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階級」與摩托車的那點事
在很多人的眼中,摩托車已被時代所拋棄,成為了過去的一個符號,正如之前的電報等事物一樣。實際上,摩托車還遠未退出歷史舞台,這不僅因其廣為人知的
在很多人的眼中,摩托車已被時代所拋棄,成為了過去的一個符號,正如之前的電報等事物一樣。實際上,摩托車還遠未退出歷史舞台,這不僅因其廣為人知的便利性及通勤性,更在於它正逐漸成為一個特定人群的「大玩具」,而這一特定人群就是「中產階級」。
在探討摩托車與「中產階級」的關係前,讓我們先看一個有趣的現象。我們時常會聽到某些「磚家」的聲音:在社會迅猛發展的今天,「中產階級」這一有著一定消費能力的群體,已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每每看到此處,我總要為「一定」二字拍手叫好,因為它使用得真是太「惟妙惟肖」了。
在筆者眼中,「中產階級」的界定絕非易事。這不光因「中間地帶」的難以確定性,更在於如果強制性地為其套上數字「枷鎖」,則會顯得過於蒼白、硬性,就好似「猴子」頭上的「緊箍」——怎麼看怎麼彆扭。因此,我們不妨換一個視角,從這一典型人群所具有的共性層面上加以分析和研究,那麼,「中產階級」的定位問題或許就會海闊天空了。
糾結的「中產階級」
現今社會上有著這樣一群人,他們有著不菲的收入,但卻無福消受勞斯萊斯幻影;他們有著寬敞的住房,但卻無緣奢華的洋房和別墅。同樣還是他們,崇尚著裝的「隨意」,但卻不是廣義上的「隨意」,而是刻意的「隨意」;他們愛好品茗,即使口渴難耐,也會笑容可掬地取出一套精緻的茶具,去享受一泡功夫茶;他們不反對飲酒,但是喝完一瓶330mL的啤酒往往需用時3小時以上;此外,咖啡也是他們情有獨鐘的飲品,當然,一定是要那種手工研磨的才行,在他們那裡,速溶型可無法「以次充好」。最後,在以上所述的場景之下,如果還能有悠揚的音樂相伴就更好了,這樣會令他們得到極大的身心愉悅。
這就是筆者眼中的「中產階級」。總而言之,他們是一群不拘泥於傳統理念的人,是一群追求高品質生活的人,更是一群內心「洶湧澎湃」的人。對於他們而言,摩托車的「性格」正好與他們的性格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在他們看來,摩托車是自由與不羈的代表之一,能夠充分展現他們的精神追求和內心渴望,尤其是美式重型摩托車。說到美式重型摩托車,我們就不得不提及聞名遐邇的「百年老店」——Harley-Davidson(下文簡稱「哈雷」),以及「摩界新人」——Victory(下文簡稱「勝利」)。
1903年,21歲的威廉.哈雷和20歲的阿瑟.戴維森製造出第一款哈雷摩托車,傳奇之門由此開啟。
1910年,哈雷首次使用了著名的"Bar&Shield"標誌。
1925年,哈雷設計獨特的水滴形油箱誕生。
1933年,哈雷開始在油箱上繪製經典的雄鷹標誌。
1941年,FL系列車型首次亮相。
1952年,哈雷推出側置氣門、發動機和傳動系統一體化的K型摩托車,並最終發展成今天的Sportster系列。
1961年,Sprint系列車型面世。
1971年,哈雷推出FX 1200 SuperGlide系列,Cruiser車型由此誕生。
1981年,13位高級主管正式從AMF回購「哈雷品牌」。
1995年,經典的FLHR Road King(路王)摩托車登上歷史舞台。
2008年,哈雷在密爾沃基建成全新的博物館。
「愈久彌香」的「哈雷老店」
曾有人說:「鍾情哈雷的人,必會沉溺在哈雷那厚重的歷史滄桑感中,這就仿佛呷入口中的濃郁美酒,恍惚間已令人在那愈久彌香的氣息中無法自拔。」
哈雷的確有著一種攝人心魄的厚重感。君不見:馳騁在二戰戰場上的「扁頭WLA」,曾立下赫赫戰功;靜立在貓王胯下的哈雷K系列,終成就一代經典;褒貶不一的「地獄天使」,亦引人思緒綿綿……
