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在農村的路旁、山坡、草地或小河邊,都會生長著很多白茅根。小時候,每到春天,放學後常常會和小夥伴們去採摘白茅根長出來的像針狀的花苞,咀嚼起來甜甜的,這是我對白茅根的最初的印象。後來,從父親那裡知道,「上火」流鼻血時可以用白茅根煮水喝。 等後來學習中醫後,隨著對白茅根的了解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喜歡它了。
中醫認為白茅根性涼,能去實火,可涼血止血,味甘,能清虛熱;味淡,能滲濕通便,用於小便不利,濕熱水腫,對尿血、鼻出血、小便不利、水腫、肺熱咳血等多種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療作用。下面為大家推薦幾個白茅根的食療方,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白茅根湯:出自 《醫學衷中參西錄》,主治「陰虛不能化陽,小便不利,或有濕熱壅滯以致小便不利,積成水腫者」。取鮮白茅根(去凈皮與節間小根)300 克,水煎,去渣溫服,代茶飲。適用於血尿中醫辨證為下焦濕熱者。
白茅根冰糖飲:鮮茅根50克,洗乾淨以後,切細,放入砂鍋里加水煎取汁服用,可根據個人口味加入適量冰糖代茶飲。適用於「上火」所致的鼻出血。
白茅根粥:白茅根 30 g,大米 100 g,白糖適量。洗凈,放入鍋中煮成粥,有涼血止血,清熱利濕的功效。適用於血熱妄行所致的尿血及熱淋,小便不利,水腫,濕熱黃疸等。
白茅根赤豆粥:鮮白茅根 100 g,赤小豆 50 g,大米 100 g。煮為稀粥服用。有清熱利濕的功效,適用於水腫,小便短赤,婦女白帶黃濁等中醫辨證為下焦濕熱者。
茅根藕荸飲: 鮮茅根、鮮藕、荸薺各 250 g。將三者混合煮成茶飲用。有清熱涼血解毒的功效。適用於流行性腮腺炎發熱,小兒熱毒及火熱迫血妄行引起的咳血等患者的輔助食療。
茅根綠豆飲:鮮白茅根30 g,澤瀉15 g,綠豆50 g,冰糖20 g。有清熱解毒,除濕利尿,補中益氣和胃的功效,適用於急性濕疹。
最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鮮白茅根之作用,較干品為優。如果不方便採摘鮮茅根,也可用干品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