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確一點,那就是你當初為什麼選擇買Xbox One?
可以設想一般會有下面幾種答案:
因為一些遊戲只有Xbox One能玩; 因為買不起一台玩遊戲能和Xbox One相當的PC; 嫌PC麻煩; 老子要全機種制霸。
那麼問題來了,當Xbox One遊戲登陸了PC,玩家損失了什麼?
對於第一種玩家,你仍舊可以用Xbox One玩這些遊戲,這一點並沒有改變。同時,如果你擁有一台高性能PC,那麼你無非多了一種購買選擇,這個選擇甚至會更好,因為相同的價格,你喜歡的遊戲可能在PC上表現更出色。
誠然,對於這種玩家,當初購買Xbox One主機的價值會下降很多,甚至意義全無。唯一能夠補償的,也就是擴大了的玩家群體,以及延長的遊戲壽命。但是主機所提供的簡單便捷的遊戲體驗仍舊是PC不能取代的。
第二種玩家,你仍舊買不起一台高性能PC,Xbox One對你的價值沒有改變。事實上考慮到玩家群體的擴展,價值甚至是提升的。
而我,屬於第三種玩家,即便在有餘力購買高性能PC的情況下,也會毫不猶豫地選擇主機。因為我深刻地明白折騰一台高配PC,並且毫無問題流暢運行遊戲是多麼的麻煩。而我喜歡的就是主機簡單便捷的遊戲體驗,拿到遊戲,放入光驅,開玩。
很多人其實高估了自己在折騰遊戲PC這事上的精力
至於第四種玩家,編輯部的大力是其典型代表,他會在下面表達他的看法。
設若我已經有了一台遊戲PC。因為特別想玩《量子破碎》、《極限競速》,為此買了一台Xbox One。那麼,微軟宣布《量子破碎》、《極限競速》登陸PC,無異於同時宣布了我消費決策的失敗。早知如此,這筆錢就省了!
《量子破碎》,我怕不是要來一份PC版
微軟第一方的遊戲都有Windows和Xbox版本,這個靜態的局面對玩家是無害的。但是,微軟政策轉變的動態過程,卻可能讓一些顧客花了冤枉錢,消費者們基於政策變化之前的情況所做的消費決策,就不再有效了。我以為這是微軟PC、Xbox遊戲並行策略最可能給玩家造成的實際利益損害。不過!任何消費電子企業經營方向的轉變都可能帶來類似的問題,希望微軟可以盡可能安撫玩家情緒,進行平滑過渡吧。
但是!
以上只是設例,並不是我真實的情況。真實的情況是,我確實有一台能玩遊戲的PC,但是沒有為Xbox One花錢,因為我的Xbox One是遊戲時光送給我的福利。所以,微軟這個政策對我沒什麼實際影響。有PC版的遊戲,鑑於畫質等原因,可能我確實會傾向於選擇PC版,但完全沒有怨微軟的理由。
和妖老師前半部分的觀點差不多,這麼做不太厚道。可能有不少人會說「我們玩的是遊戲,不是平台」或者「做遊戲飯,不做平台飯」,這樣的觀點是沒錯,但這卻不能抹殺獨占遊戲存在的必要性。
自從「主機戰爭」這個概念誕生以來,獨占遊戲就是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光環》、《戰神》、《神秘海域》、《戰爭機器》、《塞爾達傳說》……在談到任何一部主機時,這些獨占作品必然是你最先想到的軟體,而不是《刺客信條》或是《FIFA》。無論從象徵意義還是對主機銷量的帶動作用來說,獨占遊戲對於一台主機的價值都顯而易見。也正因如此,即便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們仍然都記得和田洋一的拍肩的彼得•摩爾的紋身,不是嗎?
