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軍為何再次恢復裝備巨型艦炮?背後竟然隱藏著一個大秘密
近些年來,由於高技術的應用,人們似乎迷信上了飛彈制勝論,將傳統火炮視為落後與應淘汰的東西,可是隨著新一代技術的應用,火炮又迎來了春天!近年以來,又興起了一起大口徑艦炮熱,美國人研究新型155毫米艦炮,德國讓陸軍炮上艦,中國研發新型130毫米艦炮。
這一潮流的背後,實為先進彈藥技術的成熟,因為火炮本身的原理與結構並無變化,只是換用新型的彈藥,從而實現效能上的飛躍。也許在許多人眼中新型火炮彈藥不就是炮射飛彈嗎?打個坦克,毀個工事什麼的,那已算不上新了。算起來都是上世紀80年代的技術,如今許多國家都開發出了自己的產品,僅僅中國推向國際市場的產品就有多種型號。
如今先進彈藥技術的要求,不再局限於打得更遠與更准,打地面固定及低速目標外;還要打空中高速目標,或者說,防空反導。由於受到一些技術等原因,人們首先將此類技術被應用到對現有艦炮系統的改進上。
義大利奧托公司為世界著名的軍火公司,其生產的艦炮是相當有名的,在研發新型炮彈技術方面的名氣不小。其實是該公司願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尋求投資方,而不是秘不示人。
多年以前,奧托公司即研發代號「火山」的對地攻擊制導炮彈項目,包括127毫米與155毫米二個型號,採用次口徑加尾翼穩定的設計方案,炮彈以極高的初速射出,再經過鴨式舵來控制飛行軌跡,進而增大射程,其最大射程達到70公里,最終目標為120公里。
奧托公司研製的「飛鏢」制導炮彈,由76毫米艦炮發射,用途為:防空反導,主要用於攔截超音速反艦飛彈,據說已取得了相當不錯的試驗成果。它的設計方案與「火山」一樣,由於採用了次口徑,從而讓其炮口初速達1200米/秒,5秒內可飛行5公里,有效射程一般為8-10千米。其彈體上,包括控制彈道的鴨式舵,引信,戰鬥部,指令接收機。它的引信為一種復合式信引,多種起爆方式,可編程。
該公司所採用的次口徑加尾翼穩定的設計方案可以說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案,次口徑設計可以保證極高的炮口初速,這一樣可以飛彈無法比及的,擁有極高的反應速度。尾翼穩定則可以保證彈體處於一個穩定狀態,從而讓彈體上的鴨式舵控制彈道,雖然其機動能力有限,但是高速度完全彌補了這一不足,根本不需要進行什麼大的機動,只是微調的問題。
這樣技術難度也大了,主要對電子元件的要求太高,火炮射擊時,往往是幾千G的加速度,如何能承受住成問題,同時引信也是一個麻煩,只有適時起爆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如果制導反而成了一個小問題,畢竟目前的新型彈藥技術主要用應用艦炮,特別是適用於中大口徑的火炮,35或40毫米尚無法使用。
中國也在從事著有關的研究工作,陸用炮射制飛彈藥技術水平已達國際一流,艦用型號也不算問題,從國內一些技術學術刊物上的文章,可以看到出中國研究相當深入,雖說專業術語讓人頭暈,不過也可以得出「指令制導反飛彈藥」即為防空反導制導炮彈的結論。
最近中國海軍突然再次裝備大口徑艦炮,背後所預示的東西:中國的先進彈藥技術方面取得了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