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男女授受不親」到什麼程度?孔子卻說了這麼一句話!

@ 2016-03-18

現在我們提起「男女授受不親」,腦中不由自主浮現的,還是那些嚴苛不合理的男女之防:男女不可共處一室,聚會的時候必須分席而坐;身為女子,不隨便外出,即便迫不得已外出,也必須戴上面紗,對於不是自己親眷的男性,不能讓對方知曉自己的名字。古代時候,男女之防是不是真的那麼嚴苛,我們今天就來討論一下這個話題。

在西方,人們認為男女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基督教認為,世界上第一個男人叫做亞當,上帝怕他孤獨,於是用他的肋骨造出了第一個女人夏娃。也因此,西方對男女之分看得並不那麼重。在中國神話里,女媧根據陰陽的理論,用泥巴造出了男人和女人,男女共同繁衍後代,好像也沒有太大的男女之防。部分人從孟子提出的「男女授受不親」中得出了結論,認為儒家對男女之防看得很重,那我們就先看看孔子的例子。

《史記》記載過一件事情:春秋時期,衛國國君衛靈公有一位叫做南子的夫人,這位夫人把持朝政,而且據說私生活不檢點,在外的名聲非常不好。她曾經派人告訴孔子:「天下各國的君子都以見你一面為榮,我不是君子,但是我也想見你,你願意見我嗎?」別人告訴孔子,衛國一切都掌握在南子手裡,搞定她就能夠仕途順利,孔子不願意,於是拒絕了見她的請求。後來有一次終於不得已見了一面,南子對孔子很恭敬,一拜再拜,甚至讓孔子乘坐轎子跟在她的轎子後面招搖過市。

子路覺得自己師傅跟一個名聲不好的女人往來有失顏面,很不高興,孔子對他說:「你這樣想是不對的,老天都會對你的膚淺感到不滿。」這件事說明,孔子並沒有把男女之防看得過重,第一次之所以不見也只是不想藉助她的力量升官,而不是因為礙於男女之防;子路不滿也並不是因為師傅跟一個女人有來往,而是不想讓南子的壞名聲影響自己的師傅;至於南子,她不但不覺得跟孔子見面違背了社會綱常,還認為見到賢者是一件光榮的事,帶著他四處炫耀。

從以上孔子的事情來看,而孔子並沒有對是男女之防看得很重。但這個也不足為據,很可能是因為春秋時期禮儀還不算完善,關於男女之防的禮數還沒那麼多,那我們接下來再看一個漢朝的例子。

到了漢朝時期,朝廷制訂了一系列較為完善的禮儀規範,各方面的禮儀也都有涉及到,但漢朝男女發生的故事也並不少見,例如漢武帝與陳阿嬌,可不就是青梅竹馬麼?再例如司馬相如和卓文君,不但見面而且兩人還私奔並結成夫妻?這些都是有據可循的,而今天筆者要著重說的例子,並不如上面那兩個家喻戶曉。

漢昭帝劉弗陵駕崩後,由昌邑王劉賀即位,但劉賀性情放蕩不羈,不好好做皇帝,卻獨獨喜歡那些尋歡作樂的事情,權臣霍光覺得他難當大任,奏請了太皇太后,打算廢除他。但在封建社會,廢除一位皇帝可不是一件輕鬆事,一不小心失敗了那就是滿門抄斬的大罪,霍光思前想後,決定找幾個幫手協助自己。於是霍光派了自己的得力助手田延年去找丞相楊敞,想說服他協助自己。

楊敞為人謹慎,聽完來龍去脈,心裡有些懼怕,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辦。田延年也知道此事非同小可,需要給他一點時間考慮,於是隨便找了個由頭離席走開。楊夫人頗有膽識,了解此事後也知道丈夫為難,悄悄勸他說:「霍光權傾朝野,既然找你商量此事,那必然是不能拒絕的,否則以他的性格,咱們絕對討不了好。」楊敞也認為言之有理,但還是不願意輕易許諾此等大事,楊夫人沒辦法,只得自己親自出面,告訴田延年丈夫願意協助霍光。這件事也足以說明,漢朝時期男女之防也沒那麼嚴重,至少結了婚的婦女也並不是完全不能跟其他男性見面或者說話。

在中國歷史上,各個朝代的文學作品裡描寫愛情的作品也很普遍,裡面描寫的男女也都是見了面甚至說了話的,雖說文學作品不能算作現實,但也能從側面說明,古代男女之防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嚴苛,至少見面說話並不是完全禁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