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石油安全:中國或能隨時「掐斷」其運輸線?

@ 2016-03-15

日本石油安全:中國或能隨時「掐斷」其運輸線?

激起千層浪,作為目前最重要的戰略物資之一,石油牽動著全世界的敏感神經。日本作為世界原油進口大國,對油價的嗅覺可謂及其靈敏。

眾所周知,日本國土面積狹小、資源匱乏。對待石油這類戰略性物資的貯備也實在是有心無力。日本能源有如下幾個特點:特點之一是能源電力化突出,日本把各類能源變換為電力的比率在世界已開發國家中是最高的。二是過分依賴於石油,石油在能源消費總量中超過了50%,而且這些石油的80%是來自於中東。三是核電比重大,目前全日本共有sl座核電反應堆運行,發電量占發電總量近40%。四是天然氣能源使用量較低,到 1998年天然氣消費只占能源消費的12%。五是以火電為主,水電潛力不大;火電仍是主力軍,其中燃油電站占16%,燃煤電站占14%,燃氣電站占24%。

1973年,伴隨著第4次中東戰爭的爆發,世界經濟遇到了第一次石油危機。對於石油資源幾乎百分之百依賴進口的日本來說,整個經濟活動全都受到巨大影響,馬上陷入了極大的混亂之中。但是日本是個有極強危機意識的國家。一個能源資源貧乏的日本要把長期低迷的經濟恢復起來,要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就必須不斷謀求能源的安全,沒有安全的能源保障一切都是空談。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日本開始建立戰略石油儲備。

1975年,日本政府制定並在國會通過了「石油儲備法」,通過立法正式開始建立石油儲備制度,並於同年開始實施。經過幾十年的運作,目前已頗具規模,日本共有2個海上國家石油儲備基地,其中白島儲備基地儲存能力560萬立方米;上五島儲備基地440萬立方米,合計1000萬立方米。日本的戰略石油儲備逐年上升,與政府和民間的共同努力密不可分。同時為了節能,日本還將重新實施夏時制。大力開發新能源,採用太陽能、風能、燃料電池、氫能、超導能等。此外,日本還在積極開展潮汐、波浪、地熱、垃圾等發電的研究和實驗。

雖然保有一定量的儲備,卻遠遠做不到像美國一般,關起國門就能自力更生。日本雖然滿世界找油,好容易擺脫了英美等國的國際石油資本控制,卻無奈於北海、墨西哥灣等原油產地本就在歐美手中。 太陽能、地熱能等新能源發揮作用尚有限度。本來能夠藉助的核能,卻由於2011年的東日本大地震造成福島核電站事故而停擺至今。

峰迴路轉,風平浪靜之後。日本石油迎來新的轉機。國際油價一跌再跌。90%的原油從中東進口的日本樂了。2011年3月,福島核電站發生事故後,過去的將近4年時間裡,日本的核電站全部停止運行,改為使用化石燃料發電,這讓日本多用了12萬億日元去購買燃料。現在原油價格減半,讓日本大大地鬆了一口氣。相對來說,石油價格的突然減價,對本來受日元匯率下調影響,在國內核電站已經完全停止運行,電力主要靠購買外部的化石燃料來發電的日本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讓日本經濟有了維持現狀的外部條件。

但是中國在東海的動作,日本經濟和能源部的消息人員非常困惑,為什麼中國突然決定在中國東海開採氣體,而完全不考慮較高的成本和無法預期的回報率?賞金認為,不能否認中國東海能源對中國吸引力,但也許中國有著其他的動機。如果不從經濟角度,而是從軍事角度來看這些平台的重要性,問題將迎刃而解。中國南海、東海及附近地區,包括日本的專屬經濟區在內的領空不受中國控制。目前中國正在努力填補在這些地區的空白。如果中國獲得對中國東海、沖繩、琉球群島、南海、巴士海峽和台灣海峽的控制,就能建立一個對於日本和美國來說都非常重要的海上走廊。日本進口的大部分戰略物資和90%的石油都要經過這一區域。這個重要性你懂的。

回到市場上,據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上周五(3月11日)公布數據顯示,資產管理機構和對沖基金連續第三周提高美國原油多倉。在油價跌勢持續近兩年後,他們認為油價已觸底。如今油價正升向每桶40美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