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野心不小宣稱F35可秒殺中國空軍,想不到中國的回應竟是這

@ 2016-03-15

2013年,據日本新聞報道,日方購買F-35作為下一代主力作戰機。之後進一步確立計劃和目標,在豐山小牧南工廠新設F-35的機體生產線。估算投資額將達數百億日元。

2015年,F-35進入全新開發階段,日本防衛省認為,F-35最大的優勢是空中狀況的感知能力,能加強美國和日本武裝力量之間的互通性,使美日戰機達到心靈相通的效果。對此,台灣《中國時報》稱,日本希望用F-35對抗解放軍殲-20、殲-31等新一代隱形戰鬥機,那麼我們可以考慮這樣一個問題,這台戰鬥機真的能比過中國的解放軍殲-20嗎,我們來分析下。

F-35是一款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設計生產的單座、具有隱身設計的第五代戰鬥機,作戰半徑超過1,000公里,具備有限超音速巡航能力。

其隱身設計採用計算機整體技術,綜合了進氣道、吸波材料,結構的影響,使其更先進、全面和精確,同時可以保證機體表面採用連續曲面設計。同時採用強大的電子系統和全景多功能顯示器的座艙設計,兩個內置彈倉,可攜帶2枚AIM-120C中距空空飛彈和2枚雷射制導1000磅炸彈。作戰能力十分優良。

殲-20是中國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設計用於接替殲-10、殲-11等第三代空中優勢中西方標準的「第四代殲擊機,其目的是適合中國空軍2020年以後的作戰環境需要。

殲-20採用了單座、雙發、全動雙垂尾、DSI鼓包式進氣道、上反鴨翼帶尖拱邊條的鴨式氣動布局,機頭、機身呈菱形,垂直尾翼向外傾斜,起落架艙門為鋸齒邊設計;機身以墨綠色塗裝,遠觀近似黑色。

2015年11月24日下午14點15分,2017號殲-20成功首飛。

2016年2月,美國《軍事航空與航天電子網站》評選出2015-2016年度世界現役戰鬥機綜合排行,殲-20排名第二。

殲-20採用鴨式布局,不僅繼承了殲-10的高速瞬盤角速度,而且進一步放寬了靜穩定度,同時採用了獨一無二的「鴨翼+邊條+前後襟翼+全動尾翼」的綜合氣動布局來提高飛控能力。

從現代空戰發展趨勢來看,未來的戰爭將以超視距作戰為主要對抗方式,但近距空戰仍不可避免。況且隨著隱身技術的普遍,未來空戰中雙方戰機進入近距空戰會比現在更大。今年,F-35戰機進行模擬空戰,結果在演練中被上一代的F-16擊敗。究其「戰敗」原因在於F-35機體超重,發動機實屬是「小馬拉大車」,這直接導致該機機動性能不足;而為了容納大量燃料彈藥,其機身設計也非常臃腫,嚴重影響了F-35的加速性能。

可以想像的是,假如F-35面對具備隱身能力,超音速巡航能力,超機動性和超視距能力的殲-20戰機,F-35非但無法取得優勢,反而有可能變成被隨意獵殺的「獵物」。

正因如此,中方對於日方的叫囂,並不害怕。並回應說:未來各國的發展和局勢都不一樣,只有努力發展,才能守護好我國的國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