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比霍元甲、葉問、黃飛鴻還厲害,武林第一竟是他?

@ 2016-03-12

他比霍元甲、葉問、黃飛鴻還厲害,武林第一竟是他?

他比霍元甲、葉問、黃飛鴻還厲害,武林第一竟是他?

如果中國也像美國一樣,把散落民間的「超級英雄」集結到一起,拍一部「復仇者聯盟」,那黃飛鴻、霍元甲和葉問這三位被搬上大銀幕次數最多的武學大師,一定會最先被「神盾局」召喚進組織。不過,即便是在「復仇者聯盟」里,美國人也將綠巨人設定為最厲害的角色,用以平衡鋼鐵俠帶來的「超級英雄相輕」的不正之風。因此,高手相聚,必分高低。那麼問題來了,如果黃飛鴻、霍元甲、葉問這三位中國「超級英雄」湊到一起,誰會是那位厲害到可以欺壓群雄的大師捏?

由於沒法像好萊塢那樣把這三位英雄放在一塊打,因此也就很難分出高下。不過好在三位都是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人物,查閱歷史,我們或許可以從三人的傳奇經歷中窺視到各自武學造詣的高低。

第一回合:比戰績

黃飛鴻、霍元甲、葉問,三位都是武術大師,卻都鮮有與人對戰的記錄出現在歷史中。不過三人的成名史中,還是對他們通過某些戰局脫穎而出的故事略有記載。這些戰局也是我們今天判斷三人武功高下的重要證據。

黃飛鴻:

代表拳法:虎鶴雙形拳、工字伏虎拳、鐵線拳

絕技:無影腳、飛鉈入埕、采高青、五郎八卦棍、

對戰事跡:多次以一當十擊退歹徒群毆

彭于晏飾演的新版黃飛鴻。

儘管葉問近幾年不斷被改編成電影搬上大銀幕,但其在影視界的地位還是比不過黃飛鴻——華語影視界到目前為止有近百部以黃飛鴻為題材的影視作品問世,11月21日,還有一部最新的《黃飛鴻》要上映。為啥這麼多人拍黃飛鴻?主要是因為黃飛鴻的經歷中,有傳奇性的故事最多,也最完整。

黃飛鴻紀念館裡的拳譜

黃飛鴻三歲習武,得父親傳授習得虎拳、鶴拳;又拜鐵橋三傳人林福成為師,學得鐵線拳;從宋輝鏜處又學得無影腳。歷史上關於黃飛鴻與人比武的記載非常多,比較著名的大約有以下幾件事:12歲,黃飛鴻隨父在佛山、廣州、順德一帶賣武,其間以「四象標龍棍」勝武師鄭大雄「左手釣魚棍法」,因而得「少年英雄」之名。19歲時,在西樵官山墟一當鋪夜宿時遇賊人打劫,一人擊退數十人,在當地一時傳為佳話,隨後應邀到在石龍鄉授徒。同年,一洋人攜如牛犢大的狼狗在香港設擂向華人邀斗,黃飛鴻不甘華人受辱,赴港以「猴形拐腳」擊斃惡犬,自此揚名香江,成為黃飛鴻最著名的戰績。

工字伏虎拳簡介

從歷史記載的事件中,可以看出黃飛鴻的戰績大都是以一當十,勇斗欺凌百姓的歹徒惡霸,懲惡揚善,並未有與武林高手過招的經歷。僅有傳言稱黃飛鴻是葉問師傅的手下敗將,但無從考證其真假。

霍元甲:

代表拳法:燕青拳

對戰事跡:僅靠名聲嚇退對手,壓根就沒怎麼打過

如果說黃飛鴻是勇斗歹徒的民間英雄,那「幫國人甩掉東亞病夫帽子」的「民族英雄」霍元甲,在與人交手的戰績上則更讓人無語。霍元甲同樣出身武術世家,但因年少體弱多病,父親一直阻止他習武,怕他給家族抹黑,直到24歲的時候,5分鐘之內擊敗了一位僅僅用三式就打敗霍元甲哥哥與弟弟的人,才斬露頭角,獲得「武藝高強」的評價。

霍元甲

霍元甲的成名,與他的好基友農勁蓀有很深關係,當時霍元甲在腳行幹活,因力大無窮而被稱「霍力士」。霍元甲打工的藥棧有位同事農勁蓀,早年留學日本,精通外語,也愛好武術,與渴望「長見識」的霍元甲一見如故。而農勁蓀的真實身份,其實是孫中山手下的革命者,開設藥棧,只是為了以採藥為由掩護革命。孫中山希望農勁蓀能多多結交武林高手,為革命打下基礎,因此霍元甲傳奇的造就,從一開始就伴隨著某種微妙的政治因素。

李連杰主演的《霍元甲》電影

1901年,有個叫斯其凡洛夫的俄國大力士來到天津戲園表演,聲稱:「打遍中國無敵手,讓東亞病夫們見識見識,開開眼界。」於是,霍元甲找上農勁蓀,到戲園和斯氏比武。但當其私下了解到霍元甲武功高強時,決定妥協,並臨陣求饒說:「我只是來天津表演的,我說的那些話不算數。」霍元甲讓他登報認錯,斯氏只好應允。

