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核武器現狀慘遭曝光:被指不如印度

@ 2017-07-22

據韓聯社報道,韓國核領域專家10日分析稱,從朝鮮前一天公開的KN-08洲際飛彈照片來看,彈頭上看似起爆裝置的圓球形物體比1945年投至日本長崎的原子彈「胖子」更加精密。

專家們表示,圓球形物體是實物還是模型難以分辨,但其表面的炸藥透鏡個數引人關注。直徑為60-70公分的球形物體載有70多個炸藥透鏡,而 1945年落至長崎的原子彈僅載有32個炸藥透鏡。炸藥透鏡里的起爆藥爆炸時需將輻射能量均勻傳遞至核彈中央的鈽。採用透鏡方式是為了使輻射能量集中至中 心位置而產生高溫和高壓,進而使鈽正常進行核裂變。

資料圖:朝鮮核武庫

炸藥透鏡的製造技術是製造核彈時難度最高的技術之一。早期的核彈載有32個炸藥透鏡,隨著技術發展,炸藥透鏡個數增至40個、60個、72個、 92個。炸藥透鏡的個數越多,表明核彈技術更高級。朝鮮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進行了120-140多次高爆試驗,其中大部分試驗是炸藥透鏡爆炸試驗。從去 年開始,朝鮮不再進行高爆試驗,分析認為這是因為朝鮮炸藥透鏡的性能已經得到驗證。

專家介紹,炸藥透鏡爆炸試驗是測定核彈頭小型化技術的一個有效指標。這是因為,高爆試驗形成的爆炸口越小,表明炸藥透鏡內的起爆藥越少,核彈頭體積也隨之變小。相反,高爆試驗爆炸口越大,表明炸藥透鏡中的起爆藥越多,核彈頭也越大。

資料圖:中國東風31A洲際彈道飛彈

據悉,朝鮮1989年進行高爆試驗時,爆炸口直徑為4米,21世紀初期縮小至1.5米,最近幾年縮小至1米以下。韓軍一位專家表示,高爆試驗爆 炸口大小與核彈頭小型化技術密切相關,朝鮮核彈頭小型化技術已達到相當高的程度。但韓美兩國國防部則認為,朝鮮的核彈頭小型化技術還沒有達到能被洲際飛彈 搭載的程度。

目前,在核擁有國中,美國的核彈頭小型化技術水平最高,將核彈頭最小重量控制在110公斤,中國為600公斤、俄羅斯為255公斤、英國為350公斤、印度為500公斤。

參考消息網2月27日報道 德國《國際政治與社會》雜誌網站2月22日刊登《軍備競賽2.0》一文,作者為黑森和平與衝突研究基金會研究員喬治·弗蘭切斯基尼。

文章稱,在1970年的《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里,簽約國秉著正直的意願承諾就在不遠的將來結束核軍備競賽、推動核裁軍的有效措施進行磋商,並承諾在嚴格有效的國際監管下就進行普遍和充分裁軍的條約進行磋商。

如此生硬的語言顯示,核武器的擁有者和非核國家在半個世紀之前對於核裁軍的分歧已經有多大。幾十年來,決策者們都致力於這一希望。例如此前歐巴馬在2009年於布拉格進行的一次講話中談到了一個無核世界,這引發了轟動,但是這個希望眼看就要與21世紀說再見了。

全球核武器分布情況示意圖

文章稱,簡單看一下最近幾個星期來的報紙就足以明白這點:在英國退出歐盟和難民危機的討論如火如荼期間,英國國會還對其配備了核彈頭的「三叉戟」核潛艇的後繼型號進行了徵詢——據獨立專家的估計,成本達到1000億英鎊。大西洋另外一邊倫敦最緊密的盟友不願意就這麼被比下去:華盛頓正考慮斥資約1萬億美元在未來幾十年內對美國的陸海空核武庫進行全面升級。

與此同時,中國戰略制定者正考慮將核武庫調整到更快速(「一觸即發」)的備戰模式,它夢想著建立起自己的陸海空核保護傘並為自己的飛彈計劃配備所謂的多彈頭飛彈。了解亞洲擴軍互動模式的人知道,用不了多久印度就會對此作出回應。這樣緊接著就會引發巴基斯坦的進一步擴軍。

