領域,專業的攻擊直升機也隨之產生。
美國對攻擊直升機技術的研發工作,立即引起了蘇聯的注意,當時蘇聯也在進行類似的研究工作,於是美蘇之間的軍事技術競爭又增加了一項:攻擊直升機!
美國在1970年代提出了「先進武裝直升機計劃」,成果就是80年代服役的AH-64武裝直升機,蘇聯自然也不示弱,提出了自己的攻擊直升機計劃,這就米28,由米里設計局研製。它是蘇聯最著名,也是最早從事直升機研發與設計的單位。
據說,米28的原始方位最早由米里設計局的創立者米里於1968年提出,不過他在1970年時去世,隨後由他的學生,也是繼任的總設計師馬拉特·尼古拉耶維奇·季申科接手,發現為後來的米28,米28的首架原型機於1982年11月首飛,隨後的研究進度並不快,到蘇聯解體也沒有全部完成,主要是性能要求太高,技術上解決不易。
米28做為蘇聯第一種攻擊直斗機,不象米24那樣可以裝載步兵,因此機身變細,減小了雷達截面積,降低了被探測機率、有利於提高直升機的生存力,飛行速度和機動性明顯提高。它非常重視防護性,比旭:駕駛艙前有防彈玻璃,周圍有陶瓷裝甲;它能承受直徑為12.7毫米子彈的直接射擊和直徑為20毫米的破片的衝擊。也因此,米28號稱世界上防護最強的攻擊直升機,也有人稱為:世界上皮最厚的。
它的航電也不錯,包括瞄準/駕駛/導航綜台系統,最多可以攜帶的16枚反坦克飛彈。論性能不比AH—64「阿帕奇」差,特別是在生存力上更強。
可惜蘇聯解體之後,米28項目實際上被判了死型,雖說研究工作沒停,但是俄軍對它不滿意,主要是沒有夜間或惡劣氣象條件下的作戰能力,其實原因是俄軍根本裝備不起它了。結果其後數年內,米28處於不斷的改進之中,到1996年8月,具有晝夜全天候作戰能力米-28N夜戰型「浩劫」原型推出,已號稱裝備了第五代作戰系統,據說為第一種夜戰攻擊直升機。
經過對米-28N不斷完善與改進,它確實達到俄軍的要求,不過直到2008年時,俄軍才接收了第一批2架米28。
俄羅斯也曾試圖推銷它,可惜早期多失敗,比如:1995年,參與瑞典的直升機採購項目,俄方特派空運一架過去,與「阿帕奇」進行對比試飛,結果證明其多方面性能超過「阿帕奇」,僅航電差一點,最終被瑞典拒絕,其實因瑞典為親西方政策,並非米28性能不佳。
米28的性能也引起了中國的興趣,曾經想試圖引進幾架,可惜俄方當時根本不想出售,一方面,不想讓中國學到有關的技術,另一方面,也想藉此提高要價;結果我們沒有再次上門求購,而是直接開發出了直10攻擊直升機。
如今米28已列裝俄軍,尚有一定數量的出口,不過與「阿帕奇」相比,其處境相差太大,其性能被埋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