1909年,英國大力士奧彼音在上海擺下擂台,譏諷中國人是「東亞病夫」,農勁蓀從報上得知此消息,遂向上海知名人士、同盟會員、革命黨人陳其美推薦了霍元甲。霍元甲一到上海,上海各大報紙用大號字體刊登了其將挑戰奧彼音的消息,奧和霍約定比武中不得使用指戳、足勾等中國武術技法,並約期公開比賽。但到了比賽時間,奧彼音卻莫名逃之夭夭。

歷史上沒有虹口道場,霍元甲貌似去過日本柔道館,打敗過日本武士。

1910年,日本柔道會對霍元甲嚇跑俄、英大力士之事,很不服氣,便挑選了十幾名高手,找霍元甲較量。霍元甲先讓他的徒弟劉振聲上場,劉以靜制動,連勝對方五人。日領隊非常惱火,點名與霍元甲較量,較量間日方領隊企圖黑手傷人,被霍元甲識破,霍虛晃一招,用肘急磕其臂,日領隊骨斷筋折,只好認輸。這是唯一一次有記載的,霍元甲真正與人比武,並戰勝了對方的戰績。

葉問:

代表拳法:詠春拳

對戰事跡:替南派武林擊退北派高手爭面子

詠春宗師葉問,與黃飛鴻,霍元甲一樣,與人過招的記錄不多,即便是在抗日時期與日本武士交手也是點到為止。不過,電影《一代宗師》中,一場北派與南派之間的「金樓之戰」,讓葉問的功夫增加了很多傳奇色彩。

甄子丹主演的《葉問》

1928年,廣東省主席李濟深在廣州提倡大興武館,並建立了以政府為背景的「兩廣國術館」,還力邀了北方高手,促成傳說中的「五虎下江南」。但北方武派的南下,也讓南北武林門派起了紛爭。後因國民黨內部的動盪,撥給武館的經費中斷,兩廣國術館被迫解散。但北方門派帶來的功夫和北派的高手卻在廣東紮根。漸漸的,習武的人越來越多,北派武館和南派武館從武術理念上的「相輕」演變成了生意上的紛爭,因為就有了《一代宗師》中的那一場打著「南拳北傳」旗號而展開的南北武派較量。

梁朝偉飾演的葉問

王家衛在講述《一代宗師》的那一場「金樓大戰」的時候,曾說過金樓在當時並非單純的妓院那麼簡單,而是江湖上有頭有臉,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物聊天、談判,交流感情的地方。因此,南北派的較量就在金樓展開。有趣的是,葉問當時正是負責向金樓收「花捐稅」的政府工作人員,同時又是南派武林中比較被認可的代表人物,因此不得不出手介入這場比拼。

《一代宗師》中的金樓之戰。

從《一代宗師》中,我們也看到過這一幕,葉問一出手,還沒等任何人看清其招式,便結束了戰鬥。正所謂高手過招,勝負總在分秒之間。因為打的太快,沒人能把葉問的招式記錄下來,之剩下一個「出手便為南派武林爭回面子」的傳說,留在民間。

第二回合:比功績

對武林中人來說,所謂大師並非僅指拳腳功夫,更要德才兼備、有容乃大。黃飛鴻、霍元甲、葉問三人,都是德行極高、胸懷廣闊的人,因而能成為大師被後人傳頌。在他們的武學生涯中,除了對各自領域的拳法加以發揚、改進,更將各種正能量留在人間。

黃飛鴻醫術精湛,在廣州仁安里設「寶芝林」醫藥館,懸壺濟世,治病救人,上至將軍,下至百姓,皆視同仁。

黃飛鴻:倡武德、開醫館、摒除男女之見

黃飛鴻縱橫江湖數十年,一直推崇「習武德為先」,從不恃強凌弱,堅持以德服人。相比起其聲明顯赫的洪拳學派,他扶弱濟貧、濟世為懷的風範更為武林中人傳唱。

從黃飛鴻與人對戰的經歷中,我們也可以看出,黃飛鴻大多數出手,都是為了幫助弱者,懲惡揚善。這種品質在其對醫術的運用中,也體現的淋漓盡致。黃飛鴻醫術精湛,在廣州仁安里設「寶芝林」醫藥館,懸壺濟世,治病救人,上至將軍,下至百姓,皆視同仁。他還從不藏私,向社會公開跌打涵浸泡方法和防暑涼茶驗方,希望有助於勞苦大眾,深受百姓愛戴。

