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最鐵桿四大盟友齊倒向中國:中國缺啥它給啥 美國罵叛徒也沒用
儘管西方國家在上世紀50年代開始就對華展開武器禁運,但似乎只有某國對此有嚴格執行。中國仍然從不少其他渠道獲取了來自歐洲的軍事裝備。比如中國的99式主戰坦克威力生猛,然而其高達1500馬力的柴油機動力包技術卻是來自德國MTU公司,而該公司還為中國的039B型柴電潛艇提供了動力包,並且授權中國生產,可以說是手把手教中國製造高端柴油機。而99坦克上的變速箱則是德國的DEUTZ公司的傑作。
【鷹眼圖說軍事 鷹眼快評欄目第324期】除了德國,法蘭西這個浪漫的國度也為中國軍工發展做出不少貢獻。比如目前中國艦用柴油機,就是來自法國SEMT公司。英國也不甘示弱,直10旋翼和傳動系統則有來自英國和義大利合資公司的幫助。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從法國引進了100毫米自動艦炮、三種直升機技術整體轉讓、核潛艇用聲納系統,專用艦載直升機技術、大型飛彈驅逐艦指揮控制系統、船用導航設備等等,現在我國軍艦和潛艇上到處都留著法蘭西的血液,
據了解,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先後從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義大利和以色列這些北約國家引進軍事裝備項目50多個,軍民兩用技術達數千項,可以說英國、法國、德國、以色列這四大盟友是硬生生將中國的國防工業抬上了世界前列,沒有這些國家向中國出口高精度數控車床、電子監控和實驗測試設備、沒有製備特殊材料的工藝流程,中國的國防工業可能還在低技術能力上徘徊,這也就解釋了這些盟友國家是如何繞過,美方主導的對華高技術禁運瓦納森體系,向中國出口軍事技術和相關設備的。
軍事專家雷澤先生告訴記者,為何歐洲大國不顧禁令,紛紛將自己的軍用技術送給中國呢?這需要先說一個概念————軍民兩用技術。就是指有些技術,不但可以軍用,也可以民用。當這項技術作為民用的時候,就可以不受關於軍售禁令的限制。將這些技術送到中國,不但可以獲得很大利益,而且還鞏固了同中國的關係,可謂一舉兩得。
例如,以色列在上世紀90年代末期向中方提供了生產主動相控陣雷達接法單元的生產工藝流程和製備方法,手把手教中國如何製造預警機使用的雷達,正因為如此,在美方逼迫以色列不得出售預警機給中國之後,中國還是憑藉著以色列的軍用技術遺產,在短短10年時間搞出了8種預警機,創造了世界之最。
因此,在這類技術的幫助下,中國的軍工得以快速發展。而且,老道的歐洲人主要盯准了中國軍工的薄弱環節,比如發動機領域,拿出自己的產品和技術,中國自然會高價購買。這也正應了另一句老話「沒有人和錢過不去」。