在這些故事中,我們體會了哈雷悠久的歷史,而它們也正是哈雷百年成長史中一個個或明或暗的印記。但是,哈雷僅僅只有歷史嗎?我們也只能流連在故紙堆旁嗎?答案當然是「否」。因為很多人一直認為,「哈雷」這個名字更多的是在傳遞一種精神——那是一種拋開世事繁雜,追求自我的標新立異,盡情擁抱自由生活的渴求。這正與「中產階級們」的性格——抑或稱之為訴求——隱隱暗合。
也許您會對如下場景十分熟悉,抑或您就是他們隊伍中的一員。有這麼一群來自「中產階級陣營」的人,他們會在日落後相邀三五好友,約在某個小酒吧或是咖啡屋相見,一同在那燈紅酒綠中享受愜意的生活,只為將白天的喜怒哀樂通通拋到九霄雲外。在他們之中,有些人就會執著地選擇駕駛哈雷摩托車赴約,既不在乎炎夏被巨大的風冷式發動機烘烤,也不為寒冬的刺骨冷風所阻擋。
看到這裡,也許不甚了解摩托車的人會產生疑問:這不是自找罪受嗎?實際上,這正是一種追求自由,彰顯自我,不走尋常路的精神和本色。因為對於這些「中產階級分子」來說,雖然無法成為諸如比爾蓋茨和巴菲特式的富豪,但是與常人相比,他們還是有著很強的「吸金」能力,而交換條件就是辛苦的付出,畢竟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因此,在華麗的表面下,「中產階級分子們」也會在某些特定的時刻感到身心俱疲。
試想:在結束了一天的辛勞後,正好有機會去放鬆身心,那麼,此刻哈雷摩托車的自由血統就與這些「中產階級分子們」內心的呼喊產生了化學反應,而載體就是哈雷張揚的外形,巨大的V型雙缸,款式經典的皮衣,以及悅耳的馬蹄音。那種令觀者側目而視的感覺,使「中產階級分子們」倍感愉悅。緊接著,他們可能還會用鐫刻著哈雷Logo的火機點燃一支香菸。此刻,無論日間有多少的煩惱和憂愁,盡成過眼雲煙。只是不知道此刻的他們,究竟吐出的是煙,還是哈雷的自由暢想,抑或是百年迷霧呢?可以說,在某種層面上,哈雷與「中產階級」堪稱絕配。
暗黑先鋒——2009款XL 1200N Sportster Nightster
繼2007年推出了XL 1200N Sportster Nightster後,2009年哈雷推出了新款的Sportster Nightster,它也成為了「中產階級分子們」的又一「炫酷利器」。對比2007款的「師兄」,哈雷沒有對2009款新車進行過大的改動,只是使整車外形更具流線性,並增添了全新的可選配色。此外,哈雷供應歐洲市場的版本則有所不同。為了應對彎道的挑戰並提高車輛通過性,哈雷加大了歐版新車的後減震行程和最小離地間隙,而座高也得到了相應的提升。
在外觀方面,憑藉著一身低調的「暗黑打扮」,您可以輕而易舉地在「Sportster家族」的眾多成員中分辨出這位「夜行者」。在動力配置方面,XL1200N Sportster Nightster則延續了「Sportster家族」V型雙缸的風冷式發動機傳統,排量為1202.81mL,並採用了當年全新的電子燃油噴射系統。此外,它的排氣管尾部為斜切式設計,排氣聲浪驟然間變得與眾不同。
在車身尺寸方面,2009款XL 1200N Sportster Nightster的長、寬和高分別為2179.32mm、924.56mm、1107.44mm,搭配較為線性的加速表現,可以說2009款XL 1200N Sportster更為適合新手或身材較為「短小精悍」的騎手駕馭。如果將它放在「中產階級」圈子中,那麼我們相信,它將是「中產階級摩托車菜鳥」的一大福音。
2009款哈雷 XL1200N Sportster Nightster
發動機型式:V型雙缸、四衝程、風冷式
排量:1202.81mL
缸徑×衝程:88.90mm×96.82mm
壓縮比:9.7: 1
最大扭矩:107.12N·m(4000r/min)
供油系統:ESPFI電子燃油噴射系統
制動系統:(前)盤式制動器配2活塞制動卡鉗
(後)盤式制動器配單活塞制動卡鉗
輪胎型式:(前)100/90-19 57H
(後)150/80B16 71H
前傾角/拖曳距:29.6°/ 116.84mm
長×寬×高:2179.32× 924。56×1107.44mm
輪距:1524mm
