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瑞士,大家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手錶,那麼手錶中最重要的器件非機芯莫屬,一款好的機芯不僅讓手錶走時精準,同時也是手錶保值升值的重要之一,今天我們就要拆開看下目前市面上比較普及的手錶品牌型號及其款式的機芯構造。
勞力士Day-Date 3255機芯
Cal.3255代表的意義並不局限於Day-Date是勞力士定位最高端的系列,更代表著勞力士下一代主力機芯Cal.32系的登場。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搭載「Cal.3235」的新水鬼,搭載「Cal.3287」的新探險家,搭載「Cal.3286」的新格林尼治都會和新Day-Date一樣,成為勞粉腕上最精準的手錶。
3255型機芯使用了勞力士專利Chronergy擒縱系統設計,這是勞力士首次使用自研自產的擒縱,這也是這款機芯最大的亮點。
Chronergy擒縱系統是基於槓桿擒縱做的升級,傳統的Swiss Lever Escapement(瑞士槓桿式擒縱系統)因為結構緣故,有一個缺點:擒縱輪施加推力的方向和擒縱叉受力的方向角度大,導致機芯效能偏低,只有略多於三分之一能量傳遞至擺輪。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勞力士的工程師在電腦模擬和實物檢測實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全新Chronergy擒縱系統。
勞力士Deepsea系列116660使用的是3135自動上鍊機芯,該機芯是完完全全的勞力士自產機芯,勞力士是現在少有的全部自產機芯的品牌之一。機芯內部齒輪較少,這樣使機芯更加牢靠。橋式夾板使擺輪的運行更加穩定,內部的藍色的游絲是高級腕錶的標誌。而且通過了瑞士精密時計測試中心的認證,堪稱一代經典。
勞力士的cal.3135被譽為自動上鍊機芯之王,自然有其過人之處。今天就來跟大家說說這款勞力士cal.3135自動上弦機芯簡單解說。3135機芯是在1988年正式推出,推出後,由於穩定性、精準性的優良,得到了所有人的讚譽。經過了25年的發展,其依然是機芯中的王者,也是勞力士現今最基礎的機芯。
勞力士116400-
「綠玻璃」機芯採用的是勞力士自行研製的Cal.3131型自動上鍊機芯,和所有恆動機芯一樣,此款機芯也同樣通過了COSC的認證,並有「GENEVA」的標誌,可能對於一般人而言,從心裡上還是比較接受「自家研製的機芯要好於ETA類的機芯」這一不成文的法則吧。
這款勞力士中的傳奇腕錶搭載了一款同樣傳奇的機芯Cal.3131,計時不愛勞力士的人肯定也會對這款腕錶有所耳聞,它的火熱程度幾乎可以用「一表難求」來形容。此款機芯最大的特點就是防磁游絲和順磁性材料的應用,更好的保護了腕錶的問鼎性能。
勞力士迪通拿4030機芯
早在1969年9月ZENITH的El Primero推出,成為全世界首枚振頻36,000轉的自動上鍊計時機芯,因為功能優異,穩定性高,雀屏中選而被ROLEX做為基礎機芯並加以改良,這枚改良過的機芯就是4030機芯。4030機芯於1988年成為勞力士迪通拿裝配的第1隻自動上鍊計時碼表,勞力士在迪通拿錶款上裝配的這枚真力時(Zenith)1969年推出的「El Primero」自動上鍊機芯,原來的基礎機芯為36,000次/小時的計時機芯,勞力士在這枚基礎機芯之上進行了一些修改,取消日曆模塊,將振頻將至28800次/小時。
4030機芯和改裝前的最大不同之處在於勞力士仍沿用28,800轉振頻(5番車齒數不同)與勞力士獨有的紅色自動車及採用具勞力士風格的擺輪,(其直徑較Primero稍大些,游絲柔軟度也不同),同時微調快慢裝置也不一樣(ROLEX由4顆位於擺輪上的螺絲來做調整,Primero則靠偏心式螺絲來控制)。並將此時的迪通拿型號升級為5位,對應的錶款為Ref.16520。
勞力士迪通拿新款4130機芯
4130機芯完全由勞力士設計及製造,擁有多項專利技術。穩定、精準,傳承勞力士便於保養和耐用的優點,是自動上鍊計時機芯的經典作品。這一款高性能機芯蘊含創新與專利的技術結晶,不論在堅固可靠、精確計時,或方便保養方面,均為奢華自動上鍊計時腕錶奠下新基準。
新款4130承襲了ROLEX 3000系統的擺輪橋板,與4030最主要的區別在於計時機制的啟動、停止結構不同,原為藉齒輪靠近、脫離來控制啟動與停止,現在則為靠齒輪的上、下離合作用來控制,歸零的設計則不變。在傳動系統的結構上,4130的輪係屬於新一代的設計,齒輪帶動的方式也不同於原有的傳統設計,此舉應是考量到生產的工序與調校的方便性,另外在自動上鏈的機制方面,新款4130多裝置了1枚齒輪,使上鍊效果更加靈活,配合可儲能3天的發條,大幅提升其功能。同時自動盤亦採用滾珠軸承式,這也是在ROLEX所研製的機芯中第一次出現,別具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