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的等待,新中國的巡洋艦夢終於要實現了

@ 2016-03-13

有消息稱,我國055型巡洋艦首艦的建造工作現已完成重大節點。筆者之所以將我國正在建造的055型叫做巡洋艦,還將其稱之為「真正的巡洋艦」,而我們知道迄今為止,我國的海軍、造船廠以及正式文宣文章都稱其為「大型飛彈驅逐艦」。這其實是因為:正如蘇聯將「光榮」和「基洛夫」級巡洋艦叫做「大型飛彈艦」一樣,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國的「大型飛彈驅逐艦」在本質上就是「巡洋艦」的意思。

那麼,055型有哪些特殊之處,能被稱為「巡洋艦」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追溯下055型的故事。

提起055型歷史,可以一直追溯到上世紀60-70年代的中國第二代國產驅逐艦的設計方案。當初的055型飛彈驅逐艦是我國繼053K型(首艦「鷹潭」號)飛彈護衛艦之後的第二型以防空為主要任務的海軍作戰艦艇。

據相關的資料顯示,早年的055型驅逐艦的主要設計特徵是其對排水量的要求,排水量不超過6000噸,並採用燃氣輪機動力。艦上的裝備包括:相控陣雷達(不過預研階段,因技術跨度太大被放棄)、先進聲吶、遠程對空搜索雷達、整合通訊系統、艦載綜合指揮控制系統等。武器則包括:遠、中、近程防空飛彈、雷達引導的全自動防空艦炮、反潛魚雷、火箭深彈、反潛直升機、超音速反艦飛彈。

放眼世界,在上世紀70年代,能夠勉強基本實現中國海軍對055艦要求的,大概只有美國「長灘」號核動力巡洋艦了(如果把它的「黃銅騎士」防空飛彈算作超音速反艦飛彈的話),不過這艘戰艦的排水量高達17000噸,而我們當時計劃研製的055型驅逐艦的排水量要求卻控制在6000噸!

可以這樣說,從最初設計055型的時候,中國海軍就希望擁有能達到類似巡洋艦作戰能力的戰艦。只不過受當時中國的經濟條件限制的原因,才會提出這個有點荒唐的噸位要求,畢竟一般噸位越大的戰艦造價越貴。

《高新技術與現代化作戰》一書中曾這樣總結當初055型驅逐艦設計工作對我國艦艇設計部門的經驗教訓:以055的噸位,塞入這麼多齊全的作戰裝備,當時中國工業的技術能力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多數單項尚未有任何具體成果。中國當時技術落後,缺乏系統多功能與整合能力,只能以個別單機單控的方式一一滿足所有的作戰要求。艦上個別的電子系統與武器裝備林立,幾乎將艦面塞滿。全艦各式天線林立,由於過於靠近,彼此運作時非常容易相互干擾,使其他的系統無法正常工作,甚至還會影響艦上飛彈相關係統的穩定,電磁兼容性也較差。

幾十年後,在又一種被命名為「055型」的戰艦研製的時候,我們終於有條件將上面的種種問題一一克服。

首先,經過多年來的技術積累與進步,包括有源相控陣雷達在內的各種電子設備,遠程防空飛彈和超音速反艦飛彈在內的各種武器,都已經研製成功,並且經過了實裝驗證。其次,在武漢興建的大比例電子兼容性試驗模型解決了當年無法解決的電磁兼容性問題。並更進一步的完成了包括綜合電子桅杆在內的一系列世界領先技術的驗證。第三,總結此前我國多種驅逐艦的研製經驗,在系統整合方面,055型巡洋艦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可以說,它的全系統綜合效能遠比把052D型驅逐艦按比例放大一倍強得多。

可以說,055型是中國水面艦艇技術「小步快跑」到今天的一個里程碑,不過它還不是終點。055型巡洋艦首批訂單只有4艘——我們的全電綜合推進系統也已經接近成功,此外還有更多先進技術也可能在這首批艦建造過程中成熟起來——相比之下,已經達到飛彈驅逐艦「目標艦」要求的052D型驅逐艦的首批訂單就有10艘,後來據傳又一次性追加10艘。可見,現在的055艦也尚未完全實現我海軍理想中的飛彈巡洋艦「目標艦」的要求。

但不論如何,60年代提出的055型驅逐艦的大部分目標,在今天的055型巡洋艦身上終於得以實現。某種程度上來說,中國海軍花了50年時間才磨出這柄寶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