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技巧——專治各種脫鉤
一、魚鉤
1.魚鉤過大或者過小,鉤過大魚不能吸進嘴裡或只能咬住一部分,鉤尖無法刺入魚嘴。鉤太小,則不易刺入魚嘴或者刺入很淺,刺入了也很容易脫落。
2.鉤尖不夠鋒利,材質太軟,同樣難以刺入魚嘴,在提竿過程中若因鉤材質太軟被拉變形而跑魚,尤其是跑大魚
3.鉤柄太短造成鉤後傾,鉛墜時,鉤身偏向一側,鉤背向天,鉤尖向下或向側,魚咬鉤時,由於前面有線攔著,往往只能從後面或側面下口。提竿時,魚鉤常常只能刺入魚的下齶,而下齶很薄。最容易掛破,而造成脫鉤
二、線、墜、漂、餌
線折在一起了,魚咬鉤信息傳遞遲緩,造成提竿不及時;露出水面的線太長,提竿時勁使在舉竿和收線拉直上,到達鉤尖的力變小而慢,難以刺入魚嘴。
2.鉛墜過重造成魚咬鉤無反應線漂向不明顯,提竿過慢;鉛墜過輕,魚訊太明顯,常常提竿過早。
3.漂的浮力太小,魚訊反應遲緩,提竿不及時;漂的重心偏離,不能直立水中,斜向漂反應的魚訊失真,提竿難以掌握最佳時期。當然,漂與墜有個搭配問題,是墜的原因還是漂的原因要作具體分析。
4.餌沒掛在鉤尖上,魚咬鉤時鉤尖沒有入口;餌太大,魚只能咬住其一部分。
三、提竿
1.過早或過晚。過早,魚鉤沒有全部入嘴;過晚,魚鉤可能已被吐出或半吐出。
2.過重或過輕。過重,常將魚嘴掛破,甚至可以將整個魚唇掛下,造成跑魚;太輕,提魚使的勁不夠,魚鉤沒有刺入魚嘴。
3.飛魚,一下把魚提出水面,魚兒因驚嚇而拚命掙扎後最終脫逃。
4.太斜。一般提竿應該是垂直向上,這樣,魚鉤刺入魚的上齶,魚無法脫逃;若斜著起竿,特別是傾斜角度太大的話,魚鉤容易從魚嘴邊溜出或僅掛住一點點口角,當然會跑魚。
由此可見,脫鉤原因不能全怪鉤,與整個釣組都有關係。上面雖然沒說竿,其實與竿也很有關,軟竿、硬竿、長竿、短竿起魚時使出的力氣是不一樣的,如果用同樣的力度起竿,必然會造成過重或者過輕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