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長城血戰 日軍最精銳特種部隊被國軍王牌軍全殲

@ 2016-03-09

中日長城血戰, 日軍最精銳特種部隊被國軍王牌軍全殲 。

在長城抗戰的過程中,日軍將一支十分兇殘,又十分詭異的部隊投入了戰鬥,曾給中國軍隊 的戰線造成巨大威脅,甚至連東北軍曾經最精銳的部隊都因其慘敗,這支神秘的部隊就是日本陸軍的「骷髏隊」。那麼日軍的「骷髏隊」到底是何方神聖?他們又是 如何在長城抗戰中徹底覆滅的呢?答案即將揭曉。

隨著對這支日軍調查的深入,才逐漸發現,「骷髏隊」在日軍中的確不是當作一個小隊來使用的,它應該是日軍開拓新作戰模式時的一個實驗品。

這一點,可以從池上秀夫這張照片看出端倪,史載骷髏隊作戰多用車輛機動,但熱河-長城作戰經常需要在山地活動,這時他們也會利用騾馬等騎乘作戰

畫 面上的池上秀夫穿戴著嚴整的日軍冬季作戰服裝,腰懸肋差,臂帶骷髏,但畫面上應該最吸引人的是他的「尾巴」 – 池上秀夫攜帶的這面旗幟十分特別,它並不是日軍常用的日章旗,旗幟中央象徵日本的「紅太陽」中心,還有一個特殊的圖案,正是代表日本皇室的菊花徽!這在日 軍中是獨一無二的。

象徵日本皇室的菊花徽章,怎麼會出現在日軍一個小隊的旗幟上?

原來,這面旗幟上是日本皇室北白川宮的標誌。這面旗是日本一位皇室成員,即池上秀夫的在陸軍大學時的學長北白川宮永久王所贈,兩人關係密切,而且同樣鍾情於一個當時來說頗為異類的軍事領域 – 特種作戰。

北 白川宮是日本皇室一個重要側支,創立於1870年,第一代親王北白川智成親王是久邇宮朝彥親王之弟,與明治天皇曾兩代結為姻親。這個北白川宮永久王的女兒 北白川宮肇子女王,曾被內定為今天日本天皇的皇后(這位明仁天皇最終自由戀愛,沒有接受這一安排),由此可見其在日本皇室中的地位。

北白川宮永久及其妻德川祥子王妃,這位王妃還是大作家三島由紀夫少年時的暗戀偶像呢

不 過,在軍國主義時代日本各王室成員也多被安排進入軍校,並在戰爭中披掛上陣,以妝點所謂「尚武精神」。北白川宮永久王是第四代北白川宮繼承人,1923年 13歲繼承北白川宮位,他畢業於日本陸軍大學和野戰炮兵學校,主修炮兵,後被派遣到德國學習軍事。他在這裡開始接觸特種作戰理論,崇尚以精銳少數兵力為 「剃刀」,對敵進行強襲的作戰方法。這一較重視下級指揮官能動性的理論,在呆板的日本陸軍內部沒有獲得太多支持。北白川宮永久王並未氣餒,發揮其皇室影響 力,終於在1929年與池上秀夫設法建立了這支使用骷髏標記的小分隊。它已經具備了精兵(均為精挑細選的老兵),利器(武器仍以日軍制式兵器為主,但有一 些改造,如部分三八槍被改短以更加靈活),高機動能力(乘車行進,徒步作戰)等特種部隊的特點。

德國十八世紀的骷髏部隊

根 據英國軍事歷史學家德.克魯斯在《The Manchurian Stormtroopers, Japan's Skull Squadron, 1929-1933(滿洲風暴部隊 日軍骷髏隊 1929-1933)》一文考證,因北白川宮永久留學德國時對德國歷史上的骷髏部隊(創建於弗雷德里克大帝時代,終結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與納粹黨衛軍骷髏 師不是一個部隊)情有獨鍾,故此這支部隊也採用同樣的骷髏加人骨為標誌,軍中稱為「骷髏隊」。該部隊雖然人數不多,卻有兩面軍旗,一面是帶有「死」和「必 勝」字樣的骷髏旗,一面是帶有北白川永久王家徽的宮家旗 – 這面旗按照慣例本應該由北白川家家主隨身攜帶,北白川宮永久王將其交給池上秀夫,可見對其器重與對這支部隊的期待。

池上秀夫,日方公開報道中作「池上秀雄」,日本陸軍大學第52期畢業生,在同學中以善戰頑強著稱

此 後這支部隊屢屢出現在日軍的宣傳圖冊中,並在和義勇軍的作戰中多次取得勝績。但日本陸軍上層僅將其視為點綴,並沒有規模發展的計劃,連部隊編制都沒有確 定。此時池上秀夫被任命為第三十二山形聯隊隊附,他便將這支部隊帶入該聯隊,占用了第一大隊第三中隊第一小隊的番號,實際作為該聯隊乃至旅團的突擊先鋒使 用,試圖以實戰檢驗其作戰理論的可行性。

日軍「骷髏隊」的隊員和軍旗

值 得一提的是,這一背景可能註定了骷髏隊的悲劇結局 -- 北白川宮是一個頗為不詳的宮家,一共傳了五代,除最後一代北白川宮道久王被廢外,其餘四人竟有三人死於非命 – 第二代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死於甲午戰爭後的征台之役,第三代北白川宮成久王死於法國一次車禍,而「骷髏隊」的策劃者北白川宮永久王自己,也在1940年死於 中國戰場。這一厄運或許也被傳染給了骷髏隊。

