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媒體報道,隨著綜合國力和航天技術的發展,中國擁有了多代多型、射程從近程到洲際、核常兼備的彈道飛彈裝備體系,能夠打擊從第一島鏈至美國本土的各種點、面目標,使解放軍擁有了克敵制勝的"殺手鐧"。
目前,中國正在應用新技術成果來優化彈道飛彈裝備體系,使"殺手鐧"更加得心應手,東風-26可能就是這種努力的成果之一。那麼,東風-26遠程彈道飛彈的打擊能力到底有多強?
剛組建的中國火箭軍不妨用DF-26飛彈在南海發發威,讓哪些自以為是擅闖南海的對手,知道小鍋是用什麼打造的。也讓中國的老百姓在南海問題上,揚眉吐氣一回。
作為一種中遠程彈道飛彈,東風-26最核心的指標就是射程和投擲能力。比如:要從中國大陸打擊關島,飛彈射程至少要達到3000公里,考慮到基地和飛彈安全等因素,實際需要具備3500公里以上的射程。
除關島外,美軍其它基地同樣不可忽視,印度洋中部的迪戈加西亞基地一直是美軍戰略進攻的支點,澳大利亞北部的達爾文市正在建設美國海軍陸戰隊基地。
為反擊美軍空海一體戰的壓制,實現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中國新一代中遠程彈道飛彈需能打擊達爾文和迪戈加西亞基地,射程就應超過4500公里。據此推測,東風-26飛彈應具備攜帶常規彈頭打擊4500公里外目標的能力,攻擊大型水面艦隊、包括航母戰鬥群也是綽綽有餘。
對常規彈道飛彈而言,要具備有效的殺傷和威懾能力,戰鬥部重量是一項關鍵指標。俄"伊斯坎德爾"短程彈道飛彈有多種類型的戰鬥部,其重量在480-700公斤之間。
以該飛彈作為常規彈道飛彈發揮毀傷和威懾能力參照的話,東風-26攜帶的戰鬥部彈頭至少應達到500公斤 的重量。當然能達到700公斤甚至1噸更好。考慮到再入機動彈頭等設計導致的增重,東風-26的常規彈頭重量應不低於1噸。
如果瞄準的是大型艦隊,其毀傷力是無法想像的。東風-26的投擲能力已非常接近前蘇聯著名的SS-20/RSD-10"先鋒"型彈道飛彈。
而東風-26的固體火箭發動機水平可能不僅遠高於東風-21和SS-20,也凌駕於中國第二代洲際飛彈之上。中國東風-4、東風-5等第一代彈道飛彈只用於核打擊任務,使用的是數百萬噸當量熱核彈頭,對命中精度的要求是不高的。
但東風-26作為一種核常兼備的中遠程彈道飛彈,必須具備更高的制導精度。當前的主要制導方式仍然是慣性導航,也可通過"北斗"衛星定位系統,末制導再入機動彈頭等方式進一步提高打擊精度。
東風-26使用核彈頭時並不需要擔心命中精度,但在使用常規彈頭時,為了保證打擊和毀傷效能,對命中精度的要求就會非常高。同樣以"伊斯坎德爾"飛彈為例,俄軍工部門號稱該彈圓機率誤差為5-7米,外界較為中庸的評估也認為能達到10米級別 。
話又說回來,即使東風-26飛彈使用了殺傷範圍較大的集束彈頭或子母彈頭,但一個數百公斤重的常規戰鬥部的殺傷範圍仍然是極為有限的,要保證對機場、港口、油庫等大型面狀目標的殺傷威力,圓機率誤差應低於30米;如果要打擊通信指揮控制中心、雷達站等點狀目標,圓機率誤差則需低於10米的精度。
東風26速度可達18馬赫,美國航母恐沒活路 作為目前世界唯一的也是最先進的中遠程核常兼備陸基彈道飛彈,東風26飛彈從2015年9月3日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大閱兵上首次亮相以來,引起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極端重視和恐懼。
由於高度保密,美國和日本等國軍隊情報系統只是在東風-26飛彈亮相的前一年知道了型號名稱,對飛彈性能細節毫不知情,甚至不知道這種飛彈已經裝備中國的火箭軍並形成了戰鬥力。
對此美國海軍情報局自責這是"21世紀初以來美國最大的軍事情報失敗案例之一"。
按照官方正式定義,東風26飛彈是我國首型通用中遠程精確打擊飛彈。2014年美國著名中國軍事問題專家比爾.格茨(BILL GERTZ)曾撰文首次透露中國正在研發一種新型中遠程彈道飛彈,型號為DF-26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