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充滿火藥味:中國四個字表明態度
目前半島局勢劍拔弩張,充滿了火藥味,如果緊張加劇甚至失控,對各方都將是災難。作為半島的最大鄰國,中方不會坐視半島穩定受到根本破壞,不會坐視中方的安全利益受到無端損害。我們強烈敦促各方理性克制,不要再激化矛盾。
眾所周知,中國周邊險情叢生,基本上與美國息息相關,南海是、東海是、半島亦是,這從不斷加強的美日韓軍事同盟就可見一斑;即便是越南,如果不是怕發生「顛覆性」錯誤,恐怕也夠嗆;顯而易見,美國的用心,路人皆知。
正由於如此,中國在涉及自己國家安全利益方面的態度,引人注目;而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在記者會上就半島局勢的表態,無疑,就代表了中國政府面對周邊險情的態度。
「不會坐視」,這不啻是對一些別有用心的國家、特別是美國在中國周邊不斷興風作浪搗亂髮出最為莊重的「警告」。
毫無疑問,就周邊環境而言,美國比中國強許多,在世界上所有大國當中美國地理天然優勢絕無僅有,美國在自己的半球沒有面臨任何實實在在的威脅,「是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大國,是美洲和北極國家,海洋與和平邊界保護著我們」。
反觀中國,周邊環境的複雜性是世界之最,周邊鄰國有十四個國家,隔海相望的有六個國家,其中人口上億的國家已愈五個;尤其是,由於近代中國乃至亞洲被殖民、被侵略的歷史,領土爭端已成為中國和平崛起難題之一。加之美國處處插手,則難上加難。
事實上,面對美國咄咄逼人的態勢,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在維護周邊的和平秩序上必須拿出自己的勇氣和擔當。
反之,越是在擔當和不干涉的選擇上優柔寡斷,就越是會留下沒完沒了麻煩,從而給外界表明中國沒有能力維護地區和平的印象,不僅使中國周邊的國家感到失望,更會使中國「睦鄰友好」政策在地區和平的事務上蒼白無力。
因此,中國政府「不會坐視」的堅決態度,猶如給美國政府尤其是以「好戰」而聞名於世的美軍右翼分子,敲響了警鐘。
事實上,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和六、七十年代的朝戰與越戰,中國軍隊以使美軍分別付出陣亡5400餘名士兵和57000餘名士兵慘重代價而刻骨銘心,受傷人數更是超過二戰人數。
時至今日,中國在和平時期正在以越來越開闊的視野和廣闊的胸懷來擁抱世界,不僅與非洲、歐洲等遠在萬里之外的國家保持友好往來,同時,更是以自身的發展和繁榮給周邊國家帶來發展的機遇和繁榮的可能。
尤為可喜的是,隨著中國自身日益發展強大,「睦鄰、安鄰、富鄰」政策和理念已被絕大多數周邊國家接受和認可。作為搬不過的「鄰居」,這些國家為自身國家利益著想,也不可「一心一意」跟著美國「瞎整」。
這其中即便有極少數一、兩個,時間也將證明,吃虧的最終是他們自己,不僅經濟與中國差距越來越大,與其自身區域內的國家差距也將會越來越大。
總之,將自己國家周邊搞得「安安」的美國,企圖在中國周邊「整出事來」,以達到搞亂中國乃至亞洲,從來使這一區域的國家和民眾無法安心從事包括經濟建設在內的各項活動,註定不會得逞。
「不會坐視」就是中國當前對自己周邊國家險情發出的最強音。
中方已經做好了半島出現最壞局面的充分準備:3月8日,外交部部長王毅就「中國的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其中不可避免的被問到朝鮮半島核問題。對此,王毅進行了認真回答。
其中有一段話是這樣的:目前半島局勢劍拔弩張,充滿了火藥味,如果緊張加劇甚至失控,對各方都將是災難。作為半島的最大鄰國,中方不會坐視半島穩定受到根本破壞,不會坐視中方的安全利益受到無端損害。
我們強烈敦促各方理性克制,不要再激化矛盾。青衫老祖之所以專門引用這段話,是因為這段話代表了中方對半島問題的最新認識和態度。
首先,中方認為,半島局勢「充滿火藥味」,有失控危險。事實的確如此。主要表現是,美韓最大規模的聯合軍演將舉行。據報道,這次軍演將調動美軍1.5萬人,韓軍30萬人,目標就是摧毀朝鮮。
1.5萬美軍意味著美方將投入兩個航母作戰群的兵力,30萬大軍則完全可以遂行一場大規模戰爭。這樣的軍演會否「假戲真做」,不能不令金正恩背透涼氣。
因此,朝鮮方面的反映也是激烈的,發出「依次對敵人實施先發制人的核打擊」的威脅。青衫老祖相信,朝鮮方面的大炮也已經進入戰備狀態,隨時都可能扣動扳機。
其次,中方認為,半島局勢失控受害的不僅僅是韓朝雙方。王毅講:如果緊張加劇甚至失控,對各方都將是災難。對各方而不是韓美和朝鮮雙方都將是災難,顯然包括中國。
中國作為朝鮮半島的近鄰,不僅陸路相接,而且海路相通,格黃海相望。韓美與朝鮮打起來,不僅會製造陸地難民,也會製造海上難民;不僅會傷害到長白山的鳥,也會危害到黃海的魚。
敘利亞難民搞亂了歐盟,半島難民也會給中國製造大麻煩。如果美方對朝鮮的核設施動手,也很難保證炸飛的核廢料不會濺到我東北境內。因此,不許半島生戰生亂,事關中國重大安全利益。對於中國「躺著中槍」的局面,我們當然不能接受。
其三,中方已經做好應對「最壞局面」的準備。這一點,王毅用兩個「不會坐視」回答。他講:作為半島的最大鄰國,中方不會坐視半島穩定受到根本破壞,不會坐視中方的安全利益受到無端損害。
既然不會坐視,那就是要採取行動。而這個行動的背景,顯然是「緊張加劇甚至失控」。也就是說, 一旦局勢失控,中國一定會採取斷然行動。
那麼,會不會再來此「抗美援朝」呢?王毅沒有正面回答,既沒有說「會」,也沒有說「不會」,而是說:無核才能和平,對話才是出路,合作才能共贏。
也就是說,中國不希望出現必須給出答案的局面。一旦出現怎麼辦呢?從兩個「不會坐視」中我們或許已經看到答案。
其四,中方向有關各方發出嚴厲警告或最後通牒。王毅講:我們強烈敦促各方理性克制,不要再激化矛盾。
毫無疑問,這話擲地有聲。這實際上是向各方申明,中方的兩個「不會坐視」不是「言不由衷」的口號,而是公開的宣示。有關方面切莫視中國的警告為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