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航母赴南海欲一箭三雕 叫囂讓華付出代價

@ 2016-03-11

近日,美國「斯坦尼斯」號航母戰鬥群進入南海海域,向中國炫耀武力,對中國在南海的維權活動公開進行軍事威懾。多家西方媒體報道這一事件時坦承美國是故意對中國進行軍事施壓,美國媒體甚至說美國是在南海「部署」了一支小規模的「無敵艦隊」。美國太平洋艦隊發言人在記者會上卻表示,美軍航母戰鬥群是「例行性地在南海巡航」,口氣輕巧得好像這一艦隊的南海挑釁活動如同是在自家花園裡散步。不管美國軍方如何掩飾此次美國航母編隊的真實動機,美國在南海爭議問題上正在赤裸裸地推行「炮艦外交」。

美升級南海軍事行動傳遞什麼信號?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美軍「斯坦尼斯」號航母編隊

從歐巴馬政府第二任期開始,華盛頓的南海政策就從「選擇性干預」全面轉向了「戰略性干預」。這一干預政策的核心就是要阻止中國從2012年4月黃岩島對峙以來的「切香腸戰術」,遏制中國南海政策在美國人口中「咄咄逼人」的勢頭,逼迫中國放棄在既屬於中國、又由中國實控的南沙島礁上的建設,讓中國停止作為一個主權國家在自己的海洋領土上完全有權進行的有限、但又必要的防禦設施建設,按照美國的意志維持南海島礁被非法占領和瓜分的「現狀」。

米爾網 www.miercn.com

美國總統歐巴馬

歐巴馬政府之所以在南海問題上高調介入,原因有三個方面:一是美國擔心中國的島礁建設及防禦設施的發展,將實質性地擴大中國在南海的軍事存在,有可能挑戰美國自1945年二戰結束以來一直獨享的在亞太地區海空領域完全不受挑戰的優勢地位;二是打擊和削弱中國在東南亞國家的政治和戰略影響力,利用東協國家對中國崛起的安全憂慮,全力支持東協國家中的南海主權聲索國的立場和主張,將原本較為單一的南海主權爭議篡改成美國「協助」東協國家阻擊中國在南海實行「擴張主義」。三是利用南海主權爭議、謀求美國「亞太再平衡」的戰略抓手,試圖將南海問題變成所謂「中國威脅論」的新證據,積極增強美國為主導的軍事同盟體系、擴大美國在地區安全議題上的安全夥伴關係,提升美國在亞太地區外交、經濟、社會、軍事和戰略等諸多領域內的「領導者」地位。

「斯坦尼斯」號航母戰鬥群進入南海,所傳遞的信號是多方面的。它既要通過向中國進行軍事施壓來警告中國,即不聽美國的話將要「付出代價」;又要通過對華強硬行動告訴美國的盟友和安全夥伴,歐巴馬政府不會對中國在南海的「軍事化」行動「坐視不管」;同時,航母戰鬥群進入南海也是要告訴美國國內民眾,美國有決心對「咄咄逼人」的中國做出必要的反應。

搞「炮艦外交」能否達到目的?

此次「斯坦尼斯」號航母戰鬥群進入南海是美國霸權心態下的常用手段。問題是,美國想要通過軍事力量耀武揚威讓中國屈服的做法,其效果只會適得其反。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美軍拉森號曾擅闖南海

2015年10月27日美國「拉森」號飛彈驅逐艦進入渚碧礁鄰近海域和2016年1月30日美國「威爾伯」號軍艦進入西沙群島中建島領海,已經引發了南海軍事緊張的升級。

美軍B-52戰略轟炸機

再加上美國B-52戰略轟炸機的兩次越島飛行,在南海問題上美國對華實施「力量敲打」的行動已經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現在又向南海爭議水域派出航母戰鬥群連續數日進行「示威性」游弋,只能說明中國為了本國的自保權和自衛權進行的有限度的防禦設施建設不僅必要、而且及時。

沒有一個國家願意在自己的家門口遭到其他強權國家的軍事挑釁,更沒有一個國家願意看到自己的主權行動遭受軍事脅迫。美國在南海的「炮艦外交」越是頻繁,中國正常合理的南海島礁建設必須越堅決。美國依靠自己超強軍事實力、頻頻在南海地區祭出「炮艦外交」,只會持續南海局勢的緊張,更不利於亞太地區嚮往穩定、合作與繁榮的區域性期待。

未來南海鬥爭的重點在哪裡?

「斯坦尼斯」號航母戰鬥群進入南海,並不意味著南海局勢已經轉向全面軍事鬥爭。中美兩國之間的南海爭議,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重心在於外交戰、法律戰和輿論戰,而不是簡單的、情緒性的軍事戰。

中美兩國在南海的博弈越發激烈

即便南海局勢嚴峻,中美兩國關係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要、最複雜的雙邊關係。中美關係中「競爭」與「合作」相輔相成的這「兩個面」並沒有發生實質性的改變,南海問題上中美之間的戰略博弈將是長期化的。中美兩國說到底也無意於在南海發生直接的軍事衝突、或者軍事碰撞。兩國較量的基本目標依然是在「謀勢」,而不是在「謀變」。對此,我們需要有清醒的認識。

美軍航母戰鬥群

中美兩國在南海的博弈越是具有長期性和戰略性,越是需要我們積極和建設性地拓展我們在南海主權爭議以及南海問題定性定義上的話語權,越是需要將中國自身的觀念與行為同國際規範和國際制度建立起更為緊密和自洽的內在聯繫,越是需要我們動情動理地告訴地區和國際社會,我們的南海島礁與相關海洋權益的主權主張,既來源於歷史,又需要一定程度上超越歷史;既來源於國際海洋法,又將有助於國際海洋法規則與實踐的豐富和發展。除了必要的防禦力量建設之外,在南海維權與維穩行動上能夠讓更多的鄰國,乃至整個世界理解和尊重中國,同樣也是打擊美國「炮艦外交」真正的利器。

美國在南海的「炮艦外交」是美國「霸權邏輯」在南海的自然延伸。這種「霸權邏輯」遠不止於「炮艦外交」。以菲律賓提出南海仲裁案為代表的國際司法干預,則是「話語權霸權」的深刻反映。同美國霸權做鬥爭,我們需要強大的,並不僅僅是軍事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