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去年9月突然宣布出兵敘利亞一樣,俄羅斯總統普京14日突然宣布,命令俄國防部從15日開始撤出在敘利亞的主要軍事力量。普京表示,俄軍在敘利亞的主要任務已經完成,同意將俄空天軍的主體部分撤出。他同時說,俄軍在敘利亞的空軍基地和港口還將照常運作。
消息一出,國際輿論一片愕然。IS雖已被削弱卻遠沒有被消滅,敘政府軍雖然在戰場上取得了優勢卻遠沒有收復領土,怎能說俄軍的主要任務已經完成?普京此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從敘利亞抽身,背後又有著怎樣的深意?
值得關注的是,普京在宣布從敘撤軍的同時,新一輪敘利亞問題日內瓦和談正在進行。這一輪會談,用聯合國秘書長敘利亞問題特使德米斯圖拉的話說,將是「實質性會談」,也就是要討論政府重組、修訂憲法和實現選舉這三個「實質性」問題。在此關鍵時刻,作為巴沙爾政權親密盟友的俄羅斯,突然宣布撤軍,顯然不是巧合。
首先,這是普京以撤軍之舉來獲得外交制高點,顯示外交解決敘利亞問題的姿態。自2015年9月俄出兵敘利亞以來,IS已被極大削弱,敘境內停火協議總體得到落實,敘政府同反對派也在日內瓦舉行和談。普京此時宣布撤軍,意在向國際社會特別是敘衝突各方釋放積極信號,表明支持通過對話談判來解決敘利亞問題。
其次,也是為了避免給西方落下破壞和談的口實。當初,俄以反恐為名出兵敘利亞,誰也不好說什麼,但是美國對此一直有猜忌。隨著戰事的推進,IS已成苟延殘喘之勢,歐巴馬多次表示要力推敘利亞政治過渡。就在此時,普京宣布撤兵,就是要告訴西方:不要再懷疑我的反恐意圖了,你看為了支持和談,我現在不是功成身退了嘛。
當然,俄此舉還有第三層用意,就是為了避免深陷敘利亞泥潭。目前,俄在敘利亞行動已過半年,俄國內對此也有質疑和反對的聲音,再加上經濟不景氣、民眾生活水平降低,如果IS並未像預期的那樣被迅速擊敗,那麼俄羅斯在敘利亞的反恐行動,恐將打成一場「輸血式」的戰爭。一旦大國外交地緣政治博弈轉化成國內矛盾,那對俄來說是得不償失,儘早抽身,方為上策。
當然,俄羅斯在此時IS殘而未死的情況下突然撤兵,並不代表就不會捲土重來。事實上,敘利亞的半壁江山還有巴沙爾政權乃至IS,都是俄羅斯與各方叫價的籌碼。而俄羅斯在敘留下的兩個軍事基地,就像是煤氣灶上的旋鈕,俄隨時能以打擊IS為名在敘增減兵力投入,來控制敘戰局的火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