座高:668.02mm
最小離地間隙:99.06mm
凈質量:247.21kg
燃油箱容積:12.49L
向摩旅致敬——2010款哈雷Road Glide Custom
看完了巡航車,還是讓我們一同來迎接一位重量級「選手」,它就是2010 款哈雷Road Glide Custom。顧名思義,哈雷Touring車系是大型旅行車,而在這個系列中,Electra Glide 和Road King也都是「名聲在外」。雖然比起上面的兩位「猛將」,Road GlideCustom的一些配置和功能都有所減省——定速巡航、ABS和防盜都需要另外選購,且為二路揚聲器配置——有些「洗盡鉛華」的味道,但它呈現出的「素姿」——保留了「長途舒適」和「雙騎實用」的功能——卻依舊令人怦然心動。可以說,改走「清爽路線」的Road Glide Custom,不止減輕了凈質量和售價,更為關鍵的是提升了它的友善度和操控感,不再是那麼的「高不可攀」。
與「龐然大物」Electra Glide相比較,2010 款Road Glide Custom風擋的體積則要小巧得多,不僅提供了更佳的視野,停車所占空間也變得更小,而阻風效果也是相當不俗。此外,2010款Road Glide Custom的凈質量減少了近45kg,使得車輛的轉向反應更為直接,制動響應也較Electric Glide更佳。
雖說2010款Road Glide Custom是輕巧的「旅行家」,但它仍然是為長途騎行而生。2010款Road Glide Custom的懸掛系統和車座設計均十分得體,寬裕的空間足以滿足旅途所需,而動力設計也兼顧了高速駕駛和低速操控的統一,再搭配上22.7L的大容積燃油箱,2010 款RoadGlide Custom絕對對得起那些「悶騷的中產階級分子」。
2010 款哈雷RoadGlide Custom
發動機型式:四衝程、V型雙缸、風冷式
排量:1584mL
缸徑×衝程:95.25mm×111.252mm
壓縮比:9.2 : 1
最大扭矩:125.44N·m(3500r/min)
供油系統:ESPFI電子燃油噴射系統
傳動系統:六前速、皮帶傳動
懸掛系統:(前)套筒式正立前叉
(後)雙筒後減震
制動系統:(前)盤式制動器配4活塞制動卡鉗
(後)盤式制動器配4活塞制動卡鉗
輪胎規格:(前)130/70 B18 63H
(後)180/65 B16 81H
前傾角/拖曳距:26°/ 170mm
長×寬×高:2413mm×909.32mm×1270mm
輪距:1613mm
座高:749mm
最小離地間隙:129.5mm
凈質量:348.8kg
燃油箱容積:22.7L
市區「頑主」——2011款哈雷Softail FXS Blackline
2011款哈雷Softail FXSBlackline依舊採用了哈雷經典的V型雙缸發動機,排量達到了1584mL。它配置了19L的大容積燃油箱和寬大的坐墊,比「同年出生」的Sportster Forty-Eight的實用性更強,且舒適性更佳。
但是,雖然Blackline在與這位同門的比較中占據了上風,但這可不說明它是一款全能車型。在我們看來,它還是更適合那些喜好在市區「酷玩」的「中產階級選手」。究其原因,儘管Blackline的實用性較強,但它終歸不是一款旅行車,而在與「路王」或是「至尊滑翔」等「專職旅行家」的「不對等血拚」中,Blackline無論是在整體的舒適性、穩定性以及安全性等方面,都只得無奈「黯然神傷」了。
更為關鍵的是,如果在某天,某位「中產階級分子」突發奇想,想要攜他的某位愛侶去某地一游的話,那麼Blackline絕對不是一個好的選擇。但是,如果他非要這麼做的話,他就一定會發現,無論他家「朱麗葉」的身材是多麼的苗條或纖細,都會使Blackline的後減震明顯下沉,從而令騎手前部的把握感變輕,直接導致車輛的操控感下降,最終更會影響到後輪的制動效果,對騎乘人員的安全也將構成威脅。總而言之,畢竟作為「摩界老鳥」的您,不會一路都寄希望於Blackline的前制動系統吧!