同時,黃飛鴻還將我國廣東地區盛行的,具有鮮明中華民族特色的龍獅文化發揚光大。在李連杰主演的《黃飛鴻》中,有很多關於黃飛鴻舞獅的段落。黃飛鴻將中國武術與舞獅技藝相結合,在南派舞獅技術中吸收融入武術舞獅的技藝,技藝高難,編排巧妙,形成新一派醒獅。1911年,已經55歲的黃飛鴻仍然熱衷於舞獅表演,在一次表演中不小心將布鞋舞掉,正好擊中了在台下觀看的19歲粉絲莫桂蘭,卻沒想到成就了黃飛鴻與莫桂蘭的老少姻緣。而這樁姻緣也讓黃飛鴻成為了破除男女之見的第一人,他力排民間流傳的重男輕女觀念,最先收授莫桂蘭舞獅技能,並組織女子獅隊,後莫桂蘭也將這一文化發揚光大。

「精武體操會」首批會員73人,成為日後反清的骨幹。

霍元甲:創辦「中國精武體操會」 宣揚抗日救國精神

因與革命黨農勁蓀的親密關係,霍元甲從一開始就被塑造為「民族英雄」的形象。霍元甲幾次「未成形」的比武,對手都鎖定西方列強,目的就是要揚我國威。除此之外,在農勁蓀等武術界同仁協助下,霍元甲還在上海創辦了「中國精武體操會」。

精武以體,智,德三星會旗和三星會徽為標記,代表精武以體,智,德三育為宗旨,倡導和發揚愛國,修身,正義和助人的精武精神,還訂有包括人格,風度,言行,服務,友誼等行為規範。「精武體操會」首批會員73人,成為日後反清的骨幹。事實上,在孫中山帶領的革命黨的運作下,這種愛國復興武術組織,在當時全國各地都湧現出很多,這其間自然有著強身強國的樸素追求,但也摻雜了各種政治勢力跑馬圈地,亂中牟利的政治目的。

因此與其說霍元甲是武學大師,不如說他是一個中華民族的精神領袖更為貼切,他最大的功績,就是讓國人覺醒、自強,積極加入革命救國的運動中來。

葉問廣收門徒

葉問:設館收徒、功夫傳播 將詠春拳傳播到世界各地

葉問最大的成就,主要在於廣收門徒,積極發揚詠春拳。在葉問之前,詠春拳都只有少數傳人,然而葉問在香港傳技的20多年間,不但在港澳台地區把詠春發揚光大,其封門弟子梁挺,更將詠春的種子散落到世界每一角落,使詠春之果實牢牢散播於世界各大國家。葉問生前培養出之人才如梁相、葉步青、招允、駱耀、徐尚田、梁挺、黃惇梁、何金銘……等一班出色之弟子,分別都能繼承宗師遺志,把詠春拳進一步發展,故宗師逝世後,詠春門人,一致推崇他為詠春派一代宗師。

第三回合:比徒弟

葉問弟子第一大弟子青出於藍勝於藍 成真正集大成者

事實上,根據歷史的記載,黃飛鴻、霍元甲、葉問三人,在晚清並非真正的功夫高手,但因三人皆自創門派、廣收門徒,事跡被廣為傳頌,因此才被奉上神壇。

黃飛鴻徒弟林世榮

黃飛鴻傳人投身電影業,助其門派名聲遠揚

黃飛鴻最有名的徒弟就是傳說中的「豬肉榮」林世榮。林世榮不但幫助黃飛鴻將洪拳中的各種拳法整理、改良,幫黃飛鴻將洪拳推廣至全國,更繼承了黃飛鴻的武德,也留下許多佳話。然而林世榮對黃飛鴻洪拳學派影響最大的貢獻,卻是因為他教出的徒弟劉湛,劉湛師從林世榮後,謹遵教誨,將黃飛鴻的事跡和德藝作為家訓教育子女。

而劉湛的兒子就是香港金牌武術指導、演員劉家良。劉家一直將祖輩的故事挂念心間,武館裡的人甚至湊錢拍攝了關德興主演的《黃飛鴻》系列電影的前4部。而正是這四部電影,讓後來的徐克對黃飛鴻產生濃厚興趣,拍出了最膾炙人口的李連杰主演的《黃飛鴻》系列。雖然劉家良對徐克的拍法並不認同,但卻不得不承認,黃飛鴻在大銀幕上魅力,讓其學派和精神傳播的更遠,更深入人心。

關於陳真是否真的存在,一直眾說紛紜。比較靠譜的真相是,霍元甲門下確有名為陳真的弟子,但並非高手。

精武門下的陳真,其實是虛構

由於中年早逝,霍元甲並沒有什麼著名的徒弟。其大弟子劉振聲,也不能算是聞名遐邇。若一定要說精武門繼霍元甲之後走出的高手,那恐怕只有「傳說中的」陳真。關於陳真是否真的存在,一直眾說紛紜。比較靠譜的真相是,霍元甲門下確有名為陳真的弟子,但並非高手,也不出名,但著名小說家倪匡在創作中借用了這個名字,虛構出了一個精武門下的頂級高手,讓後人誤認為陳真是霍元甲門下的高徒。

真正的第一高手其實是他,他比霍元甲、葉問、黃飛鴻還厲害,集眾多武學大成,是為武林第一,此人擁有中華武學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悟性和魄力,他不僅精通十八般武藝和各路拳法,同時研習氣功和硬功,因此從一開始就具有廣闊的視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