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手持大棒 普京空手入白刃 老美新出一招 普京不敢動
旅途風景 2016-03-14 19:15
美國一直手持美元石油霸權大棒,誰不服就打壓誰。
隨著油價暴跌,石油出產國經濟猶如寒冬。俄羅斯盧布、哥倫比亞比索、加元都大幅貶值。2008年7月原油最高價位達到每桶147.25美元,俄羅斯享受高油價帶來的利益,普京笑逐顏開,俄羅斯崛起似乎就要實現。
俄羅斯是世界大國中對石油出口最為依賴的國家,一定意義上,俄羅斯是靠石油在支撐著。如果油價跌破每桶30美元,俄羅斯經濟可能將面臨破產,出口收入萎縮,現金流枯竭,盧布將大幅貶值。俄羅斯進口商品中食品、輕工產品占了很大一部分,一旦進口減少,首當就會打擊國內民生。油價暴跌,可以說俄羅斯身處絕境 。
面對絕境 普京一招扭轉局勢
在這個世界上,如果說有兩個國家能夠掌控油價權杖,那麼必然是俄羅斯和沙特。一個是OPEC組織的核心,另一個是非OPEC最大石油出口國。如果把這個範圍縮小在兩個人物身上,那麼必然是手握戰鬥民族的俄羅斯總統普京,和掌控土豪國度的沙特石油部長納伊米。
面對低油價俄羅斯和沙特可以說是難兄難弟。
Oilprice.com刊文指出,俄羅斯、卡達、沙烏地阿拉伯和委內瑞拉2月16日的會議是第一個步驟。3月中旬的下一次會議將有更多產油國參與,如果俄羅斯能夠想辦法爭取達成某種共識——不論共識覆蓋的面有多狹窄——他們的領導地位都將得到進一步的強化。
直至本次石油危機之前,沙烏地阿拉伯都一直是石油世界裡最響亮的聲音,但是油價大跌和美國頁岩油崛起的雙重打擊之下,沙特的地位已經被大大削弱。不少歐佩克中的小國都在呼籲減產提價,但是去年12月的最近一次歐佩克會議卻沒有達成任何協議。
現在,俄羅斯介入了歐佩克國家之間的溝通,一幅全新的畫面開始呈現出來。靠著強大的軍力,俄羅斯可以打著穩定油價的旗號強行上位,成為各產油國的領袖。普京正在酌手建立控制全球石油出口73%的石油帝國。
美國順風局勢變逆風 唯一選擇繼續打壓油價
美國頁岩油生產商放話:油價一旦超40美元,我們就東山再起,美國現在從原油進口國家轉變為出口國家。對於油價的影響可謂核彈來襲,一旦普京主導的新石油帝國不能滿足手下產油國的價格上漲需求,新石油帝國不攻自破,可謂歐巴馬一直緊緊的卡住普京喉嚨。
中國為何暗笑
中國經濟發展迅速,對於原油的需求也直線飆升。2015年5月中國超越美國,成為最大原油進口國,這標誌著過去10年能源流動的大轉變達到高潮。作為全球的大買家國際原油價格越低中國得到的利益就越大。大量進口俄羅斯原油,從而讓俄羅斯有點本錢跟美國玩玩價格戰。只要3-5年時間,中國崛起就會成為必然。
對於中俄不管是從雙方人員上的合作和能源上的合作一直都是比較愉快的。中方一直大力進口俄羅斯的石油。最近國際原油價格爆跌,中國更加加深和俄羅斯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