2011款 哈雷FXSBlackline
發動機型式:V型雙缸、四衝程、風冷式
排量:1584mL
缸徑×衝程:95.3mm×111.1mm
壓縮比:9.2 : 1
最大扭矩:121N·m(3250r/min)
供油系統:ESPFI電子燃油噴射系統
傳動系統:六前速皮帶傳動
離合器型式:濕式多片式
懸掛系統:(前)41.3mm正立式前叉,143mm行程
(後)Softail雙筒減震器,91mm行程
制動系統:(前)292mm盤式制動器配4活塞制動卡鉗
(後)292mm盤式制動器配4活塞制動卡鉗
前傾角/拖曳距:30°/123mm
長×寬×高:2362mm×864mm×1201mm
輪距:1689mm
座高:663mm
最小離地間隙:133mm
凈質量:290kg
燃油箱容積:19L
在英文詞彙中,「Triumph」與「Victory」這兩個單詞有著不同層次的語義。「Triumph」指代的是一場巨大的勝利,而「Victory」則只是一場普通的勝利,在程度上要明顯弱於「Triumph」。
在摩托車世界裡,Triumph(凱旋)是一家根深於英倫的老牌摩托車生產廠家,旗下的「凱旋虎」、「快速三缸」、「戴托納」等經典車型均名噪一時。同樣,發軔於大西洋西岸的美利堅,Victory(勝利)則是北極星(Polaris)旗下的一個美式重型摩托車品牌。
儘管在詞義上Victory有點吃虧,但是在比拼產品的綜合品質時,Victory可還真不是易予之輩。
「躍躍欲試」的「勝利新軍」
相對於百年老號哈雷,1998年才在美國本土首發的勝利摩托車只能算是一名後起之秀,但它也與「中產階級分子們」的生活方式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我們都知道,「中產階級分子們」往往對新鮮事物有著特殊的喜好,而不會拘泥於往日的傳統。因此,在平日繁雜的工作之外,越來越多的「中產階級分子們」開始選擇駕駛摩托車出遊,與家人或朋友一同享受陽光的沐浴,或是完成一次嚴苛的挑戰自我之旅。今天,這些不「安分」的「中產階級分子們」又有了一個新的選擇——Victory。
在Victory的產品譜系中,除了基本的旅行車型Vision外,升級版的Arlen Ness系列車型則是由Arlen Ness「威越」、Cory Ness「震越」以及Zach Ness「贏家」這「三兄弟」組成。它們有著令人過目難忘的外表,超豪華的配置,以及過硬的品質,正是「中產階級分子們」夢寐以求的摩旅載體及「大號玩具」。此外,光有旅行車是不夠的,Victory旗下還有著Vegas 8-Ball、Vegas Jackpot、High-Ball等精品重型巡航車型,而在它們中外觀尤為兇猛的Hammer 8-Ball則正如它的名字一樣,宛如一柄「巡航重錘」,將「中產階級分子們」的犀利之情顯露無疑。
「重錘」降世——2012款Victory Hammer 8-Ball
無論是駛過鄉間小路,還是穿梭於都市的高樓大廈,2012款Hammer 8-Ball搭載的V型雙缸發動機都將賦予車輛強勁的動力,扭矩數值直攀153N·m,讓您享受到「一切盡在掌中」的馳騁快感。
作為Hammer 8-Ball的黑色核心部件,排量達到1731mL的發動機依舊沿襲了美式重型巡航車巨大的經典V型雙缸。裝配了專為公路摩托車而特別調校的變速器,將這台V型雙缸發動機產生的強勁動力完美轉化成Hammer 8-Ball流暢的行駛,而旋削齒輪則能夠平順地完成每次換擋操作。精確調節的活塞衝程,V型雙缸發動機的四氣門懸置凸輪,完美匹配的6速常嚙合傳動系統,以及雙45mm節氣門電子燃油噴射系統,賦予了Hammer 8-Ball強悍的啟動性能,風馳電掣的加速性能與超強的行駛動力。
