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高富帥,他卻要出家,最後還成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和尚

@ 2016-03-18

2016年3月16日,農曆二月初八。歷史上的今天,有一個高富帥出家了,但是似乎出家當和尚的高富帥也不少,誰才是最偉大的呢?

這個人從小錦衣玉食,文武雙全,對邏輯、文學、醫術、工藝、哲學都很精通,卻在歷史上的今天,選擇了出家。這個人,名叫喬達摩·悉達多,正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

為 什麼說他是高富帥呢?據說身具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也就是古印度公認的的,最完美的長相與身材。傳說見到他的人,都會因為他的長相而升起恭敬、順從等心 理。至於身家更不必說,釋迦牟尼佛出家前事迦毗羅衛國的太子,也是國王的獨子。迦毗羅衛國在古印度大陸也是個大國,更有仙人在太子降生時預言,假如太子願 意留在家裡,繼承王位,必然是統一各國的轉輪聖王。

然而釋迦太子在成長過程中,目睹了世間的生老病死,看到很多生靈,為了爭取生存而互相爭 斗,或為了一些很愚痴的理由互相殺害,比如婆羅門的一些血祭。在這種情況下,深刻地體會到,世間充滿了種種苦難。他決心找到從苦難中走出的道路,再將此告 知世人,使世人都能沿著這條道路,走向苦難的止息。

當時印度正興起了一種思潮,叫做沙門思潮。這是對傳統的階級統治和婆羅門祭祀感到失望的 一群人,他們認為,真理並不在這裡,祭祀和權力,並不能實現苦難的止息,因此選擇出家,靠乞食等方法過活。這些人追求的是形而上的東西,卻不是傳統的婆羅 門,他們便被稱為沙門。在中國,我們稱之為和尚(當然,和尚這個詞本是對方丈的特稱,後來普遍指代一切出家人,因此本文對佛祖的身份,也說是和尚)由於觀 念的不同,這些人里,有每天打坐的瑜伽師,也有每天餓肚子儘量不吃飯,或各種自我折磨的苦行頭陀。局佛經講,這些流派,當時共有就是六種。釋迦太子正是看 到這些人,認同不捨棄世間貪慾,無法達到苦的止息。

當 他出家後,前後共拜訪了六個老師,都修行到了他們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然而他發現都不足以讓他解脫,於是決定自己摸索。他走到菩提樹下,發願不成正覺便不起 座。當他打坐了七天之後,在天將拂曉時,看了一眼天上的明星,忽然開悟。當他開悟成佛後,忽然感覺自身所領悟的義理,太過深奧,世人無法理解,便想要離 世。這時,是大梵天和帝釋天下到人間,頂禮佛陀,請佛住世,希望佛陀將他證悟的大道講解給大眾,這才讓佛留在這個世界,為眾生講解種種法義。

佛 領悟到的東西究竟是什麼呢?簡單來說,就是「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緣起法,是佛法的核心。基於緣起法,佛陀為五個最早隨他出家的和尚,講了四諦法: 世間有種種困,這些苦具有逼迫心靈的性質,它們出現的根源,是內心對生命和世界的錯誤認識,不明緣起的深奧義理。苦難可以得到熄滅,離苦的境界名叫涅槃, 這種境界,由八正道而得。

佛 法是無論佛有沒有出世都存在的,只是佛出世後才領悟並宣說了。此後不知多少人因此脫離苦海。如果沒有佛陀,便沒有後世無數因佛法而離苦的眾生,說佛陀是最 偉大的和尚,當無異議。而所有的佛教義理,都從緣起法中推演出來。後世人往往沒有認識到這個道理,因此雖然佛教廣傳天下,眾生卻無法離苦。想要獲取真正的 離苦?我們現在已經無佛在世,無法問佛。但是,佛教的義理,已經像各種自然科學一樣,形成了次第學習的體系。如果有人對此有興趣,不妨學習印順導師的《成 佛之道》或濟群法師講解的《菩提道次第廣論》吧。最後,祝有緣讀到這篇紀念性短文的讀者,都能永離一切苦惱,吉祥如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