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6真實戰力評估:遠超世界同類機型

@ 2016-03-18

最近,一張國產先進機載顯示器的照片在網上一夜爆紅。從該顯示器上的戰機輪廓輪廓來看,該機屬於殲-11系列戰機的,每側翼下有4個武器掛架、機身下有4個武器掛架,外掛點共12個;顯示器左下角的小飛機標識顯示戰機為雙座,結合這兩點,可以判斷該型顯示器為殲-16戰機所採用。

另外,該顯示器的生產方蘇州長風有限責任公司是殲-16所採用的機載雷達雷達的供應方中航雷達與電子設備研究院的子公司,這也從側面證實該顯示器的搭配機型。由於顯示器介面上顯示了大量的實裝狀態下的信息,故可以據此對殲-16的性能和作戰能力進行初步揣測。

中國空軍現役的蘇-30MKK作戰半徑為1300千米左右,考慮到殲-16的機內載油量較之蘇-30MKK提升了10%以上,那麼保守估計作戰半徑較之蘇-30MKK能夠提升10%,達到1450千米左右。這也就意味著,殲-16相比於蘇-30MKK可以有更長的滯空時間,在戰時可以打擊距離更遠的目標或對戰區內更多的目標進行攻擊。

油料表右側的發動機推力表顯示,殲-16發動機最大無加力推力為96,訓練模式下加力推力約為120。在發動機推力表上並未標註所採用的推力計量單位,如果推力表所採用的單位為"千牛",那麼最大推力96千牛、訓練加力推力129千牛的數值基本合理。

而如果單位是"百轉"那麼11000~12000轉的發動機轉速則明顯過高,參考F-15和F-16戰鬥機所採用的F100渦扇發動機轉速在10000轉上下,這個數值明顯超出理論值太多。

從可以同時對這兩種性質截然不同的空中目標進行有效探測來看,殲-16雖然是一款以對地攻擊任務為主的多用途戰鬥機,但其雷達系統在應對空中威脅時仍然十分出色。作為佐證,顯示器左上角的任務模式按鈕中也出現了攔截、格鬥、空面三種,而顯示器介面左側的武器掛載介面上也出現了4枚近距空空飛彈(代號長風1)、4枚中距空空飛彈(代號長風A)、4枚遠程空空飛彈(代號長風B)的掛載方案,毫無疑問這是一種執行奪取制空權或維持空中優勢任務時才會採用的掛載方案。這意味著,殲-16完全能夠勝任一般空戰任務。

此外,顯示器上還出現了戰術態勢顯示器和先進聯合戰術信息分發系統的介面。從這兩個介面透露的信息來看,殲-16的信息系統可以對戰機所處空域200千米半徑內的空中態勢進行實時通報,並且能夠與友機互聯互通共享情報。

值得一提的是,在先進聯合戰術信息分發系統介面的下方出現了"規劃"、"特情"、"戰法"、"分配"和"防擁"五個按鈕,這就意味著殲-16的機載計算機可以按照飛行員的指令對作戰任務進行實施計劃和任務分配,以及對特殊空情的優先處理,並給出作戰方案建議。

也就是說,殲-16的機載計算機能夠為飛行員分擔部分信息處理任務,這將有助於提升機組成員的持久作戰能力。

而從介面上同時出現慣性導航、GPS和北斗三種導航方式的按鈕來看,殲-16採用的導航方式類似蘇-30MKK所採用的慣導+雙G導航系統,但因採用了國產"北斗"導航系統而更安全可靠。此外,顯示器上還有任務剖面規劃介面,兩者的結合可以使殲-16的飛行實現自動化,使機組成員能夠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作戰任務之中。

綜合該顯示器上所顯示的信息,不難看出殲-16的設計理念和技術水平十分先進,與同類機型相比不但不落後而且還有所超越。這樣一款戰機,在未來將會有相當優異的表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