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前的中國,童養媳是一種合情合理又符合時代需求的存在,那時候的貧窮不像我們現在所說的月光,沒錢......而是飢餓,用現在的話說,窮的快吃土了(此處略去很多形容詞......)。其實為了活下去,做父母的也是蠻拼的了,把自己家的小公舉送給別人家做童養媳,要是現在還像以前那樣根本就不會出現那麼多恨嫁女,逢年過節做父母的何必逼婚,直接送給別家就是了......
我的太奶奶就是童養媳,她是那個年代眾多女孩子裡最不幸的,卻又是幸運的,她經歷過了所有苦難,最終也找到了自己的幸福。關於她的故事,是聽所熟知的老人和奶奶說的,因為這一生,我們從不曾謀面,而我,只不過是聽過關於她的一些事。
據說在太爺爺那一輩,我們家很有錢,是地主家庭(ps:為毛現在我們窮的不要不要的?)。而我的太奶奶是典型的貧農出身,家裡兄弟姐妹眾多,家裡有孩子餓死都是正常的事。在她六歲的時候,她成了一家人最後的救命口糧,她的父母把她送到太爺爺家交換糧食(單身狗們,你們真的生錯了時代,那時候娶媳婦真容易啊)。於是那年,她成了最小的童養媳,或許,她不懂這些吧,只覺得換個地方住,還有吃有喝,自然是欣然接受,熟不知這是噩夢的開始......
太奶奶並沒有得到過什麼善待,那時候我太爺爺也還是個孩子,就像很多壞小孩一樣,自私,霸道......於是這個買來的小夥伴順理成章的成了出氣筒。一家人從來沒有把她當做孩子一樣對待,而是傭人,誰都可以使喚她,誰都可以打她罵她,似乎她的生活環境並沒有得到改善,而是更加惡劣,這也使得她更加堅強......
差不多過去十年,她和太爺爺正式成為夫妻,原本屬於少女的童話故事永遠的成為了幻想,因為太爺爺並不喜歡她,在他眼裡,她只是一個低賤的僕人,她並沒有因為婚姻而成為家裡的女主人,而是成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在那個男尊女卑的時代,不管在家人還是外人眼裡,自家男人打女人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沒有人會同情,只會在悽慘的哭喊聲中報之冷笑,然後成為茶餘飯後的談資笑柄,要知道人的圍觀心理是與生俱來的。
奶奶的出生成為了太奶奶更大的負擔,也成了繼續忍受下去主要的支柱,她並沒有像俗套的說辭里那樣母憑子貴,因為有了孩子而換回一點做人的尊嚴和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連奶奶也因為自己的母親不招待見而沒有得到過一點所謂的父愛(沒有愛情的婚姻註定悲劇)。奶奶說在她小時候的記憶里,自己的母親從沒上床睡過覺,永遠都是在一家人入睡時她才敢在地上固定的一個角落睡去,所以她患有嚴重的風濕,發作時痛苦不已,卻也只能強忍著。而她挨的打罵也是不計其數,沒有人會憐憫她,因為她太能忍,因為她是買來的。
後來,家裡出現了另外一個女人,眾星捧月。太奶奶成為了當地第一個棄婦,她沒有哭鬧,沒有表示一點不滿,從容的離開了那個生活了二十幾年,熬盡青春年華的牢籠,對於她而言這何嘗不是一種解脫。只是她失去了唯一的孩子,那個女人成為了奶奶的後媽,所幸她是個善良的人,奶奶並沒有因為後媽得到過多的不幸。我很難想像太奶奶離開那個家時是怎樣一種心情,對於那沉重的過去是否能夠釋懷,一口糧食換了她二十多年時光,來時童顏純真,走時花容蒼老心憔悴......
聽說,她後來過的很好,重新組建家庭,沒有任何人的強迫指使,不符合時代的自由戀愛,建立在平等基礎上的婚姻。她是那個年代萬千童養媳之一,她何其不幸,卻又何其幸運,痛苦過,卻又幸福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