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輪敘利亞和談開始之際,敘利亞總統阿薩德的親密盟友、俄羅斯總統普京3月14日下令,自15日起開始從敘利亞撤出俄主要軍事力量。去年9月,應阿薩德政府邀請,普京派出俄空天部隊赴敘利亞打擊包括「伊斯蘭國」(IS)在內的極端組織,並出動地面部隊。那麼,普京為何此時從敘撤軍?
轉瞬間,敘利亞的血腥內戰已經進入了第5個年頭。巴沙爾領導的敘利亞政府並沒有像卡扎菲的利比亞政府那樣迅速崩敗,在經歷了內戰前期幾年的互有攻防後,與諸多反對派格局對峙的局面業已形成。在這個戰場上不僅國內派系林立,還有「伊斯蘭國」等恐怖主義勢力借亂髮展,同時也有沙特、土耳其和伊朗等地區強國的激烈博弈,更有美俄等域外大國為爭奪地區主導權而積極介入。
俄羅斯戰機進駐敘利亞
敘利亞危機爆發之初,美國就不斷染指敘利亞國內事務為敘利亞反對派提供資金及軍事支持,並在國際上積極組建「倒巴聯盟」,沙特、土耳其也裹挾其中。但令美國始料不及的是,在敘利亞政府軍與反對派武裝反覆激戰期間,大批參加過伊拉克、利比亞戰爭的恐怖分子和極端組織勢力不斷彙集到敘利亞,諸如「伊斯蘭國」等極端組織迅猛發展壯大。美國原本打算依靠敘反對派打擊敘境內的極端和恐怖勢力,但自2014年美國主導的聯軍空襲「伊斯蘭國」行動似乎並未起到預期效果。不僅如此,「伊斯蘭國」不僅未被削弱,反而一路攻城略地。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15年9月30日,俄軍開始對敘境內的「伊斯蘭國」目標展開大規模空襲,敘利亞政府軍戰況不利,節節敗退的局面發生了驚天逆轉。截止目前,俄軍共完成逾9000架次空襲任務,消滅2000多名恐怖分子,摧毀209個石油生產設施以及大量石油運輸設備。俄羅斯一系列的軍事行動,不僅夯實了俄敘同盟關係,還在與多股力量的博弈中搶占先機,贏得上手,甚至成為主導敘局勢走向的「執牛耳者」。與此同時,俄還在短期內組建了與敘利亞、伊拉克、伊朗這一有著「什葉派之弧」之稱的四國反恐聯盟。不僅如此,普京還採取「以打促談」的策略:一邊打擊「伊斯蘭國」,一邊又釋放和談信號。進而希望在敘問題上與美國達成妥協,以換取西方在反恐問題上的合作和在克里米亞問題上的實質性讓步,最好能達到解除對俄制裁的目的。在歐洲難民潮和巴黎恐襲的雙重背景下,反恐成為歐洲關注的議題,歐洲對俄羅斯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一改排斥情緒。
敘利亞政府軍空襲ISIS大本營 至少130人喪生
而對於美國來說,自歐巴馬上台後,對中東採取了全面收縮戰略。特別是在敘利亞問題上,歐巴馬瞻前顧後,猶豫不決,說得多做得少,各路盟友也各行其是,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力已明顯下降。這使得美國陷入兩難境地:如果與俄羅斯在敘利亞問題上對抗到底,結果可能導致「移師亞太」戰略成為泡影;如果不與俄羅斯進行對抗,那麼美國的中東協友及歐洲盟友都會與俄羅斯談「反恐合作」,最終削弱美國在中東的控制力。所以,美國也不再像過去那樣一再堅持要求巴沙爾下台。
2016年2月11日至12日,敘利亞和平談判外長級會議在慕尼黑召開,包括美國和俄羅斯在內的十幾個國家外長參加了此次會議。參會各方達成多項共識,其中比較重要的是要求敘利亞政府和反對派在敘全境實現停火。2月14日,普京與歐巴馬在電話中圍繞敘利亞問題,如何繼續進行談判以儘快實現停火問題進行了交談。隨即,敘利亞政府和反對派於22日宣布達成停火協議,並於27日開始執行。這一系列事情表明,美俄雙方在敘利亞問題上已達成了某些妥協,兩國正在共同促成敘利亞問題的和平解決。
俄防長稱俄軍至今共完成逾9000架次空襲任務,消滅2000多名恐怖分子。
時至今日,敘利亞內戰的各方,以及他們的國際支持者都已經接受一個現實,即在不再追加更大投入的情況下,各方均已無力大幅度改變戰場局勢以及通過軍事行動謀取更大的利益。對於美國來說,其當然希望巴沙爾下台,但並不急於一時。美國的盤算是,只要通過和談恩威並施,就可以誘壓巴沙爾將權利讓渡給美國認可的「溫和反對派」。而俄羅斯在條件豐厚的情況下也是會放棄巴沙爾的。普京此前就曾發表過可以接納巴沙爾流亡的言論。現在,只要能夠找到巴沙爾穩妥的退出機制,保障俄羅斯在新敘政府的利益,美國就能得到他們所要的東西。
俄羅斯轟炸IS石油設施
從普京的角度來看,俄羅斯的軍事行動很大程度上遏制住了敘政府軍的潰敗趨勢,維持住了巴沙爾政權的存在。同時,通過打擊恐怖主義的行動使得俄羅斯扭轉了烏克蘭危機後與西方對峙的被動局面。此外,軍事行動還促成了敘利亞問題的和平談判。可以說,俄羅斯基本上達到了出兵敘利亞的預期目的。
還有一點不容忽視,在國際原油價格下跌以及因烏克蘭問題而招致西方制裁的背景下,俄羅斯經濟已經陷入嚴重萎縮,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已成為沉重的經濟負擔。因此,俄羅斯非常擔心敘利亞會成為一個新的「阿富汗泥潭」,這是普京決定從敘撤出「主要軍事力量」最直接與最主要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