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張國燾為什麼要從延安叛逃投奔蔣介石?

@ 2016-03-10

張國燾分裂紅軍,另立中央,擅自南下西進,卻遭受了重大損失,兵強馬壯的8萬人馬,打得只剩下4萬人。最後不得不放棄南下西進計劃,灰溜溜地北上到延安。

張 國燾的這次分裂導致的失敗,不但遭到了一方面軍的猛烈批評,也遭到了自己的部隊四方面軍的強烈不滿。大家紛紛指責控訴張國燾,要求判他的罪。不過,毛澤東 以德報怨,雖然嚴厲地批評了他,但還是認為他對革命有功,讓他擔任陝甘寧邊區的副主席。張國燾也被毛澤東的寬宏大量感動,親自給中央寫了檢討。中央也對張 國燾的檢討表示比較滿意,認為他終於認識到一部分錯誤,鼓勵他好好工作,將功贖過。其實到這時候,張國燾也算是心裡安定了,那為什麼兩年後的1938年4月,張國燾要借拜黃帝陵的機會,從延安出逃,投奔敵人蔣介石呢?

張 國燾在延安確實遭受了不小的批評。這個批評其實也是應該的,為了團結一心抗日,與中央保持一致,讓分裂紅軍這樣的事情不再發生,對張國燾進行批評,檢討錯 誤,統一思想是非常必要的。這也是共產黨紅軍從創立以來就經常做的事情。「批評與自我批評」也被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三大優良作風之一。這應該不至於成為張國 燾出逃的理由。

據史料記載。對張國燾的批評確實比較猛烈,有一次,在與抗大學員「面對面」的會上,許多四方面軍的學員對張國燾遮遮掩掩的認錯方式很不滿,有個將領甚至激動得衝上去,脫下布鞋,抽張國燾的臉。

也不怪四方面軍的將士激動,張國燾為了一己私利,讓軍隊遭受了那麼大的損失,許多好兄弟冤枉慘死。然而張國燾卻沒有一個好的認錯態度!

不 過,這件事發生後,毛澤東立刻跑去見張國燾,批評自己沒有組織好,向他道歉。兩人經過長談以後,張國燾又向中央寫了信,承認自己否定中央北上抗日的政治路 線,確實是為了「爭奪紅軍的最高領導權」。至此,紅四方面軍的思想得到統一,此後組織對張國燾的批評便很少了,但為什麼,張國燾還要叛變呢?

因為這時候,有個人也從蘇聯回到了延安。這個人就是王明。

王明可是一個具有特殊身份的人。1925年, 孫中山去世後,蘇聯為了繼續引導中國革命,創辦了中山大學,王明便是中山大學的第一期學員。很快,王明就得到了校長米夫的高度信任,成為米夫的翻譯。這時 候,中共六大也在莫斯科召開,瞿秋白、張國燾都是政治局委員。王明這時候還只是個學生,並沒有進入中共中央機關。不過,王明利用他與米夫及共產國際的親密 關係,不斷打壓瞿秋白、張國燾等人,並在1931年1月中共六屆四中全會上,奪取了中共的最高領導權。

張國燾原本是反對王明的,但當1931年1月 回國後,看到國內土地革命的情況,發現國內並沒有自己的地位,因而反過來支持王明,在黨內刊物《實話》上連續寫了《擁護四中全會與兩條路線上的鬥爭》《執 行黨的路線與加緊兩條戰線上的爭鬥》這樣的文章,為王明造勢。王明也很感激張國燾,派他到鄂豫皖根據地,張國燾也因此成為後來紅軍長征中四方面軍的領導 人。

不過,由於書呆子王明的指揮錯誤,紅軍遭受巨大損失,被迫長征。在長征過程中,逐步確立了毛澤東等人的中共領導地位,連共產國際最後也不得不承認這一事實。1938年,王明回國的時候,他實際上在中共已經完全沒有地位了。也根本沒能力也沒實力和毛澤東等中央領導斗。他當然很不滿這一點,為了重新獲得話語權,刷存在感,這時候他逮住了張國燾,痛打「落水狗」。

他先是對張國燾說,你犯有右傾機會主義錯誤,而且還有「托派」嫌疑,必須好好反省。接著,他又在不同場合公開批判張國燾,想把張國燾的錯誤從理論上給以定性。

接著,王明把張國燾的老部下李特、黃超指為托派,逮起來審訊槍決。

這一事件讓張國燾心裡產生了恐懼,聯想到蘇聯的大清洗及王明在四中全會後對上海地下黨領導人何孟雄、林育南等人的打擊迫害,他本來稍微安定的心一下又動盪起來。覺得自己不但在延安再無地位,而且隨時都有可能面臨被處決的危險。

也 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張國燾叛逃投蔣。不過,他這一次顯然再次走錯了路。他雖然對蔣介石說自己「糊塗多年」、「棄暗投明」,但是蔣介石卻並沒有重用他,只 是讓他進入國民黨的特務機關,暗殺共產黨,沒有給他地位和尊嚴,只把他當成所有的那些叛徒那樣。等到張國燾最後策反他的紅四方面軍老部下不成後,蔣介石就 徹底不理他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