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經造出殲20為何還要繼續生產殲10?揭真相才知中方苦心
中國航空工業在近年取得的成果是喜人,究其原因是,我們一直踏踏實實地發展,沒沾上好大喜功與貪圖虛華的毛病。我們沒有因為殲20的進度順利,忽視了其它型號的發展,殲10、殲11的發展依然沒有放鬆,近年也是好消息不斷,殲10B大量生產不久,殲10C也轉入量產,堅持求穩保進度之風格。
殲10的性能確實不如殲20,但這只是相對而言,不是殲10可以停止發展,甚至停產的理由。任何決定必然慎重,僅僅考慮性能,那是非常可笑的想法,更不要說,殲10的狀態依然不錯。
對比裝備性能並非簡單的數據對比,僅看一下誰更好就行了。如果戰爭僅為比拼裝備性能,誰高誰勝,那就一個笑話了。對比性能只是表象,實質上涉及:戰損比,無論雙方採用什麼手段,最終目標都可以歸結到這一點上,裝備性能只能影響戰損比的一個重要因素,而不是全部。
沒有不會被擊落的飛機,問題只是它被擊落之前,能幹掉對手幾架?研發新戰機自然是提高戰損比的好辦法,可是改進現有機型也不失為好選擇,尤其是殲10這樣的型號,改進的潛力可不小。
如今對殲10的任何改進目的只有一個:提升戰損比,大體上來說,改進工作從難度角度說。
最難的是,氣動的改進,到殲10B氣動發生了很大變化,進氣道改為DSI,機身也有變化,內部空間有所增加。
其次是發動機的改造,到殲十C完成了發動機換型,由俄制發動機到國產發動機。
再次是航電系統的升級,這是最常見的,也是較容易的改進工作,殲10一直正在進行的工作,現在已完成了相控陣雷達的換裝工作;光電探測系統也進行了不小的升級。
最容易與最簡單的工作自然是換裝新飛彈,這一點殲10也做了。近期拍攝到的照片中,殲-10B戰鬥機掛載了一種新型飛彈,從外形上看應該是之前曝光的霹靂-10空空飛彈。該型飛彈第一次被發現時,它被加掛於殲-20戰鬥機的側彈艙中。
霹靂10據稱為紅外格鬥空對空飛彈,它的個頭可不小,長達達到3.7米,直徑200毫米以上,彈重120公斤左右,最大射程達到60公里,最大速度為4馬赫。
它屬於第四代空對空飛彈,採用推力矢量控制等技術,機動性好;採用了紅外成像制導技術,加強了抗干擾能力,已具有「越肩發射」能力,飛彈可以進行180度甚至更大角度轉向追擊目標。殲10的機動性本身就不錯,又配有頭盔瞄準具,如今再加上新飛彈,那麼避開它的攻擊將是一件很難的事!
經過一系列地改進之後,殲10的性能已達相當高的水平,可見中國科研人員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