士官長和馬庫斯幾乎就是Xbox的代言人
很難想像在沒有優秀獨占作品支持的情況下,一台主機能走多遠。當所有遊戲都能在PC上玩到,Xbox One是否會成為微軟在主機界的絕唱?至少我不想看到這一幕的發生,一點也不。
Xbox One遊戲跨平台這件事,我自然是反對的。因為我手中的這台Xbox One是絕對賣不出去了……
當初MAGES.把《心理測量者:沒有選擇的幸福》出在上面的時候我就覺得這個遊戲實在是太棒了,不玩不行啊!於是在選擇公司福利時,我想都沒想就選了Xbox One。
然而我想多了,遊戲這麼多,哪有時間玩?更何況這是一個超級耗時間的AVG遊戲。拖著拖著,這遊戲就出了中文版,當時我在玩《怪物獵人X》。又拖著拖著,這遊戲就登陸PS系平台了……
於是,作為一個不玩球、不會開車、打槍頭暈的玩家,這台主機於我的最後意義也沒有了。正想賣的時候,微軟突然給我來了這麼一出。不管他們做得對不對,在現階段絕對使得一些玩家傷心落淚。
哎,賣不出去啦,就這樣吧。
雖然希望自己喜歡的遊戲得到大家的喜愛,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夠玩到優秀的作品,但是又有一種「情願圈子小也不要圈子亂」的矛盾心理。
唸書的時候因為熱愛遊戲沒少受老師同學的排擠,如今自己能夠一路堅持的走下來並且能把遊戲作為職業自己還是很驕傲的。所以雖然別人不理解或者不待見,自己也並沒有感到失落,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遊戲漸漸被大家熟知和接受,電腦也不再向過去那樣是一件奢侈品了,幾乎人人都有電腦,人人都玩遊戲。隨之而來的就是各種對某一遊戲的隨意批評甚至謾罵。
沒什麼特別的意思,就是特喜歡這台主機
而家用機平台由於它的獨特性,在很長一段時間仍屬於過去一群死忠愛好者的一方「淨土」,雖然也有所謂的廠商陣營之爭,但是大家從心底里都是愛著遊戲的。如果將來真的要PC主機不分家的話真的很難想像自己喜歡的作品會被人妄評成什麼樣子。
開頭那段說得好像有一些嚴肅了,畢竟就這麼幾行字,要說清楚這個事情太難了。總之,在我看來微軟這一舉動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利益要最大化,現在的損失只是短痛;而很多主機玩家們的憤怒我也是可以理解的:大量PC玩家的湧入,在不了解的情況下,對曾經只屬於我們主機玩家的遊戲評頭論足,就像以前只有寥寥幾人清靜之地,在登上電視之後變成熙熙攘攘的旅遊景點那樣,是十分厭惡的。
這讓我想到了當時我買Xbox One的初衷,是為了先行玩到《植物大戰殭屍花園戰爭》。當時剛從不列顛回來,口袋中還比較富裕,因此花了巨款購得了一台美版的Xbox One。這傢伙真的是非常巨大,變壓器也非常巨大,讓我不禁想起了小時候學習機的變壓器。然而買來之後並不會用,光驅的出倉鍵在哪都搞錯,還寄回給店家讓他去修理。
當時就是為了這麼一款遊戲,就入手了Xbox One。而微軟最近提出的Xbox One和Win10並行的發行策略,我認為就是給玩家多了一個選擇,如果你想選擇插盤馬上玩的便捷,你可以選擇Xbox One;如果你想體驗高配置帶來的極限衝擊,以及來回調試硬體的繁瑣,你可以選擇PC。像《輻射4》這種遊戲,我就毫不猶豫的選擇了PC版,因為我深深地知道,每個遊戲的個性都不一樣,《輻射4》這樣的遊戲,主機跑起來一定諸多問題。然而,最後我依然在丟幀丟出新天地的《古墓麗影崛起》上栽了跟頭。
咳咳,我來做總結髮言吧,稍微有那麼點長。
其實要我說,我當然對跨平台這件事情表示茲次。我從來都覺得獨占這種事情是純粹商業意義上的選擇,有哪個開發者不願意自己的遊戲能被更多的玩家體驗到呢?不過商業總歸是商業,對主機廠商而言,用獨占作為產品的特色和賣點倒也無可厚非,獨占就獨占吧,該買還是要買是不是。
我承認自己是個PC玩家,主機的確只是用來玩獨占的。微軟此舉對我來說影響其實沒那麼大,該玩的,我總歸玩的到,至於我選擇什麼平台,往往更多是聯機體驗乃至價格上的選擇。當然咯,以後有了Crossbuy,作為Windows 10用戶和Xbox One用戶,一份錢買倆遊戲,我當然不會有任何意見。我更關心的是,微軟究竟要怎麼把PC遊戲這個坑,再給填上。
之所以說「坑」,那得再往前說一點,早年間微軟看到Xbox 360護航下的Xbox Live如日中天,便在PC上搞出了個Games for Windows Live,想著把主機那一套聯機服務與盈利模式在PC上照搬一次。PC玩家當然不會對「付費聯機」這種事情買賬,加之GFWL本身軟體層面就是半桶水,本次嘗試可恥的失敗了。而本次微軟將Xbox再和Windows 10通過Xbox Live連起來的做法,不禁讓經歷過GFWL的老用戶背後一涼。
平心而論,如今的Windows 10與Xbox Live之間的結合要成熟的多,這也是微軟從公司戰略層面做出的選擇,推行力度與技術支持自然不可同日而語,紙面上看光明得多。但仍然有讓人擔心的地方,這便是那撲朔迷離的「通用Windows平台」(UWP)。
各位想必已經看過Epic技術大佬Tim Sweeney的公開大字報,具體這玩意兒有些什麼問題就不在圓桌裡全列出來了。簡單的說,目前形態下的UWP正在試圖改變PC遊戲一貫以來的開放自由生態,要把PC遊戲這個牌子規劃在微軟的封閉高牆下,UWP遊戲會變成「有畫面設置的主機遊戲」,削弱了PC遊戲引以為傲的超高深度定製能力,或許這對輕度PC玩家來說影響沒那麼大,但長久來說,保持現狀的UWP對PC遊戲的生態圈不是一件好事。
好在微軟似乎對玩家以及開發者群體的微詞心知肚明,我們會在GDC以及即將召開的Build上得知他們對於UWP、Windows 10以及Xbox One未來的規劃,假如他們對於Windows 10和UWP未來的開發規劃能夠兌現,在最樂觀的情況下,我們也許會迎來Windows 95的Win32開發架構之後,PC遊戲的一次嶄新換代,但有句老話是什麼來著,「眼見為實」。在微軟拿出真材實料以前,我持保守支持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