核武爆炸效果圖

文章稱,懷念蘇聯時代的普京令源自冷戰時期的核威脅的老傳統再次復興,並指出俄羅斯核武庫將進行全面的現代化並進行新的採購。

核大國們在本世紀讓它們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煥發第二春的原因就像它們的安全形勢和它們的地位要求一樣多種多樣。但是有一點是所有國家都一致的:它們都自認為是克制的核國家,是被其他核大國逼迫才進行核擴軍的。沒有人認為自己是推動的力量,所有人都認為自己是被推動的力量。

此外,俄羅斯的修正主義和中國在太平洋的領土要求對美國的擴軍理由來說再合適不過了。

文章稱,這樣的辯解不僅僅是虛張聲勢,因為政治學認為這背後隱藏的現實是安全上的困境,並認為它是確定無疑的新軍備競賽的信號。而且實際上:看一下北京—新德里—伊斯蘭瑪巴德的擴軍互動三角就可以發現亞洲核軍備競賽的初步跡象,這可能在21世紀達到扣人心弦的程度。目前亞洲各國的核彈頭數量還在三位數的低端,它們的增長幅度還在可控範圍內。但是如果中國決心加快走上與美國、俄羅斯核實力相匹敵的道路,那麼這就將引發亞洲核擴軍的災難。

前亞洲各國的核彈頭數量還在三位數的低端

西方對亞洲正在崛起國家的核野心也負有一部分責任。首先,美國(和俄羅斯)的核裁軍自冷戰結束以來速度放慢,並在兩國分別擁有幾千枚核彈頭時停頓下來。在這種情況下,呼籲核彈頭還不到美國或俄羅斯核武庫十分之一的中國和印度對擴軍保持克制就顯得沒有什麼說服力。

其次,美國在上世紀90年代醉心於「單極世界」時對「全方位的優勢」滔滔不絕得過多了。眼下這個信息也傳遞到華盛頓的戰略競爭對手那裡,它們也希望藉助核擴軍表明它們不願接受這樣的從屬地位。

美國在上世紀90年代醉心於「單極世界」時對「全方位的優勢」滔滔不絕得過多了

第三,美國國會沒有通過《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因此給了它的亞洲競爭對手未來進行核試驗的可乘之機。因為與華盛頓不同,長遠來看北京、新德里和伊斯蘭瑪巴德需要核試驗來令自己的核武庫進一步多樣化。

最後還有《不擴散核武器條約》。英國重金購置新核潛艇的例子足以捅破西方核國家自我吹捧(「我們已經大幅削減並保持克制」)的窗戶紙。

美智庫:最可能使用核武竟是這兩國

最近來自50位國家安全專家調查研究了各種戰爭潛在風險,稱北約針對俄羅斯發動戰爭的可能性為22%,而中國軍隊和美國軍隊武裝衝突爆發可能性為17%。以此同時,美國在亞洲的重要盟友日本和中國爆發戰爭的風險為19%,美俄爆發核戰爭的可能性只有4%,而中美爆發核戰爭的可能性則為2%。分析還稱,並稱在未來20年里,有6.8%的可能將會出現一場大規模核戰爭。研究稱:這場戰爭導致的死亡人數將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所造成的8000萬人。

誰將可能使用核武器?

該研究也對誰將更有可能攻擊誰得出了結論。根據該項研究,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最有可能爆發軍事衝突,在未來20年里這兩個國家軍隊爆發軍事衝突的可能性預估為40%。

核武器

而兩國之間爆發核戰爭的可能性預估只有9%,這比美俄之間進行核交易的可能性還要低。沒有人會從印巴爆發核戰爭中獲益,但是如果緊張局勢急劇升溫,還是有可能爆發的。

儘管今年年初伊朗和西方國家簽署核協議,但是研究仍然預估有27%的可能伊朗會開展軍事行動打擊美國、以色列或者海灣國家這些敵方國家,甚至畢其功於一役。有6%的可能這場戰爭會升級為核戰爭。

核武的威力

但是最有意思的結果是有關中國和俄羅斯的。該研究得出結論表示:早有預期中國將成為西方潛在的有核敵人,而俄羅斯最近的核行動給分析師們以巨大的驚訝。

北約針對俄羅斯發動戰爭的可能性為22%,而中國軍隊和美國軍隊武裝衝突爆發可能性為17%。以此同時,美國在亞洲的重要盟友日本和中國爆發戰爭的風險為1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