此外,毋庸置疑的是,Hammer8-Ball有著經典的美式外觀,讓每位騎士自信滿滿地踱到自己的愛車前,感受著眾人羨慕的眼光,而「中產階級分子們」則更是如此。在駕車駛過彎彎曲曲的小路時,他們更會為自己座駕的優異性能倍感驕傲。紮實的倒立式前叉剛性更強,使每次轉彎更加順暢。後輪標配的鄧祿普250mm輪胎抓地力更強,時刻為未知的前路做好準備。正因為這一切,Hammer8-Ball始終都屹立在鎂光燈的注視之下,為「中產階級分子們」增光添彩。
2012款Victory Hammer 8-Ball
發動機型式:50°V型雙缸、四衝程、SOHC 4氣門、自調節凸輪鏈條、風冷/油冷
排量:1731mL
缸徑×衝程:101mm×108mm
壓縮比:9.4:1
離合器型式:濕式多片式
初級傳動:帶有扭矩補償的齒輪驅動
末端傳動:碳纖增強皮帶
供油系統:雙45mm節氣門電子燃油噴射系統
傳動系統:碳纖增強式皮帶
變速箱:6速常嚙合
燃油箱容積:17L
機油容積:4.75L
軸距:1670mm
座高:667mm
最小離地間隙:148mm
懸掛系統:(前)43mm倒立式前叉,130mm行程
(後)多段可調式單管空氣減震器,75mm行程
制動系統:(前)雙300mm浮動式盤式制動器配4活塞卡鉗
(後)雙300mm浮動式盤式制動器配2活塞卡鉗
凈質量:290kg
最小離地間隙:135mm
座高:640mm
路在前方——2012款 Victory Arlen Ness系列
在外觀方面,這一系列的車型與普通版本的最大區別就在於「Arlen Ness印記」。Victory為該系列的全系車型設計了定製版Ness圖案,並裝配了Ness 鋼坯輪轂,鑽石式切割的Ness發動機外殼,Ness鍍鉻鋼坯抓手、換擋杆等部件,使整車外觀卓爾不群。
同時,與「老大哥」哈雷相同的是,Victory Arlen Ness系列的三款車型均搭載了一台50°V型雙缸發動機,且裝配了自調節凸輪鏈條,採用了風冷搭配油冷的冷卻方式,排量更是達到了驚人的1731mL。因此,無論從體積大小,抑或型式配置方面,這顆「勝利之心」的優異之處都不必贅述,可以任憑「中產階級分子們」撒歡。
此外,冒險是為勇士準備的,但是,勇士一樣需要全方位的人性化配置,而「中產階級分子們」亦如此。Victory為Arlen Ness系列配備了全方位覆蓋框架結構整流罩,使騎手遠離惡劣氣候的影響,提高了他們出行的品質。110L的超大儲藏空間,足以容納雙人出遊所需的補給及裝備,堪稱另一個「溫暖的家」。出眾的娛樂系統也令人印象深刻。娛樂信息系統集AM/FM收音機、氣象頻道和MP3為一體,可接收民用電台及對講機信號,ipod設備也在兼容範圍內。在音響設備方面,Victory為它們配備了美國Kicker揚聲器,為「中產階級分子們」的出行提供了一流的聽覺「饕餮盛宴」。
2012款Victory Arlen Ness系列
發動機型式:50°V型雙缸、四衝程、SOHC 4氣門、自調節凸輪鏈條、風冷/油冷
排量:1731mL
缸徑×衝程:101mm×108mm
壓縮比:9.4:1
離合器型式:濕式多片式
蓄電池:12V/18A·h
供油系統:雙45mm節氣門電子燃油噴射系統
充電系統:最大輸出48A
排氣系統:分離式雙排氣、帶橫跨排氣管
傳動系統:碳纖增強式皮帶
變速箱:6速常嚙合
燃油箱容積:22L
機油容積:4.75L
軸距:1670mm
座高:667mm
最小離地間隙:148mm
懸掛系統:(前)46mm倒立式前叉,130mm行程(ABS)
(後)單管空氣減震器,120mm行程
制動系統:(前)雙300mm浮動式盤式制動器配4活塞卡鉗(ABS)
(後)雙300mm浮動式盤式制動器配2活塞卡鉗(ABS)
輪胎規格:(前)Dunlop130/70R18
(後)Dunlop 180/60R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