捂著核材料 日本想幹嘛?

@ 2016-03-09

導語:

日本是《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締約國,自稱堅持「無核三原則」,即「不擁有、不製造、不運進核武器」,卻長期以來存儲大量敏感核材料,存在嚴重的核安全及核擴散風險。眼下,日本擁有超過1200公斤高濃鈾,約47.8噸分離鈽,可製造逾千枚核彈頭。

專家指出,日本目前存儲的敏感核材料遠遠超出其實際需要。那麼,手裡捂著這麼多的敏感核材料,日本究竟在打著什麼主意?

====== 日本核材料問題應引起國際社會關切 ======

美國專家批評日本大量囤積鈽 擔憂核物質再擴散

據日媒報道,近日,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詹姆斯·阿克頓在東京的日本記者俱樂部發表演講。

針對日本目前擁有約48噸可轉用於核武器的鈽卻看不到消費前景的政策現狀,他指出:「鈽的製造不應超出本國核電站可消費的範圍。」

阿克頓強調:「鈽的囤積可能加劇亞洲地區的緊張與核恐怖主義風險。其他國家也可能跟風儲存核物質。」

他還擔憂地表示:「東京電力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後,擴大鈽熱發電遭遇困難,在此情況下若啟用青森縣六所村的乏燃料再處理工廠,將會使餘量不斷增加。」 >>>詳細

中國外交部:希望日本解決超量存儲核材料國際關切

洪磊表示,對日本超量存儲敏感核材料及其存在的核安全隱患與核擴散風險,國際社會一向存在關切。國際原子能機構及核安全峰會進程相關文件均呼籲各國保持核材料供需平衡。

「我們希望日方本著負責任態度,採取切實行動,解決國際社會關切。」洪磊說。 >>>詳細

報告:日本貯存大量敏感核材料 或引發三大風險

中國學術機構發布的一份關於日本核材料問題的研究報告顯示,日本長期貯存大量敏感核材料,遠遠超出其實際需求,將給日本自身和周邊國家乃至全世界帶來核安全、核擴散和核恐怖主義三方面風險。

在這份由中國軍控與裁軍協會與中國核科技信息與經濟研究院聯合發布的報告中,詳細列舉了日本對鈽、鈾等敏感核材料的存儲情況、生產能力和實際需求,指出日本鈽材料供需長期嚴重失衡,擁有47.8噸敏感度極高的分離鈽,其中有10.8噸存於日本國內,足夠製造約1350枚核武器。 >>>詳細

日本賴著美國核材料不還 到底想幹啥?

日本國內有保守勢力認為,日本手中掌握很快用於製造核武器的高濃度鈽可以對潛在的威脅形成核遏制力。日本還有聲音認為,歐巴馬政府是「跛腳鴨」,難以向日本提供可靠以及強有力的核保護傘。

實現核武裝一直是日本右翼的夢想,前航空幕僚長田母神俊雄聲稱:「擁有一枚原子彈也會成為遏制力。有核國家與無核國家的外交談判實力存在巨大差距。」

美國智囊機構國家亞洲研究局2013年發表一份報告指出:「日本作為不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建立了最大的完整的核燃料回收再利用體系,擁有製造1000枚核彈的鈽……日本擁有開發核武器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而且日本還在暗中開發飛彈技術。」 >>>詳細

日本對核問題「掩耳盜鈴」到何時?

實際上,最讓國際社會不放心的是,日本囤積如此多的敏感核材料,會不會是以「和平利用核能」為幌子,為有朝一日走「核大國」之路預作鋪墊?事實很清楚,日本和平利用核能根本用不了這麼多核材料

在日本政治、外交、軍事、安全領域消極動向頻仍的情況下,日本核材料供需嚴重失衡不僅會給地區和世界帶來核安全、核擴散和核恐怖主義三方面風險,而且會助長日本的核野心、導致日本的核失信。而這,無疑將會給未來東北亞局勢的演變埋下巨大隱患。

日本核計劃疑點重重,日本對此沒有給世界一個合理解釋,更缺乏適當行動來贏得國際社會的信心。日方應正視國際社會的關切和疑慮,以負責任的態度及早就此向國際社會作出明確答覆。 >>>詳細

安倍蓄意不提「無核三原則」提醒世人

安倍蓄意不提「無核三原則」一事提醒世人,日本想擁有核武器,已不只是限於一些人的口頭嚷嚷,而是具有現實危險性。

首先,這意味著日本擁核已從少數極右分子的要求正在變成日本政府的意志,改變日本長期奉行的核政策。

其次,日本目前已完全具備製造原子彈的技術。曾有右翼分子揚言,日本只要3個月就能造出原子彈,這當然有狂妄和挑釁成分。但專家認為,日本確實有在短時間內生產出核彈的能力。

第三,日本擁有充足的核材料。冷戰期間,美國將331公斤武器級鈽提供給日本原子能開發機構,這些鈽足夠製造40-50枚原子彈。2010年,美國要求交還這些鈽,日本先是拒絕,後是拖延,至今也沒給出公開明確的交待。據日媒披露,日本存儲約44噸反應堆級的鈽,去年日本政府向國際原子能機構提交的鈽存量中刻意瞞報640公斤,這些鈽足以製造至少80枚原子彈;此外,日本近年還從歐洲大量購進核電站廢料。日本到底有多少能造核武器的核材料?對外界來說,這是一個藏著陰謀暗箭的危險黑洞。

第四,日本擁核的危險還來自美國。 >>>詳細

日本:「核門檻」外的潛在核大國 從未放棄過擁核企圖

早在1975年,當時的日本科技廳原子能課長就曾表示:「日本能夠在三個月內實現核武裝」。

1995年3月,日本著名的《寶石》雜誌披露日本政府高級官員在接受該雜誌記者採訪時說:「日本能在183天內造出原子彈!」

2011年底,日本前防衛大臣石破茂撰文稱:「如果我們從基礎研究起步,需要五到十年才能生產出核武器,但既然我們已擁有核技術,數月或一年就可能造出核武器。」

俄羅斯軍事專家弗拉基米爾認為,「日本有能力在一年內製造出核武器。即便不進行核試驗,也能運用高速大規模電子計算機,在三維空間對核爆炸的全過程進行模擬。

美、俄、英以及國際綠色和平組織的核專家認為,日本擁有在短期內製造出核武器的裂變核材料和實際技術能力。

那為什麼在現實中日本還沒有進行核武裝呢?2009年5月,日本時任防衛大臣森本敏說:「不是能不能製造核武器,或者是製造核武器有沒有實際意義的問題,而是日本人是不是做好了承擔製造核武器所必須付出的代價的問題」。

森本敏的觀點表明:不懷疑日本工業生產核武器的能力,也不應該懷疑日本擁有核武器的意向,日本之所以還沒有進行核武裝只不過是因為日本還沒有做好擁有核武器時所必需付出犧牲的精神準備而已。 >>>詳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