在長城線的戰鬥中,「骷髏隊」的確發揮了特殊的作用。

長山峪之戰後,日軍繼續向 古北口進攻,3月10日,其先頭部隊松岡大尉率領的一個機關槍中隊與古北口守軍發生戰鬥並被壓制下來。日軍旅團長川原侃少將急調骷髏隊上前,擔任突擊任 務。這次作戰,日軍並配屬一個中隊的普通步兵(第一大隊第二中隊),由池上秀夫指揮,在野炮和重型轟炸機的掩護下進攻古北口關城。日軍記載雙方交手地點名 為「心型陣地」,守軍大量投擲手榴彈,骷髏隊則仰仗隊內人員多為日軍中射擊最好兵員不斷狙擊,雙方甚至發生了白刃戰。這一戰川原旅團面對的應該是東北軍第 112師,該師戰鬥意志不堅,僅幾個小時便匆忙後撤,但日軍也付出了配屬中隊長橫澤被擊斃,骷髏隊分隊長佐佐木負傷的代價。

古北口前線17軍主要將領

此 後,中國軍隊在長城線的王牌軍,中央軍第17軍以第25師突前,與日軍惡戰於古北口館城。3月12日,日軍見始終無法突破,遂抽調骷髏隊發起突襲,繞襲我 軍之背。此時,恰是關麟征師長負傷,杜聿明代理師長開始指揮部隊退向第二線陣地之際。於是池上的部隊便輕易獲得了日軍中「率先登上古北口」的榮譽。

攻占古北口後的骷髏隊

此 後的一個月間,17軍依託第二線陣地沿潮河且戰且退,與日軍苦苦鏖戰,成為長城線堅持最久的防禦陣地。「骷髏隊」也不斷出現在各個戰場,以其怪異的裝束和 兇悍的戰力屢次登上當時日本的新聞報道。上面這幅染色照片,便出現在日本《世界畫報》雜誌上。一時,池上等人的氣焰甚囂塵上。

但是,日本國 內不知道的是,中國軍隊的抵抗十分頑強,此時的骷髏隊已經傷亡過半。這支日軍特種部隊的雛形還不具備現代特種作戰的理論,只知集中精兵,戰術上卻依然是死 打硬拼,因此儘管日軍為其配備了第一代防彈衣,仍不斷有人員傷亡。早在長山峪之戰,便有骷髏隊若干傷員後撤,並有池田軍曹等人員補入的消息,在「心型陣 地」的交鋒中,其狙擊手富山助治因防彈衣被擊穿,成為該部第一個陣亡者,此後戰死者迭出,骷髏隊的戰鬥力經過殘酷的戰鬥大幅下滑。日軍一度命其執行古北口 南關警戒任務,以圖休整,但因前線日軍作戰不順利,這把「剃刀」又很快被派到了前方。

1933年4月20日,日軍再攻17軍據守的南天門, 此時,中國方面將炮兵第四團調上前線,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火力的不足,因此一直打到23日,日軍進攻依然失利。這種情況下,骷髏隊再次被派出擔任突擊任 務。上午九時開始,儘管已經傷亡慘重,但日軍依仗血氣之勇仍然連續攻占兩座烽火台,「骷髏隊」的日軍一邊進攻一邊狂呼「北京,北京!」(戰前日軍師團長西 義一召見池上,稱此戰是日軍直撲北京即當時北平的第一戰)。

當日軍進攻第三座烽火台時,遭到中國軍隊迎頭痛擊和反功,死傷枕籍,伴隨進攻的日軍第九中隊被地雷炸死的便達十餘名。池上隨即呼叫炮火支援,在將中國軍隊陣地轟平後,這名骷髏隊的指揮官率先突入第三號烽火台,這裡是南天門右側的制高點。

古北口南關的骷髏隊,倖存的人員也多半帶傷

中國方面顯然也認識到這座烽火台的價值,幾次以精兵反擊。池上要求後續部隊將手榴彈全部送交骷髏隊,他決心率部死守。此後的兩個小時雙方在烽火台周圍激戰,日軍看到骷髏隊的隊旗始終沒有倒,紛紛高呼萬歲,其實此時池上身邊的官兵已經損失殆盡。

中午時分,日軍增援部隊趕到,並認識到中國軍隊的攻擊來自附近的郝家台高地,故此立即向郝家台發動猛攻。

此 時,骷髏隊已經傷亡殆盡,但池上大約已經殺入「血迷」狀態,因此率殘部沖在最前面參加了這次進攻,並被擊斃在戰鬥中。日方史料記載,池上的死發生在攻克第 三道稜線的時候,當時他發現了一名重傷的中國軍官,因此手持家傳「上船銘」軍刀,試圖將對方砍殺,不料揮刀之際,那名中國軍官卻用手槍打出了最後一槍,正 中池田左胸,結果雙方同歸於盡。

此戰後,骷髏隊已經所剩無幾,其陣亡人員,包括原有官兵及補充人員,正好五十人,與其建制相等。在次月的日本《世界畫報》上,刊出了日軍送骷髏隊骨灰返回日本的消息和照片。這支被日軍寄予厚望的部隊,剛剛開始征戰,便遭到了覆滅的命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